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李思瑾 汪梟梟
“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村公路助推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寄予了殷切期望,“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改善交通等基礎設施條件很重要?!?/p>
要想富,先修路。2017年,貴州率先在全國啟動了農村“組組通”公路三年大決戰;今年2月,貴州省脫貧攻堅“春風行動”啟動。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強調,要全力打好以農村“組組通”公路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產業扶貧、教育醫療住房三保障“四場硬仗”。
各種資源、各方力量加速向“最后一公里”聚集,為偏遠山區百姓的夢想增添了羽翼。
2018年,乘著“春風行動”的春風,一場被稱為“組組通”硬仗,正將貴州鄉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灰色歷史翻頁,“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的夢想正在變為現實。
兩位六十幾歲的老人各自背著一大背簍苞谷走在山路上,異常艱難。
這在一年前的興義市烏沙鎮磨舍村是常見的景象。
磨舍村是省級一類貧困村,典型喀斯特地貌,山高路陡,溝壑縱橫,石漠化高達70%。年輕人多外出務工,老人們在家種點苞谷,收成靠天、出行靠腿。
有時候遇到大雨,小范圍的山體滑坡就將山路阻斷。待天氣放晴,出行的村民們草草清理出一條窄窄的小道,小心翼翼地走出村子。
“多年都是如此??吹胶芏嗬先素撝刈呱铰?,很心酸?!睘跎虫偰ド岽宕迕裎瘑T會副主任毛文婭嘆氣。
路不通,村民行路不便;路不通,百姓致富困難。
近年來,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支持向西部傾斜,貴州相繼實施鐵路建設高速公路和水運建設大會戰,“水陸空”的立體交通格局呈現,西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地位愈發凸顯。而在貴州很多偏遠山村的百姓心中還有一個夢想:我們村要是有條寬闊水泥路就好了!
2017年8月30日,貴州率先在全國啟動了農村“組組通”公路三年大決戰。截至今年6月8日,全省已開工建設7.24萬公里、建成路面4.46萬公里、完成投資286.39億元。2018年脫貧攻堅“春風行動”明確的“到6月底,完成投資100億元,新增通組公路1.5萬公里”的任務已于5月18日全面完成,首“仗”告捷。
興義市烏沙鎮磨舍村共計5公里多的組組通公路已投入使用?!奥吠耍覀兇灏l展有希望了!”村民開始發展黑山羊養殖。
今年底,貴州省還將完成農村“組組通”公路5萬公里的建設任務,實現92%以上的村民組通硬化路。
在2018年全國兩會上,貴州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高衛東表示,貴州將繼續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推進“小省辦大交通”到“小省辦強交通”的轉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貴州省公路局局長張胤表示,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通組公路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的“牛鼻子”,預計到2019年,全省將實現30戶以上村民組100%通硬化路,讓通組公路“通得了”“通得好”。
貴州經濟增速連續保持全國前三的背后,以交通建設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為“貴州速度”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從2015年成為西部地區第一個縣縣通高速的省份,到2017年在西部第一家實現建制村通暢率、通客運率達100%、在全國率先實施農村公路“組組通”、特大峽谷橋梁數量世界第一……貴州無疑是“小省辦大交通”的典范。
自全省農村“組組通”公路三年大會戰啟動以來,貴州著力建成質量優良、群眾滿意的致富路,“五步工作法”為“組組通”項目建設保駕護航:
繪好“施工圖”,抓實政策設計。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編制出臺了“組組通”公路建設工程技術導則、簡易施工圖設計范本、建管養實施細則、資金管理辦法等7個標準文件,先后舉辦13期近3萬人次的專項培訓,全面規范修路標準以及怎么修、怎么管的問題。
開好“發令槍”,抓實工作部署。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長任召集人、25家省直相關部門為成員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會議,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按照清單式、項目化、標準化管理要求,指導各地重點抓實資金、土地、林業、砂石料場、用水用電、炸材供應等要素保障。
練好“基本功”,抓實干部培訓。結合“新時代大講堂”,舉辦了15期約3萬人次的專項培訓,指導各地精準把握修的范圍、修的數量、修的質量、資金如何用如何管等問題。
用好“監督員”,抓實督促檢查。貴州省交通運輸廳采取“周督查、周調度”的方式,對1052個項目3336公里進行了現場檢查。地方政府組織責任心強、威望高的沿線村民進行培訓后,作為群眾義務監督員,參與監督通組公路建設。
舞好“嚴利劍”,抓實追責問責。各級黨政、人大政協、紀檢監察、新聞媒體、駐村干部等共同發力,對虛報項目、“豆腐渣”工程、推諉扯皮、瀆職失職等進行監督問責,切實推動工程質量提高、干部作風轉變。
此外,為確保項目資金能夠發揮最大效率,省公路局還按照“五個不能納入”原則,在項目規劃中運用GPS和遙感衛星技術對規劃項目進行逐一甄別,堅決擠掉項目申報“水分”。
值得一提的是,貴州在全國率先采取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1500億元建設高速公路,成為全國PPP項目推廣樣板。在全國率先使用“建養一體化”模式建設普通公路,共吸引社會資本419億元建設普通公路2萬余公里,這一模式已寫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規范性文件并在全國復制推廣。
被稱為農村版“滴滴打車”的“通村村——農村出行服務平臺”,也在貴州各地開始推廣應用,可以通過手機對農村公交進行定位、預約、購票等。“通村村”是全國首個用于解決農村群眾出行難、小件物流進山出山難、運營監管難的一站式多元化、安全高效的智慧交通平臺,預計今年第三季度將完成全省推廣應用。

“組組通”公路的建設讓貴州鄉村變得更加和諧、宜居。圖為播州區石板鎮池坪村,蜿蜒的通組公路在山間盤旋。(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汪梟梟 / 攝)
早在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農村公路發展的報告上批示強調: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
“在外漂的人,哪有不想回家的呢?!?014年,大方縣黃泥鎮化理村通村路一修好,在外務工15年的趙連超終于回了家。
流轉了270畝土地,趙連超開始發展中草藥種植。今年4月,化理村柏枝組的通組路剛修好,趙連超就和幾個村民牽頭組建起種養合作社。“電三輪車從牲畜圈里拖農家肥,一趟可以拖2000多斤,若是在以前,一趟十幾個人都背不了?!?/p>
如今,一條條“組組通”公路在貴州山間盤旋起伏,將鑲嵌在青山綠水的村村寨寨穿點成線,百姓不再“望路興嘆”。“組組通”公路不僅解決了山村村民出行難問題,其衍生效應也不斷顯現:承載著鄉村發展的未來,喚起了村民回鄉發展產業脫貧致富的信心。
遵義市播州區石板鎮池坪村,干凈的民居錯落有致,地里成片的辣椒長勢正好,“組組通”農村公路沿著山坡蜿蜒而上,和諧的山水田園風光盡收眼底。“以前這里的馬路只有兩米寬,街上打個摩托車都沒人愿意來。最惱火的孩子走路去村里讀書要走半個多小時,下雨天又陡又滑,確實讓人擔心?!闭f起過去的馬路,60多歲的羅永坤直搖頭,“更別說發展產業了?!?/p>
現在的池坪村已經是遵義的辣椒種植基地之一和“稻+”產業示范點,稻魚、稻蟹、稻鱉、稻鴨在這里和諧共生,農村公路的建設大大降低了池坪村產業的運輸及人力成本。辣椒種植戶謝嚴說:“以前種辣椒要挑水、背肥料,現在用車拉!”
信心,對于生活在貴州大山里的村民來說,何等珍貴。在貴州,有很多像化理村、池坪村一樣的村莊,一條條農村公路將它們與外界、與產業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
貴州省公路局局長張胤說:“隨著一條條農村‘組組通’公路的建成,一輛輛客車開進了村子,一輛輛貨車開進了山區,一輛輛農用車開到了田間地頭,既方便了群眾,運出了資源,換回了鈔票,也加速解決了‘黔貨出山’和當前老百姓物流暢通問題,形成了‘一路通、百業興’的發展景象。”
“峰際連天”的貴州,“四通八達”“阡陌交通”正在形成,“路通財聚”指日可待。農村“組組通”已成為老百姓獲得感最強、滿意度最高的民生項目,成為連接黨心和民心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