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巖
摘 要:習主席在2013年秋天提出的“一帶一路”這一發展戰略目標,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響應。而“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中有兩條絲路帶與使用俄語語言的國家密切相關。目前,中國高等教育正處于過渡轉型時期,大學俄語人才的培養應順應新形勢的發展和要求,多元化發展的社會經濟迫使大學俄語人才培養必須適應世界各國發展的需求。促使大學俄語必須從人才轉型、培養目標、更新教學理念、優化課程體系、利用“互聯網+教與學”平臺、加強社會實踐等方面進行改革,借鑒其它高校成功的外語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適應“一帶一路”新形勢下的國際復合型俄語人才。
關鍵詞:一帶一路 外語人才 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2(c)-0151-02
1 “一帶一路”大背景
2017年5月14日29位外國元首及政府首腦等齊聚北京“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此次峰會將再次提振世界經濟并為之采取舉措,同時也為深化國際合作搭建了重要平臺,也是中國踐行合作共贏理念的創新實踐?;仡櫋耙粠б宦贰彼哌^的歷程。從2013年習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時對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發表重要演講,同年10月習主席在印度尼西亞國會又指出,愿與東盟各國建立的海洋合作伙伴關系,各國協手共建“絲綢之路”。使中俄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邁向更高水平。中國和中東歐合作邁向了新的臺階,中歐陸海快線建設及產能合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據各種資料統計目前已有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其中,中國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隨著合作的不斷深入“一帶一路”將成為世界最長跨度的經濟文化大走廊。
從高校外語教育看,未來國際社會需求的是具有綜合運用和科技創造能力的外語人才。但是與未來巨大的需求量不相適應的是中國高端俄語人才儲備極為匱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和這些俄羅斯沿線國家的發展交流與合作,也影響了“一帶一路”戰略目標的實施效果。語言作為經濟、文化、社會交流的重要媒價,將承擔更多的責任和使命,單純的外語專業人才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培養復合型外語人才已成為時代發展的潮流。
2 俄語人才培養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現狀
據研究統計,黑龍江省有20多所高校開設俄語專業,約占全國開設俄語專業院校的20%?!耙粠б宦贰敝腥龡l經濟絲路帶中有兩條都是使用俄語語言的國家,一條是中國北部經外蒙古、俄羅斯通向歐洲,另一條是中國西部經中亞通向歐洲。俄羅斯沿線國家都具有廣泛的俄語基礎,可見,俄語在“一帶一路”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黑龍江省在俄語教育教學等方面面臨諸多挑戰。
2.1 俄語師資與生源數量嚴重萎縮
上世紀90年代末,黑龍江省中學從初中階段起普遍開設俄語為第一外語。但隨著前蘇聯解體,俄羅斯在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我國的俄語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此,使和俄羅斯接壤的省內一些中學因各種緣由停止開設俄語課程,有俄語基礎的生源數量逐年減少,俄語專業的發展已走向了瓶頸。就俄語語種目前發展狀況來看,已經無法滿足“一帶一路”戰略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了與俄羅斯沿線國家的發展與交流合作。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和被世界各國的認可并積極參與,以及和俄羅斯沿線各區域國家之間的合作日益密切。致使社會急需大量復合型、有能力、精通俄語的專業人才。我國從小學、初中、高中一直重視的是英語教學,俄語人才嚴重不足,導致了目前社會實際需求的人才與高校培養的人才不相符的現象。
2.2 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單一
雖然已進入多媒體信息開放化階段,但教與學的內容還是離不開教材。目前國內俄語專業教材種類繁多,但大多是以培養語言和文學領域方面為重點,單一的俄語語言和文學專業早已經滿足不了“一帶一路”對俄語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各高校應根據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和層次水平,選用具有先進的教學法理念、順應時代需求的、題材新穎豐富的教材。教學方法應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多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高校課程中心慕課平臺等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
2.3 專業培養模式化,考核機制單一化
我國高等院校應培養出適應“一帶一路”這一戰略構想的各層次的、適應國際社會的復合型俄語人才?,F如今黑龍江省內各高校俄語專業培養重點是俄語語言與文學專業?,F行的俄語專業培養模式單一化、模式化根本滿足不了“一帶一路”經濟帶對俄語人才的需求。省內開設俄語專業的高校應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教育教學模式,向國內培養俄語人才有成功經驗的知名高校學習。如省內的黑龍江大學的“專業+俄語”和中國人民大學的“俄語+專業”雙學士學位的復合型俄語人才培養模式。
全國高校俄語專業四八級水平測試是全國性的統一測試,每年僅一次。各高校的外語考試多以書面形式為主,并且多數為仿專業考試的標準化命題,注重知識的考核,輕視能力的培養。這就是造成我國外語專業學生口語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在考核機制方面我們應該多向俄羅斯各高校學習,考生抽簽與考官進行即興交流,以此來考核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3 俄語人才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培養對策
3.1 在政策上加大對俄語的扶持力度
根據高校俄語現狀,國家教育部門應從宏觀進行布局,調整中小學開設英俄課程的比例,在具有地域優勢地區多開設俄語的教學班,構建“小學-中學-大學”一條龍的俄語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接觸俄語,這樣就能避免學生到中學選擇學習外語語種時對俄語一無所知而不選擇學習俄語現象出現。同時,國內各高校在招收生源時外語語種不能設限,這樣才能保證俄語生源不會流失,根據實際情況,擴大高校對俄語考生的招收數量,適當降低俄語考生的高考投檔分數線,拓寬俄語考生填報志愿的選擇空間。
3.2 準確定位并制定合理的培養目標,優化現有的課程設置滿足社會的需求
要培養出復合型外語人才,首先要制定出明確的培養目標,俄語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最終是服務于社會,滿足于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其價值是在為社會服務中體現出來。因此,高校外語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的制定,一定要充分了解社會及企業對外語復合型人才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綜合素質方面的要求,同時知識的掌握,技能的提高,都是靠課程的設置來實現的。優化現有的課程設置是培養外語復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根據培養目標,相互協調,確定課程設置的科目,并按排有經驗的專業教師進行分級教學指導,根據每門課程的培養目標和應用方向將知識和技能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外語人才從單一向復合型轉化。
3.3 優化師資隊伍,提升教師綜合技能
俄語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的綜合素質、綜合技能、為人師表的態度與教學方法等都需提升。為了培養出具有更高素養、更受社會歡迎的高素質復合型外語人才,需要外語教師必須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通過離職或在職進修、暑期研修班、訪問學者或師資交換等方式提高外語教師教學水平。同時,高校還應根據本校師資隊伍情況,建設合理的師資隊伍梯隊,保持老中青教師比例協調。為此教師要積極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現代教育對老師的要求不僅僅是傳授文化知識,還要求老師在為人師表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個人素養,以此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3.4 校企聯合,注重社會實踐
各高校應按照俄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積極鼓勵大學生們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和企業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主體。高校與社會企業強強聯手為即將走入社會的實習生們提供實習崗位及薪酬等待遇。社會實踐是知識向能力轉化的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縮小專業學習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與差距,為學生認知社會走向社會提供有效的切實可行的幫助。
從事俄語的教育工作者們,應該對黑龍江俄語人才培養在“一帶一路”經濟帶建設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有足夠的認識,從實際條件出發,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帶一路”戰略的這一宏圖引領下,搶抓機遇,迎接新挑戰,制定明確合理的培養目標,完善課程體系的設置,優化考核機制,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與能力,合理配置教師資源,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大力加強社會實踐環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教學質量,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外語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世靜.“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化外語人才培養研究[J].高教學刊,2016(9):1-3.
[2] 祁國江.“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黑龍江俄語人才培養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8):19-20.
[3] 郭君.“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高校俄語人才培養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7(1):23-26.
[4] 劉麗.“一帶一路”背景下外語復合型人才培養策略[J].山西農經,2016(5):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