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榮

比較中國GDP增長率與粗鋼產量增長率,會發現兩者驚人相似。從1991-2017年這28年間,我國GDP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52%,同期我國粗鋼產量年均復合增長率為9.62%,基本是同比例增長,只是鋼鐵業的增長波動性顯著大于GDP增長的波動性。回顧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發現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征:第一是投資驅動的發展特征;第二是以完善的基礎設施促進招商引資的發展特征;第三是制造業優先的發展特征;第四是出口導向的發展特征;第五是地方政府房地產依賴癥的發展特征。
以上中國經濟增長的五大特征可以歸納為一個共同點,就是不斷依靠資源要素的投入,通過外延增量達到經濟增長目的。而這每一個特征都能形成高強度鋼鐵消費。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中國宏觀經濟的增長模式造就了今天的鋼鐵產業,同時中國鋼鐵發展模式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一個縮影。
現在再看中國鋼鐵業的發展,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特征:
經濟增長對鋼鐵高強度消費決定了中國鋼鐵業實際是在不斷為滿足高速增長的需求而接力,需求與供給排浪式你追我趕,時而需求跑在前時而后浪超越前浪(供給過剩),但總體上是被需求所牽引,是典型的需求側主導的發展模式。
中國鋼鐵的騰飛始于寶鋼建設,而寶鋼是引進技術、裝備和管理的典范。國內鋼企則以寶鋼為標桿,模仿和學習寶鋼的技術、管理和產品結構,迅速縮短差距。應該說我們實現了小平同志“掌握新技術要善于學習”的要求。
不管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年代還是在“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今天,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凡是鋼鐵項目投資都需要由行政審批。許多民企因繞過審批受到處罰(如鐵本事件),鋼鐵投資存在實際上的配額制。
我國鋼鐵工業曾經國有資本一統天下,開放度不高,以前還禁止外資投資,對民資也有諸多限制。但中國民營鋼鐵資本在夾縫中生存,通過各種手段野蠻生長。今天中國民營資本所控制的粗鋼規模已經接近甚至超過國有資本所控制的規模,當年新建十大鋼鐵基地的目標多數由民企實現。
與同樣是改革開放后高速發展家電業相比,鋼鐵業在40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處于無序的過度競爭狀態,盡管行業自上世紀末起并購不斷,但集中度并未明顯上升,個別時期不升反降,這與家電行業在血腥競爭后迅速形成幾大寡頭壟斷競爭局面反差明顯,格力、美的、海爾等家電企業的盈利能力顯著高于鋼鐵企業。
以上特征決定了以往中國鋼鐵業不具備高質量發展內外部條件。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龐大的鋼鐵產業是中國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成色直接影響中國經濟的發展質量。反過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質量同時也決定了中國鋼鐵能否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軌道,兩者是相輔相承互為因果的關系。
1.產能過剩是高速度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階段。在需求高速擴張環境下,鋼鐵企業不大可能也無動力追求較高質量的發展方式。只有海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產能過剩是任何一個成熟行業破繭重生的必然階段,只有在紅海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的企業,才能證明你適者生存了,這是自然界的法則,也是產業競爭法則。
2.鋼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高質量發展創造了必要的外部環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推進到第三個年頭,鋼鐵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行業,雖然推進過程中有較強的行政色彩,但這是必要步驟,能夠有效加快轉軌速度。然而去產能行為本身并不能扭轉和改變原有的發展方式,不能將去產能等同于高質量發展,它只是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條件。
3.中國鋼鐵需求拐點已現,為供給推動型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鋼鐵是工業化時代基礎產業。我國工業化已進入到中后期,未來制造業對鋼鐵需求將保持平穩甚至逐步下降,但對品種品質要求會提高。由于我國土地城鎮化超前發展未來即使人口城鎮化仍有空間對鋼鐵需求的拉動作用也是強弩之末。因此可以確定中國鋼鐵消費的頂點可能已現,這種情況下行業才能靜下心來思考如何發展的問題。
4.中美貿易戰倒逼中國鋼鐵高質量發展。最近中美貿易戰甚囂塵上,美對華鋼鐵貿易限制早已常態化。特朗普政府擬對中國500多億美元以機電類為主的出口產品額外征稅,對鋼鐵間接出口影響較大。機電產品是我國出口主力軍,2017年占總出口額58%以上,金額1.32萬億美元。根據經驗測算,每一億美元機電產品出口將間接帶動鋼材出口0.48萬噸-0.5萬噸,以此推測我國龐大的機電產品出口對拉動鋼材間接出口作用巨大,貿易戰倒逼我國鋼鐵行業加快轉型升級。
綜上所述,中國鋼鐵業高質量發展的時間窗口已經打開。
何為高質量發展?十九大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實際上濃縮了高質量發展的全部內涵。我個人理解,就是要從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實現的粗放型增長,轉變為主要依靠技術進步、改善管理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集約型發展。對鋼鐵業而言,應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要細分市場擁有獨有產品或部分別人不可替代的核心技術。中國鋼鐵規模占據全球半數,卻幾乎沒有我們獨有的產品,反而我們仍有不少細分市場產品無法生產仍需高價進口。中國鋼鐵業的技術進步這么多年來不可謂不大,但新產品的研發大多只是突破了別人的封鎖重復開發而已。新技術工藝創新基本上都是局部零星的,并沒有產生對行業競爭格局具有較大影響的顛覆性創新技術。
2.要有良好的行業自律行為和規范的市場競爭秩序。任何一個行業必須要有競爭,但不是過度的競爭,要有適度的壟斷但不是高度的寡頭壟斷,而是一種處于相對平衡的壟斷競爭。中國鋼鐵業產業集中度低,最大的鋼鐵企業不到市場份額10%,產品結構雷同,缺乏特色,同質化嚴重。壟斷競爭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要途徑。
3.要有一批具有較高品牌知名度的企業。行業是由企業組成的,優秀的企業是構成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中國鋼鐵企業多,但企業知名度和品牌價值,遠不如浦項、TATA、新日鐵等國際知名度高。品牌的背后是質量、是服務、是社會責任、是公眾形象。只有良好的品牌才能獲得較高的產品與服務溢價,企業才能獲得較好收益。
4.要有一個健全開放的市場環境。中國鋼鐵業表面上充分競爭,實際上藩籬很多,“劣幣驅逐良幣”仍未消除。政府的行政審批、地方保護主義、產業對外資開放過晚等使得中國鋼鐵實際仍是一個競爭不充分且比較封閉的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要徹底拆除封閉的市場籬笆,真正實現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讓更多的不同性質資本相互融合。
5.要有一種與城市共存的能力。中國鋼鐵產業催生了一批城市,但城市卻容不下鋼鐵企業。如果行業的制造工藝并未有突破性革命,搬離城市的鋼廠只不過是把污染轉移而已,若干年后,當這些新鋼廠所在地又發展成城市時是否再遷移?頻繁的遷建鋼廠是一種巨大的浪費。為什么日本東京灣城市圈能夠容納新日鐵等鋼廠,我們的大城市卻無法容納?什么時候我們的鋼廠能夠做到始終與城市和平共處,就說明我們的鋼鐵產業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6.要有一批全球化的企業。中國鋼鐵業的國際化水平是與其在全球行業地位不相稱的,也是制約高質量發展的一大瓶頸。今天在頻繁和嚴厲的貿易戰背景下,中國鋼鐵參與全球產業鏈整合尤其是核心優勢的制造能力走出去十分緊迫。我們要走出以往集中在資源領域的國際化誤區,更多的向制造的屬地化、向研發的國際化方向發展,通過國際化促進企業和行業管理能力的提升,實現高質量發展。
7.要有一個較高的產業效率。高效率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鋼鐵業在鋼廠噸鋼投資成本、建設周期等方面效率處于世界前列。但在勞動效率、研發效率、財務效率等運營方面與高質量發展尚有較大差距,尤其是國有鋼企資產效率與民企差距較大,僵尸特困企業也多集中在國企中且處置難,拉低了鋼鐵資本的整體效率。
以上特征最終歸結為一個特征,那就是行業要有可持續的較強盈利能力,否則高質量發展就是虛幻的。
1.行業要切實從學習中成長轉變為在創新中發展。小平同志對寶鋼的題詞“學習新技術要善于學習,更要善于創新”,我們實現了前半句,但離“更要善于創新”還有很大差距。要推動鋼鐵產業的動力變革,加大創新投入力度,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激勵。只有持續不斷的研發創新才能形成我國鋼鐵業獨有的產品和核心的技術,才能贏得與規模對等的全球行業地位。
2.加快智慧制造體系建設步伐,讓智能制造成為鋼鐵行業的標配。中國鋼鐵業要抓住我國在數字網絡化方面相對優勢,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讓數據、信息、知識等新型效率型生產要素成為驅動生產組織方式變革、決定企業競爭成敗的關鍵。
3.加快傳統鋼鐵產業向現代材料產業的轉型。“一代材料支撐一代制造,一代制造支撐一代文明”。今天的鋼鐵已經不再是純粹的鋼鐵,鋼鐵材料中正在越來越多的加入各種有色金屬、稀有金屬等其它能夠提高性能的元素,鋼鐵產業向綜合材料產業轉型已是大勢所趨,這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4.加快鋼鐵行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激發資本活力。中國的國有鋼鐵資本仍占很高的比例,要激活國有鋼鐵資本效率必須加快推進鋼鐵行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激發要素活力顯得十分迫切,這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5.以“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為抓手,加快全球化步伐。越來越多的中國鋼企進入到了世界500強的行列,但多數還是國內企業,稱不上是跨國公司,更不是全球化企業。一個沒有全球化視野的行業注定是缺乏質量的。所以中國鋼鐵業要充分利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發揮比較優勢,推進國際產能合作,錘煉體系能力。
中國寶武成立以來,認真貫徹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各項方針政策,率先垂范高質量發展。
這次寶武聯合重組,我們深刻吸取了以往的經驗教訓,真正在“重組”和“融合”上下功夫。2017年是寶武重組的元年,我們將重心放在鋼鐵主業的聚焦融合上。2018年,在進一步深化鋼鐵主業聚焦融合的基礎上,重點推進寶武多元產業的聚焦融合。
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們已經壓減、關閉和處置180戶低效和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法人,期中2戶為僵尸企業,4戶為特困企業。2018年將繼續做好國資委重點關注和督辦的幾大特困企業的脫困工作,壓減30%的參股企業。
中國寶武在一級子公司層面全面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寶鋼股份和寶信軟件相繼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歐冶云商實施第一輪股權開放計劃。下一階段,中國寶武將以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為契機,在新業務、新產業的新建企業時一開始就會聯合各種市場主體,以多元化的方式推進混合所有制,實現共建共享。
中國寶武作為鋼鐵材料制造企業具有發展新材料得天獨厚的優勢。我們發展新材料產業的思路是:應對市場需求變化,聚焦大交通、新能源、傳統用材提升等市場領域,以鐵基新材料、炭基新材料、輕金屬材料制造為重點發展方向,打造集材料及應用研發、材料制造、材料加工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材料供應商和解決方案服務商。
中國寶武結合聚焦重組,將人事效率提升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列入到各子公司的商業計劃書和子公司領導人任期責任制考核內容中,剛性規定每年必須完成不低于8%的人事效率提升工作。迫使子公司要么做大分母(提高業務規模),要么做小分子(減少冗員)。
中國寶武以技術裝備較先進的寶鋼股份為重點,全力推進智能制造工作。寶鋼股份智能制造已完成由導入階段向系統化落實階段的轉變,構建集智能裝備、智能工廠、智能互聯于一體的智慧制造體系,打造面向未來鋼鐵的全新競爭優勢,力爭在鋼鐵行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與模式,為我國鋼鐵工業實現智慧制造作出垂范。
中國鋼鐵業是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型受到影響最大的行業,我相信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在我們全體鋼鐵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國鋼鐵業一定能夠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