■高聯民

銀行承兌匯票是由付款人委托銀行開具的一種延期支付票據,票據到期銀行具有見票即付的義務;票據最長期限為六個月,票據期限內可以進行背書轉讓。銀行承兌匯票的出票人具備的條件:(1)在承兌銀行開立存款賬戶的法人以及其他組織;(2)與承兌銀行具有真實的委托付款關系;(3)能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購銷合同及其增值稅發票;(4)有足夠的支付能力,良好的結算記錄和結算信譽;(5)與銀行信貸關系良好,無貸款逾期記錄;(6)能提供相應的擔保,或按要求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證金;(7)出票人有良好的信用保證。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銀行承兌匯票業務被眾多企業接受和廣泛使用,同時也被一些商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近期筆者在某商業銀行審計中發現,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存在大量關聯交易、虛構交易事項、提供虛假資料騙取票據業務、改變資金用途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如果企業欲通過虛構交易事項辦理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套取貼現款,首先需選擇可靠的交易對象,從審計情況來看,銀行承兌匯票出票人與收款人之間部分存在股東交叉持股的情況,甚至存在一人同時控股兩個交易雙方公司的情況,這就為虛構交易事項提供了便利。
出票人虛構交易事項套取貼現款有主觀意愿和客觀因素造成的,一是由于有的企業繳付保證金比例只有50%,甚至信用保證就可以,這為出票人虛構交易事項套取貼現款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工具;二是由于銀行貸前授信額度造成的,企業貸款首先需銀行綜合授信,有的銀行為了完成銀行承兌匯票任務,增加存款,給客戶授信時會約定一定比例的銀行承兌匯票業務敞口,一些急需資金的企業就不得已而為之;三是市場票販專業團隊為票據貼現業務提供了途徑。如:某企業向銀行申請貸款2 000萬元,通過貸前調查銀行授信2 000萬元,其中流動資金貸款1 400萬元、銀行承兌匯票業務600萬元。該企業貸款1 400萬元以后,申請了1 200萬元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向銀行提供了采購合同、增值稅發票復印件、工商營業執照等要件,并繳納了50%的保證金600萬元。經審查交易背景發現,兩個公司股東交叉持股,為典型的關聯交易,再審查采購合同發現,合同采購數量和金額明顯超出了其業務規模(采購燃料1 000萬元)。帶著疑問,審計人員發現銀行承兌匯票背書轉讓10多個企業,難以追查到底,審計人員改變思路,假定出票企業虛構交易事項獲取貼現款,那么資金一定在最短的時間要流回,經查收款人對公賬戶發現,果然出票日第二天經省外某銀行貼現轉回資金1 160.97萬元,當日便將資金轉給出票人公司法人代表張某。
某些企業為了獲取銀行承兌匯票業務,干脆在申請資料上做手腳,提供假工商營業執照、假增值稅發票、假交易合同等。如:某公司以購成品油的名義開出銀行承兌匯票1 400萬元,收款人為某加油法人。經調閱貸款資料發現,某加油站營業執照復印件法人欄有粘貼痕跡,經工商信息查詢,某加油站法人與營業執照法人不相符,而收款人真實身份為某房地產公司法人代表。再如:某酒廠累計7次申請簽發銀行承兌匯票15筆,金額200萬元。提供的增值稅發票經查詢江西國稅發票查詢系統結果顯示為“您所查詢的代碼為3600153320號碼為0845***的發票,您輸入的金額2 359 150.00元與稅務機關記錄信息不符”。
從審計情況來看,相當部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業務,通過背書轉讓和貼現業務,資金流向了房地產企業。從審計組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有三家公司銀行承兌匯票業務,通過虛構交易事項然后背書轉讓,資金間接流入房地產企業3 000多萬元。
針對錯綜復雜的銀行承兌業務,筆者總結如下審計方法:
1.通過“天眼查企業”軟件或者其他工商信息平臺,查詢交易雙方企業股東信息,確定關聯交易。
2.通過審計分析,選定超業務規模的交易事項。
查詢出票人和收款人企業資金流水。銀行承兌匯票業務背后有專業的票販團隊,如果誤入背書轉讓歧途,就會霧里看花。萬變不離其中,只要是無真實貿易背景的銀行承兌匯票,資金就一定會流回出票人公司或者公司法人,查詢出票人和收款人企業出票時間點資金流水是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