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胡庭標 方林
“這些老葉子發黃起斑了,抓緊摘掉,要不會影響收成……”在望謨縣平洞街道岜賴村見到王封江時,她正在地里指導種植戶種植蔬菜,催促他們及時摘除枯葉。
在王封江帶領下,現在的岜賴村已有174戶村民參與反季節無公害蔬菜種植,總面積達400多畝,大部分種植戶以此擺脫了貧困,其中的100多戶人家還有了小轎車。
然而成績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帶領村民發展蔬菜種植的過程可謂困難重重。
早在1993年,23歲的王封江看到村民種的蔬菜賣不出去,就開始四處奔走尋找銷路。在發現安順、貴陽等地的蔬菜需求量大、價格好后,她又想盡招數四處聯系往返于望謨、安順、貴陽等地的大貨車,幫助村民銷售蔬菜。
2008年,岜賴村的種植戶遇到了一場“災難”,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黃皮椒賣不出去。
“我幾乎跑遍了省內所有大型批發市場,都沒有人愿意收我們村種的黃皮椒。”王封江將視野放到了省外,聯系到了湖南市場,最終避免了大規模滯銷。
經過黃皮椒滯銷事件后,村民種植蔬菜的積極性嚴重受挫,紛紛退出蔬菜種植。
2012年5月,敢想、敢做的王封江從貴陽引進反季節優良蔬菜新品種圓茄子,準備動員村民參與種植,但她的想法剛提出來就遭到無數“冷嘲熱諷”。

18年來,王封江用艱辛、堅韌與執著,率村民發展蔬菜種植,帶領鄉親脫貧致富,讓岜賴村舊貌換新顏。圖為王封江(中)在向村民講解蔬菜種植技術。
“一兩毛錢一斤,種子錢都找不回來。”
“再種蔬菜,怕是我們的‘老本’都要折進去嘍!”
為此,已擔任村主任的王封江,開始了“干給群眾看”的行動。她在自家地里試種了1.5畝圓茄子,經過70多天的精心護理后,帶來14500元的經濟收入。
王封江試種圓茄子成功后的第二年,就有50多戶村民“重操舊業”,加入反季節無公害蔬菜種植中來。
為打消村民對市場問題的顧慮,王封江積極聯系客商與種植戶提前簽訂了銷售訂單,讓種植戶吃下了“定心丸”。2013年村民擴種的近百畝圓茄子,純利潤80多萬元。
“建檔立卡”貧困戶黃生綠家勞動力缺乏,發展產業困難。王封江就把他家7畝水田流轉過來耕種,并以每天100元的工資為其提供務工機會。幾年下來,黃生綠家告別了貧困,建起了寬敞明亮的磚混平房。
像黃生綠一樣,在王封江幫助下脫貧致富的村民已有50戶。
談起以后的打算,王封江信心十足地表示,“要再流轉500多畝的土地,搞好早熟蔬菜種植和板栗苗培育。”此外,她還準備利用當地天然的喀斯特溶洞“龍井洞”發展山地旅游業,把岜賴打造成一個能吃、能住、能看的布依特色村寨,助推岜賴村實現發展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