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汪梟梟
來自貴州金沙的80后小伙肖波16歲南下廣東打工,一路堅持,一路奮進,從當初的“快遞小哥”變成了廣東天天快遞的“掌門”。
肖波,如今有兩個身份標簽常被人提起:一個是貴州人,一個是廣東天天快遞CEO。
貴州金沙人肖波,如今管理著廣東省3000多個天天快遞網點近4萬員工,他的團隊每天要處理近200萬個快遞訂單,工作到凌晨兩三點是他的工作常態。
對于如何從一個打工仔成長為企業家的提問,肖波首先想起的是18年前那個遙遠的秋天。
18年前,肖波剛剛邁進高中校園,來自貴州金沙安洛鄉羅家壩村的他,因為家庭困難,不忍父母艱辛,在當時“廣東打工”風氣的影響下,背著父母穿著校服跟著當時南下的人潮踏上了開往廣東的火車。
“南下廣東”是上世紀末大多數貴州人擺脫貧困的上佳選擇,離開家鄉的時候,肖波只有16歲,他不知道在廣東等待著他的是什么樣,只聽別人說有一個叫“深圳”的地方,很多人都在那里掙了錢。那時候進入深圳需要邊防證,肖波除了學生證之外再無其他證件,只能先在東莞找能生存下來的地方上班,再找機會到深圳去看看。肖波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東莞一家生產皮帶的小工廠做工,當時,每天的工資是8元。第一個月肖波拿到了28元,剩下的工資被扣作住宿費和生活費。3個月后,積攢了50元錢的肖波從這家小廠辭職前往深圳。

5月8日下午,以“弘揚貴州精神 傳播正能量”為主題的珠三角黔籍創業者座談會在廣州舉行,肖波作為創業者代表發言。(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李森 / 攝)
肖波舍不得坐車,從東莞塘廈、鳳崗、雁田一路徒步前往深圳,每天晚上和很多人一起睡天橋底下。翻越鵝公嶺抵達深圳之后,肖波在深圳平湖的一家餐館洗盤子,一周之后拿著20塊錢的報酬抵達深圳福永,幾經周折進入一家叫飛羚快遞的臺資公司做搬運工。
“從東莞到深圳的那一個星期發生的事情我終身難忘。”為了保住飛羚快遞搬運工這份工作,年少的肖波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40多個搬運工中肖波總是每天第一個到倉庫開門卸貨,最后一個打掃衛生關門下班。倉庫的墻上寫著一句話:“摔貨就是摔飯碗”,所以肖波卸貨的時候總是輕拿輕放,當時他超常人的努力與堅持,卻被倉庫的工友認為是“傻”。
幸運的是肖波這股“傻勁”被來自臺灣的老板看在眼里,決定讓他去業務部門鍛煉一下。經過半年的鍛煉,肖波就成為飛羚快遞深圳龍華、平湖等幾個鎮的片區經理,迅速成長為老板的左膀右臂。那時他只有17歲。
在擔任片區經理的過程中,肖波意識到學識和技術的重要性,他白天上班,晚上去技校自學了大專文憑,期間還考得了計算機、會計等多個資格證。“當時想著只要是技校教的東西我都愿意去學。”肖波回憶說。
隨著工作接觸面越來越寬,肖波深感自身本領不足,尤其缺乏正規系統的訓練學習,總是覺得心里不踏實。
2002年肖波回家探親,正遇征兵之季,肖波心想當軍人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這次對他來講也許是個機會,“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報名體檢。結果幸運的通過了征兵入伍的考核。”
通過入伍考核之后,肖波毅然辭去已經干得風生水起的快遞公司經理工作。辭職時,公司老板不但沒有反對,反而十分支持:“小伙,好好鍛煉。退伍后,只要你愿意,公司大門隨時為你打開。”
肖波十分珍惜在部隊的時光。服役期間,他不僅獲得表彰,還光榮的入了黨。在云南某部隊服役兩年后退伍回家,覺得自己更加成熟的肖波,信心滿滿的再次南下到原來工作的公司看看。
老板看著21歲的肖波,比之前更加成熟穩重,不僅是退伍軍人還是一名黨員,就更加器重他。肖波重新回到公司上班不久就被提拔為副廠長。
隨著自身的成長,逐漸地,肖波已不滿足于一個副廠長的職位,于是決定出去做飛羚快遞的承包商,帶著自己的弟弟和姐姐在深圳沙井開設了屬于自己的第一個快遞代理公司,負責深圳松崗和公明的快遞業務。從副廠長變成了“快遞小哥”,肖波每天開著面包車去收貨、送貨、談客戶。
2012年天天快遞并購重組實行各省買斷經營,肖波和合伙人抓住機遇,以2800萬元買斷了東莞經營權,并陸續在廣東進行并購,于2016年全盤買斷天天快遞廣東省經營權。
2017年蘇寧收購天天快遞,北上廣深是天天快遞業務的核心區,為此馬云作為蘇寧股東專門向肖波了解廣東天天快遞的經營理念和思路。見面過程中馬云問:“快遞行業十分辛苦,是什么樣的理由讓您能夠堅持16年?”肖波回答說:“窮怕了。”
得知肖波沒有讀過大學,馬云鼓勵說,追溯到我們的上一代,其實很多人都是窮人家的孩子。重要的是要不斷學習,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智慧用在生活和工作中。

2016年12月,廣東天天快遞干部拓展培訓活動。(受訪者供圖)
如今,肖波富了,但是他從沒忘記身后的故鄉。
“這幾年凡是聽到貴州有大小災情,我都是第一個在我們的商會群里發起捐款倡議。”2016年7月織金遭遇洪災,肖波帶著助手連夜乘飛機回貴陽,買了9噸油和米等生活必需品趕往織金和納雍進行救助。
在廣東天天快遞,凡是來自貴州的員工家里有孩子上高中大學的,肖波都會一年發給每人8000元的助學金。
廣東天天快遞有50%管理人員來自貴州,“為同樣‘廣飄’的貴州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崗位是我的堅持。”公司還規定凡貴州人加入廣東天天快遞的優先錄用,貴州人加盟廣東天天快遞免50萬元的加盟費。
肖波的“貴州情結”不僅因為他出生于貴州,還因為他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身邊的貴州人總是挺身而出。在2008年肖波遭遇事業低谷的時候,有6名員工陪伴左右,其中4個是貴州人。每年“雙十一”的時候,來自商會的貴州企業總是義務支援……
這幾年,肖波每年都要花十幾萬元用于對家鄉的扶貧濟困。今年春節前,肖波和公司高管帶著一汽車油米到貴州深度貧困村金沙縣馬路鄉金聯村給當地村民“拜年”,在金聯村脫貧攻堅講習所為村民“上了一課”。
“脫貧最重要的是思想脫貧,不能等著政府來幫忙。”肖波告訴金聯村村民:“山里的地理條件有限,歡迎大家走出大山,到廣東跟我一起當‘快遞小哥’。”肖波向村民承諾,凡是金聯村村民到廣東天天快遞打工,車票可以報銷。
如今貴州“黔貨出山”和“農村淘寶”發展勢頭正旺,肖波正考慮著和省內的高校合作,開設快遞和電子商務結合的專業,學生畢業之后可以直接到廣東天天快遞工作。
“正如馬云所說,如果錯過了三十年前廣東和浙江的機遇,今天一定不能錯過貴州。隨著貴州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戰略行動的不斷推進,家鄉貴州一定會成為新時代奮斗者成功的大舞臺。相信,每一個普通人只要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學會思考和創新,哪怕是做流水線工人,踏踏實實干也有前途。”肖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