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張周虎
水城縣積極創新以“十網并聯”為載體的脫貧攻堅工作機制,堅持用脫貧攻堅統領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2017年減少貧困人口2.27萬人,21個貧困村出列。
近年來,水城縣積極創新以“十網并聯”為載體的脫貧攻堅工作機制,按照省委提出的“3586”工作思路,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堅持用脫貧攻堅統領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扎實抓好“五步工作法”和“五先五后”攻堅法落地實施,全縣脫貧攻堅取得階段性成效,2017年減少貧困人口2.27萬人,21個貧困村出列。
織牢產業脫貧網。水城縣堅持把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要支撐,出臺“1+12”產業發展方案,成立了12個產業工作組,結合實際以“一縣一業”為主要方向,大力發展茶葉、刺梨、精品水果等長線產業,去冬今春全縣新增特色產業56.48萬畝。
按照長短結合、林上林下結合、山上山下結合、種養結合的思路,在抓好105萬畝長線產業的同時,布局好溫氏養豬、桃花雞養殖、中蜂養殖等短平快項目。
按照全產業鏈發展的要求,投入2.58億元建設刺梨加工廠1個、投入1.1億元建設小黃姜加工廠1個、投入4100萬元建設桃花雞屠宰場1個、投入1億元建設獼猴桃基地冷庫3個、投入1.4億元建設生豬屠宰場1個。
織牢教育扶貧網。加快推進教育“兩年提質”攻堅行動,2017年以來共投入41.6億元,加大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千方百計改善辦學條件,推動入園難、上學難、大班額等問題得到全面解決,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讓每個孩子都有成才的機會。
加大教育人才隊伍建設力度,提升教師隊伍質量,加快推進教育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建立健全教師激勵機制,近年來共引進各類教師1035名,實現教師培訓培養全覆蓋。
加大對“教扶6條”政策的宣傳力度,提高群眾對政策的知曉率,確保每一個需要資助的貧困學生都能及時得到資助,2017年以來全縣共資助貧困學生33595人、資助資金7414.7萬元,基本實現貧困戶家庭孩子從幼兒園到大學全免費,城鄉學校免費營養餐全覆蓋。織牢醫療扶貧網。加快推進醫療“兩年提質”攻堅行動,按照“三級”醫院標準加快推進縣醫院的改造和縣中醫院建設,按照“二級”醫院標準加強對7個中心鄉鎮衛生院的打造,建成投入使用標準化衛生院21個、村級標準化衛生室164個。

水城縣按照全域旅游發展的要求,加大對鄉村旅游的打造力度,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穩定脫貧。圖為百車河溫泉旅游度假小鎮。(水城縣委辦供圖)
加大醫療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力度,在加強現有人才培訓提升的基礎上,加快引進緊缺人才,共引進合同制醫務人員850名,村級職業化醫療人員234名。
加大對“醫扶10條”政策的宣傳力度,真正讓每一個需要救助的貧困群眾都能得到及時救助。2017年以來全縣共落實醫療扶貧救助62.34萬人(次),報銷減免費用達1.54億元。
織牢金融扶貧網。充分用好“特惠貸”“脫貧貸”等金融扶貧政策,加強與金融機構的精準對接,因地制宜選準項目,完善利益鏈接機制,加強對項目的經營管理,確保真正產生效益,真正分紅到戶到人。
圍繞全縣產業發展謀劃一批優質高效的項目,選擇一批有實力、有理念、有經驗、善管理、會經營的實施主體,縣級平臺公司主動作為、積極參與,確保項目實施一個成功一個。
截至目前,全縣累計發放3.96億元“脫貧貸”用于產業扶貧,覆蓋貧困戶2813戶7951人,實現分紅1669.25萬元;發放“特惠貸”3.12億元,覆蓋貧困戶7757戶2.79萬人,打造了阿戛鎮高中村“牛得很”養牛專業合作社等一批成功案例。
織牢易地扶貧搬遷服務網。加大工程建設力度,“十三五”期間計劃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4個,搬遷規模15205戶60841人,2016年項目完工率、基礎設施配套率、搬遷入住率、竣工驗收率達100%,2017年的項目完成總工程量的97%,今年的8個安置點目前工程進度達到35%以上。
在精準選點上下功夫,將地處邊遠、自然環境惡劣地區的貧困群眾集中搬遷到旅游景區、產業園區、中心城區等發展條件較好的地方,實現“搬遷一個寨子,建設一個小鎮,打造一個景區,發展一個園區,脫貧一批群眾”的目標。
堅持以景區為吸引、公司為平臺、產業為支撐、股權為紐帶、就業為保障,積極借鑒“五個三”經驗,結合實際按照“一戶一產業、一戶一就業、一戶一技能、一戶一股權”等要求做好保障服務工作,讓貧困群眾通過搬遷“挪窮窩、斷窮根”。
織牢旅游扶貧網。按照“峽谷公園縣”的定位,全力推動全域旅游發展,2017年全縣旅游人數達466.7萬人(次),同比增長65.8%,旅游綜合收入達30.18億元,同比增長67.5%,被評為“中國最美綠色生態旅游名縣”和“中國最美休閑度假旅游名縣”。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312.83萬人(次),增幅51.56%;旅游收入19.8億元,增幅57.76%。
按照全域旅游發展的要求,加大對鄉村旅游的打造力度,成功打造了滴水巖、院壩、木城、轉山等農旅示范點32個,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致富、穩定脫貧。
織牢就業扶貧網。深入推進創業型城市建設,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和支持大學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群體就業創業,新增城鎮就業1.02萬人,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4萬人。
大力實施貧困群眾創業就業培訓工程,積極創新項目化培訓模式,全面整合農業、林業、扶貧等各方面的資源和資金,累計培訓各類創業人員3060人(次),落實貧困群眾就業3.07萬人。
多渠道開辟生態護林員、公路維護員、產業管護員、衛生保潔員、景區服務員、鄉村食堂炊事員等崗位2377個,全部用于貧困群眾。廣泛動員縣內企業為貧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充分利用好水城經開區企業、扶貧工廠等平臺多渠道解決就業,今年計劃解決1.2萬名貧困群眾就業問題。
織牢社保扶貧網。積極整合各方面資源,健全完善全面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擴大養老保險、工傷保險、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社會救助等各類保障政策覆蓋面,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按照“應兜盡兜”的要求,加快推進低保線與貧困線“兩線合一”,對全縣所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貧困群眾實行全兜底,真正讓“兩無人員”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織牢基建扶貧網。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電網改造提升工程、通信設施全覆蓋工程,累計解決31.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建成通電線路462.433公里、變電容量2.1837萬千伏安,完成101個行政村通光纖。
加快推進“組組通”工程,啟動2035.5公里通組公路的硬化建設,現已完成招投標1397公里,完成設計1896公里,完成路基1541公里,完成路面575.3公里,完成投資7億元。
投入32億元,以“三改三化三清”為重點,以PPP模式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現已完成投資1.8億元,完成營盤、米籮、蟠龍、猴場、陡箐等10個綠色村莊示范點打造,啟動140個綠色村莊的規劃建設。
織牢黨建扶貧網。按照“組建大黨委、構筑大黨建、實現大服務、推動大發展”的思路,建立村級黨委42個、聯村黨委10個,可渡河跨省聯村黨委得到六盤水市委有關領導批示肯定。
按照“六化一體”的思路,不斷提升村干部職業化管理水平,招聘第二批村文書164名,從優秀村干部中提拔科級干部6名、招錄鄉鎮事業編制干部3名,11名村文書走上了村支書、村委會主任的崗位。
積極探索創新黨建扶貧機制,2017年組織1026名機關干部進村入戶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今年下派第二批1125名輪戰隊員對全縣164個村進行輪戰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