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摘 要:隨著人們對環境的關注,水污染逐漸成為一個經常被提起的話題。本文主要分析淮南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通過項目論證入河排污口設置對淮河干流相應水功能區、水生態和第三者權益的影響,根據納污能力提出水資源保護措施,為本次擴建工程合理確定入河排污口和入河排污量,為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本項目的審批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排污口 合理性 水生態
中圖分類號:X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2(c)-0060-02
淮南首創水務第一污水處理廠二期擴建工程是保護城市水環境的需要,是淮南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是落實《“十二五”安徽省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的重要舉措,是淮南市城市水系綜合治理貸款項目發揮效益的重要環節。
二期擴建工程設計規模近期5萬m3/d,遠期共10萬 m3/d。設備按5萬m3/d配置,平面布置、土建均按10萬m3/d設計。二期擴建工程建成后0.579m3/s(5萬m3/d)的尾水擬利用第一污水處理廠原排污口匯入淮河。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要求,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和擴大排污口,需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在項目建設單位提交的申請材料中應包括《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報告》。受淮南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的委托,安徽淮海環??萍加邢薰境袚擁椖慷跀U建工程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報告編制工作。論證承擔單位通過在已做前期工作的基礎上,對實地詳盡查勘,收集歷史水文資料、水質資料、防汛防旱調度等資料,采用數理統計、類比分析等方法,遵循水資源合理開發、有效保護的原則,論證入河排污口設置對淮河干流相應水功能區、水生態和第三者權益的影響,根據納污能力提出水資源保護措施,為本次擴建工程合理確定入河排污口和入河排污量,為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本項目的審批提供科學依據。
1 項目概況
第一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的服務范圍為淮南市東部地區(田家庵區、大通區部分地區)的城市污水,通過截留干管輸送到污水廠集中處理。一期工程于2002年5月建成并投入試運行,2004年底轉讓給淮南首創水務公司。設計污水處理規模10萬m3/d,采用二級生化處理(卡魯塞爾2000氧化溝工藝)。原設計排放水質符合一級B標準。淮南首創水務第一污水處理廠于2013年10月進行了工藝提標改造工程,2014年10月提標改造工程完成,即利用原有構筑物,引進了丹麥Envidan公司ARP/SSH工藝,將原工藝中回流污泥進行重新分配,增加底部曝氣設施,同時引進高級控制單元,增強了系統處理能力,使該部分與原系統中氧化溝配合后實現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的出水標準。2015年12月提標改造工程已通過淮南市環境保護局(淮環函〔2015〕299號“關于同意淮南首創水務第一污水處理廠體提標改造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的函”)竣工環境保護驗收。
2 污水的來源及構成
淮南首創水務第一污水處理廠2014年10月至2015年7月出水水質基本可以穩定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的一級A標準,現狀運行穩定,處理效果良好。
3 對水功能區的影響分析
本項目河道水質預測主要分析本項目建成后,尾水排入淮河干流,放對下游各段水功能區、取用水戶及周邊主要河道的污染影響范圍及程度的預測。
根據《水域納污能力計算規程》(GB/T 25173-2010),應采用90%保證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或接近10年最枯月平均流量作為設計流量。本次評價采用90%保證率最枯月平均流量,此流量為保證水質的邊界條件,河流流量需大于90%保證率最枯月平均流量,否則容易造成河流水質污染。根據《淮河流域重要河湖水功能區納污能力核定和分階段限制排污總量排污控制方案報告》,采用90%保證率最枯月平均流量27.5m3/s來預測該入河排污口設置對淮河干流水功能區水質的影響,其他各水文系數(平均河寬、平均河深)引自安徽省水文局數據。
本項目二期擴建工程建設前,排污口處淮河干流污染物背景濃度選擇2015年淮委組織開展的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監測資料,水功能區水質監測頻次為每月1次。本次評價選取2015年淮南淮河公鐵大橋、田家庵、大澗溝、新城口、蚌埠閘上各斷面非汛期(1~5月、10~12月)監測數據平均值作為背景濃度值。
4 結語
本項目達標排放的尾水排入淮河淮南排污控制區內,根據采用水質模型對本項目尾水對各水功能區的影響程度計算得出,正常工況下,除排污口處外各評價斷面污染物濃度相對于污水直排有所下降,下游功能區水質均能滿足相應要求,對水質類別的影響較小。
根據河道生態現狀調查,淮河評價河段內沒有涉及珍稀保護生物物種和生態保護地、魚類產卵區,所以本工程尾水對淮河水生態環境影響較小。本工程的建設對改善區域水環境質量具有積極的作用;對降低區內企業的污染處理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提高區域內人民的生活質量,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工程的環境效益十分明顯,本項目工程的建設總體上是利大于弊。根據生態現狀調查,本項目影響范圍內河段無重要漁業養殖區和魚類繁殖區,區域內無特殊保護水生生物及陸生生物,所以本工程尾水對淮河水生態環境影響較小。
本項目設置的入河排污口對其上游的沿淮取水戶產生的影響影響較小,達標排放工況下,形成的污染帶位于淮河淮南排污控制區,對下游淮河淮南蚌埠過渡區和淮河蚌埠飲用水源區內的取水戶產生影響較小。該項目工程擴建后,污水處理能力有較大提高,淮南田家庵區和大通區原來直排入淮河的部分入河排污口將會通過城市管網收集系統進入該污水處理廠,經處理后達標排放,水體整體納污量將明顯下降,對下游沿淮取水戶產生有利影響。項目共用一期工程排污口,排污口設置于污水處理廠西北側、淮河南岸灘地,排放方式為埋管入河排放,排放方式合理,技術可行。通過入河排污口設置的分析論證,認為本項目的入河排污口設置綜合分析利大于弊,設置方案基本可行。
參考文獻
[1] 梁全福.對控制水利工程造價探討[J].江西建材,2015(24):282.
[2] 吳藝標.淺論水利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4):184.
[3] 陳德強,邢伍防,于國防,等.淺談水利工程造價的控制及管理[J].科技信息,2012(7):526.
[4] 薛英杰.關于水利工程造價的控制應用[J].才智,2012(10):43
[5] 王亞萍.淺析影響水利工程造價的原因[J].科技與企業,2012(17):88.
[6] 譚雪青,吳志斌,霍建英.中小型水利工程造價管理探討[J].技術與市場,2011(5):137-138.
[7] 宋雪峰.水利工程造價控制措施淺論[J].水利天地,2009
(2):9.
[8] 趙穎.論水利工程造價管理工作的幾個重要環節[J].科技資訊,2007(18):234.
[9] 胡世琦.淺析水利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及管理[J].科技致富向導,2012(1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