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忠萍 左僖柔
摘 要:作為具有記錄和保存歷史價值的紀實攝影來說,它能通過作品更加深刻地反映社會現實、體現人文精神,對于促進社會進步以及構建真實的生活框架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在當前網絡技術迅猛發展的新媒體環境下,將有力促進紀實攝影的發展。該文以紀實專題攝影“集市”創作為例,談新媒體環境下紀實攝影創作研究,旨在通過紀實專題攝影“集市”拍攝創作以及相關思考,使攝影作品發揮出激發廣大學子早日關注社會,及時融入社會,為未來創新創業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之功效。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 紀實攝影 創作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2(c)-0218-02
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了新媒體環境及傳播方式的改變,并促進了紀實攝影的發展。在新媒體環境下,作為具有記錄和保存歷史價值的紀實攝影來說,它能通過作品更加深刻地反映社會現實、體現人文精神,對于促進社會進步以及構建真實的生活框架均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本文通過紀實專題攝影“集市”拍攝創作以及相關思考,旨在通過攝影作品激發廣大學子早日關注社會,及時融入社會,為未來創新創業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
1 新媒體環境下紀實攝影創作的意義
1.1 反映社會現實,促進社會進步
紀實攝影能客觀地反映社會現實,喚起社會人士的良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能夠促進社會進步。比如,我國著名攝影家解海龍花費近十年時間深入全國各地貧困山區,拍攝了反映失學兒童和山區邊緣教育狀況的“希望工程”系列紀實圖片,引起了中國政府和整個社會的廣泛關注,引發了國人在教育事業上的一系列思考。普通鏡頭記錄下的平凡樸實的畫面引發了社會對失學兒童和貧困山區的關注。
1.2 記錄社會發展進程,傳播人文風情
紀實攝影中“紀實”二字強調了其基礎價值就是記錄寫實。從歷史變革到市井生活,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進程中,社會的發展往往通過紀實攝影得以見證,為人類留下許多珍貴的影像資料,成為人們解讀歷史的重要文獻資料。與此同時,它還通過紀實攝影真實地記錄傳播各地的人文風情。比如我們小組成員于2017年暑假在北京某集市用鏡頭記錄下的街頭藝人為游客畫像的場景,這種極具藝術氛圍的場景在宿遷并未見過,充分體現了北京等一線城市獨特的城市文化,客觀記錄了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
2 新媒體環境下對紀實攝影作品的創作思考
2.1 精心選題,客觀拍攝真實現場
紀實攝影作品的拍攝創作,必須確?,F場及事件的客觀真實性,符合事件的真相和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拍攝過程中主要以抓拍為主,不能扭曲事實。例如攝影家阿瑟·羅坦斯為渲染表現旱情,他把在密集的草叢中發現的牛頭骨移動了幾英寸,放在龜裂的土地上拍攝,雖然取得了極其強烈的視覺沖擊效果,但這并不是當時真實場景的客觀反映,因而違背了紀實攝影客觀真實的原則。我們小組成員曾在學校后街一個集市上抓拍到這樣一幅畫面:路邊一個小女孩哇哇大哭,她的爺爺拿著一串糖葫蘆在旁邊哄她開心。孩童淚流不止,老人愁容滿面,客觀真實的場景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紀實專題攝影“集市”創作過程中,立足于各地集市生活,圍繞不同地區的集市文化和集市生活進行客觀拍攝創作,以期通過真實客觀的現場,以真情實感引人思索。
2.2 注重交流,眼疾手快搶抓瞬間
紀實攝影拍攝講究真實自然,盡可能通過抓拍形式獲取精彩瞬間。因而,為拍攝好相關紀實攝影作品,攝影者要學會與拍攝對象進行溝通交流,幫助被攝者克服緊張與不安的情緒,以便能夠更好地抓拍。筆者曾在劉峰老師的帶領與指導下,深入到山東沂蒙等地集市創作出《歲月印記》等紀實攝影作品,由于拍攝前與被攝影者做了深入溝通交流,作品得以順利通過鏡頭記錄集市上一名老人飽經滄桑而長滿老繭的手,以及手中一個已使用多年的破舊的包,給人帶來了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因而,該幅作品2017年在江蘇省大學生數字媒體作品競賽中獲得了二等獎。
2.3 抓住細節,著力體現人文情懷
在紀實攝影創作中,往往通過細節鏡頭瞬間來真實體現人物內心的真實情感,讓作品“活”起來。比如,我們小組成員曾在指導老師帶領下,深入集市進行采風創作,并接受精心指導,拍攝創作了《良心秤》(朱霄熠攝)。在2017年10月江蘇省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攝影甲組競賽中榮獲三等獎。當初創作之時,在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攝影考評員、中國攝像協會副會長、我校影視傳媒專業教師劉峰副教授的帶領下,我們來到沂蒙老區。在一個鄉鎮農貿菜市場進行創作。當一位老農民把自己種的蔬菜用桿秤高高地稱給客戶時,沂蒙老區農民純樸的形象頓時展現在人們面前。劉老師指導我們快速抓拍。于是以F5.6光圈、1/400s的快門速度、18~105mm鏡頭(75mm端),抓取拍攝了攝影習作《良心秤》,此作品表達出對沂蒙老區農民純樸品格的贊譽之情。
2.4 客觀紀實,增強畫面視覺效果
紀實攝影最初只被用于單純的記錄性拍照,早期的紀實攝影家基本把拍攝的重心都放在了內容上,而忽略了拍攝的形式,幾乎不考慮構圖取景等形式方面的因素。這種只重內容不重形式的拍攝方式雖然遵從了紀實攝影的本質,但是也忽略了形式上的審美。直到亨利·卡蒂?!げ剂兴傻摹皼Q定性瞬間”理論的提出,這種只重視內容而忽略形式的拍攝方式才有了改變。這個理論概括來說就是當被攝對象在內容和形式完美結合的那一刻按下快門。我們創作小組成員在揚州東關街的一個繁華集市上,曾紀實拍攝一幅老藝人心無旁騖專心為客人作畫的場景,畫紙上五彩繽紛的顏色以及對角線構圖形式,使畫面產生了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觀眾容易產生更加強烈的視覺感受。
紀實攝影者客觀記錄真實生活,用美的形式表達出來,賦予觀者更加強烈的視覺感受,引發關注與思考,從而使得紀實攝影作品更具特殊的意義與審美價值。
3 結語
隨著現代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紀實攝影擔負了客觀記錄社會現實的責任。作為一種將現實生活與文化歷史記錄下來的一種攝影形式,紀實攝影在社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為此,在新媒體環境下,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通過對紀實專題攝影“集市”的創作研究,不僅感受到了“集市”的藝術魅力,也深刻領略到了各地極具人文風情的集市文化,從而使得我們早日關注社會,及時融入社會,激發創新創業的熱情,以實際行動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指導老師劉峰,系宿遷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攝影考評員、中國攝像協會副會長、世界影視聯盟(中國)副主席。)
參考文獻
[1] 劉峰,李振宇,彭強.數字攝影技藝[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18.
[2] 鮑昆,劉輝.中國當代紀實攝影歷程[J].天涯,2007(2):96-97.
[3] 劉峰.媒體融合發展的問題、策略及路徑研究[J].傳媒,2015(11):153-154.
[4] 王朝輝.淺談紀實攝影中的抓拍與擺拍[J].美術大觀,2011(7):73-75.
[5] 劉峰,李振宇,許愛國.影視藝術通論[M].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