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 偉
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戰略為銀行發展海外業務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同時,對銀行的風險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跨境電廠項目為例,淺析項目融資中的外匯風險及防控措施。
新建基礎設施項目多集中在發展中國家,融資幣種多為美元、歐元等可自由兌換貨幣,而項目的收入來源往往是當地貨幣。幣種錯配為借款人還款造成了一定風險,即外匯風險。
外匯風險主要包括匯兌風險、匯劃風險和匯率風險。匯兌風險是指由于政策干預等原因,無法將當地貨幣轉化為還款貨幣的風險;匯劃風險是指項目所在國政府禁止將本幣或者外幣匯出境外用于還款的風險;匯率風險是指由于借款人所在國貨幣貶值,導致購匯還款成本增加的風險。
匯兌風險和匯劃風險對項目公司從東道國之外采購設備、償還境外銀行貸款等方面造成不利影響。
項目建設階段投入資金較大,且尚未產生營業收入,是風險最易積聚的階段。外匯風險在此階段主要表現為匯率風險。例如,部分境外電廠項目中,發電機等設備從我國境內采購,以人民幣計價,而EPC合同幣種多為外幣,形成收支錯配。當人民幣對外幣升值時,EPC企業采購成本增加,可能導致預算超支,甚至觸發違約賠償。
項目進入運營期后,收入多為以當地貨幣計價的電費收入;支出主要包括燃料采購、償還貸款等。如果燃料采購、償還貸款為外幣支出,則形成收、支幣種錯配。一旦當地貨幣貶值,購匯成本增加,電廠的運營成本、償債壓力將增大。
項目存續期間,根據國際普遍采用的FASB或IASB會計準則,如果當地貨幣貶值,項目公司的外幣報表中,多個重要財務指標將受負面影響。例如:以當地貨幣計價的電費收入折合外幣降低,而外幣貸款的利息費用不變,因此電廠凈利潤、經營性現金流、償債覆蓋率(DSCR)等指標降低。這些財務指標多為銀行的貸款持續條件,一旦突破,有可能觸發加速還款條件,對項目運營和還款造成不良影響。
銀行可以從東道國外匯管理形勢、長期購電協議、EPC合同、運維協議、財務模型假設等方面評估項目外匯風險。
銀行應了解東道國政府是否有限制貨幣兌換、限制外匯匯出等外匯管理政策。此外,部分受美國制裁的國家在美元結算、匯劃等方面受限。
電價條款是PPA的核心內容,直接影響電廠利潤水平和還款能力。在PPA中,電價一般分為容量電價和電量電價兩部分。其中,容量電價照付不議,以發電能力而非實際發電量為支付依據,支付幣種與貸款幣種相同,金額覆蓋貸款本息。因此,在有容量電價PPA的融資項目中,匯率風險實際上由東道國政府承擔。
銀行應重點關注EPC、運維、燃料采購等合同中的結算條款,例如:
1.EPC合同中,應關注定價幣種是否與貸款幣種一致;是否在定價中為匯率波動留出空間等。
2.運維合同中,應關注材料、人力等支出是否以易貶值貨幣計價和結算等。
3.采購合同中,應關注煤炭、天然氣等燃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