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周啟成 當代貴州全媒體見習記者 / 鄭潔
羅甸縣紀委監委合署辦公以來,早謀劃、早部署,堅持反腐敗斗爭力度不減,保持高壓態勢,理清“四種關系”,更深層次把握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為同步全面小康提供強有力的紀律保障。
探索“懲治”與“容錯”的關系。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旗幟鮮明為那些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撐腰鼓勁。”來自中央的理解與支持,讓真正的改革創新者在放手干、大膽干的同時吃了一顆“定心丸”。“羅甸縣通過健全激勵機制,讓改革創新者嘗到‘甜頭’,看到干與不干確實不一樣;通過容錯糾錯機制,讓改革創新者感受到‘依靠’,釋放出更多的工作活力。”羅甸縣紀委監委一名黨員干部說。容錯不等于無限度寬容,更不等于可以胡來,羅甸縣從深入推進改革創新的實際出發,加強民主集中,杜絕出現不經調研和不經集體討論的決策。
弄清“權力”與“責任”的關系。《問責條例》為有責必問、問責必嚴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羅甸縣紀委印發了《關于學習貫徹<問責條例>的通知》,要求各單位認真組織學習。《問責條例》作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一件利器,正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成果,其目的是要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永葆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遵照中央要求,聯系實際、深研細學,抓好落實、見諸行動,堅決維護《問責條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努力向黨和人民交出更加優異的全面從嚴治黨的合格答卷。今年以來,羅甸縣共運用“四種形態”處置146人,問責8人。

羅甸縣相關部門干部到縣廉政警示教育基地接受黨性教育。(羅甸縣紀委監委供圖)
把握“執紀”與“守紀”的關系。“中央紀委播出的《打鐵還需自身硬》紀錄片給廣大紀檢監察干部上了一堂很生動的課。”一名鄉鎮干部觀看完紀錄片后深有感觸。羅甸縣紀委組織全縣紀檢干部收看了該紀錄片,并把收看紀錄片提升到政治層面,要求每一位紀檢干部撰寫一篇心得體會,并將心得體會編排成冊印發給各位紀檢干部,共發放了106冊。“紀檢監察干部處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最前線,代表的是黨組織的形象,擔負著反腐敗的神圣使命,必須牢固樹立‘欲正人,先正已’的意識,帶頭敬畏黨紀黨規,嚴格遵守黨紀黨規,做到忠誠干凈擔當。”羅甸縣紀委監委負責人說。
運用“預防”與“懲治”的關系。在壓倒性態勢已形成、奪取反腐敗勝利的關鍵時刻,做到堅決懲治,“打虎”“拍蠅”雙管齊下,堅決查辦大案要案,同時著力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大力推進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制定廉政風險防控措施,著力從制度建設入手,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的產生。今年以來,羅甸縣共立案17件17人。同時,堅持教育為基,進一步強化廉政教育,善于運用現代化手段,創新組織形式,拓展活動內容。
目前,羅甸縣打造了廉政示范點1個、縣廉政警示教育基地1個;組織黨員干部到廉政示范點、縣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參觀學習600余人,發送廉政短信3000余條。通過強化“預防”體系,筑牢黨員領導干部拒腐防變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