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木

▲ 李書福
李書福是一個放牛娃,上小學時,利用暑假為生產隊放牛,每天0.15元,一個暑假能賺6-10元人民幣,對于當時的他來講這是一筆大錢。上小學每學期交書本費大概1.2元,學費是免交的,有了這筆錢,他比其他同學富裕多了。李書福上初中一年級時,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的浩蕩春風吹遍神州大地,吹進了校園和鄉村。“雖然我沉浸在放牛的快樂生活之中,但改革開放的春雷在我心中激起千層浪花,散發無窮漣漪,農村的土地可以承包經營,農民可以離土不離鄉搞鄉鎮企業,甚至還允許搞個體私營經濟,我真以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天下還有這樣的大好事?”李書福提及此事,仍是激動不已。此時他已經無心上學了,開始研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一系列文件,一系列方針、政策。三年初中學業他只用了兩年時間就匆匆完成了,但他卻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路橋高級中學尖子班。隨著國家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李書福對高中學習失去了耐心,人在學校,心在游離,這引起他父親的極度不滿,幾次受到懲罰。即便受到父親責罰,他高中還是沒能畢業,當時他只是一門心思地規劃參與市場經濟活動的各種夢想。

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為比利時國王菲利普及王后瑪蒂爾德講解沃爾沃V40 ▼
李書福家里有輛自行車,他又向父親要了幾百元人民幣,買了一臺手提照相機開啟了創業生涯。走街串巷,見人就問要不要照相。由于服務熱情,照相質量也不錯,很快賺了幾百元人民幣,后來開了照相館。由于資金有限,照相館的所有設備幾乎都是他自己設計、制作的,包括大型座機、燈光、道具,等等。當然,那個年代開照相館也是不容易的,必須要公安局批準。因為照相行業屬于特種行業,由于沒有特種營業執照,多次接受教育與處罰,可能是因為他服務的態度比較好,即便要求關門停業,照相館仍然堅持了近兩年時間。后來因為開放的力度越來越大,李書福尋求新的機會,進入了轉型發展時期。
那個時候的臺州,廢舊電器市場已經比較發達了,李書福從廢舊電器零件中分離金屬銅、銀、金,利用自家房子比較大的優勢,進行家庭作坊式的生產,這完全是變廢為寶的技術,可謂循環經濟,效益確實不錯。后來,他的這些技術被其他人學會了,因而出現激烈的供應鏈競爭,廢舊零部件成本也越來越高,李書福不得不又進入了新一輪的艱難轉型。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電冰箱開始進入家庭,李書福再次開啟一個新的創業進程,研究生產電冰箱配件,雖然過程十分坎坷,但磨難的經歷就是寶貴的財富。
公司初創,沒有土地更沒有廠房,他只能租用街道的工房進行產品試制與研究。雖然從理論上設想得很好,但實際生產出來的產品總是不盡人意,經過近400個日日夜夜的反復失敗與總結,他的手掌都被折騰得找不到一塊完好的皮膚,見人不敢伸手,渾身疲憊不堪。
后來研究試生產終于成功了,但又出現了新的狀況,街道辦要自己發展工業,決定收回廠房,他只能轉移到其他地方,“轉移到哪里呢?真不知道?!崩顣Uf。當然天無絕人之路,在朋友的幫助下,找到了自己的母校路橋中學校辦工廠,并以校辦工廠名義生產、銷售產品。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所有機器設備搬遷到了新租用的路中校辦廠,剛安頓下來,開始生產不到一個星期,事情又發生了。這個校辦廠的周邊是老師宿舍,由于加班加點生產電冰箱零件產生較大噪音,老師們晚上很難入睡,集體罷教,學校要求他們必須立即搬遷,李書福又一次被廠房的問題難住了。
又要搬到哪里呢?他們在方圓幾十里到處托人,找來找去找到了一個廢棄的自來水廠,雖然房子不大,但周邊沒有居民,當時李書福高興壞了,終于找到了一個新的安身立命的地方,一個繼續圓夢的地方。但這個水廠已經切斷電源,必須找供電部門批電,幾經周折,與村支書反復協商,終于找到這個村的電管員,請求裝一個電表,把村里的電分一些給廠里用于生產。由于序手續不全,不符合程序規定,結果禍闖大了,有人舉報,說他們工廠沒有經過工商局批準私自接電,黃巖縣電力公司要求縣檢察院給他們的廠長監視居住并立案審查,嚇得李書福根本不敢再去那個新的地方,生產又陷入了停頓,這一年他僅僅是一個22歲的毛頭小伙子。
在恐懼、無奈、叫天不應、入地無門的情況下,有一個契機重新燃起了李書福的希望和夢想,他家鄉的工辦主任,為發展鄉鎮企業,主動找到了他。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工辦主任的協調下,李書福帶領眾人租用了一個村莊的生產隊倉庫,把原先的那些設備搬到這個新租用的倉庫里,開始安裝生產電冰箱零件。
這些設備的搬運,我們都是用人力手拉車像蝸牛挪動般實現轉移。一輛手拉車三到四個人,一共有幾十輛手拉車,邊推邊拉。那幾天碰巧老天下了傾盆大雨,雖然汗流浹背,但根本分不清雨水還是汗水,只要能向前挪動一步就是成功,這就是大家的共同追求。一拉就是幾十公里,道路泥濘,坑洼窄小,由于這些設備太重,捆綁鎖緊難度很大,幾個晝夜才能搬運完成。
因為搬遷,路橋中學校辦工廠的名稱不能用了,在鄉工業辦公室主任的幫助下,給李書福批了一個戴紅帽子的鄉鎮企業,叫“黃巖縣石曲電冰箱配件廠”。有了營業執照后,我們便轟轟烈烈地大規模招聘員工,開始擴大產能,制作設備,研發新產品,生產的電冰箱零配件供不應求,一舉成名,成為全中國最有競爭力的蒸發器、冷凝器、過濾器研究生產企業,產品銷往全國幾乎所有的電冰箱廠,包括上海上菱、遠東阿里斯頓,安徽美菱、揚子,杭州西冷、華日等。后來由于企業發展較為順利,我們又擴大產品種類,開始生產電冰箱、電冰柜等制冷設備,青島奧柯瑪電冰柜就是黃巖縣石曲電冰箱配件廠為其貼牌生產的,產品供不應求,企業欣欣向榮,一片繁忙。這時的黃巖縣石曲電冰箱配件廠成為臺州最大的民營企業,在浙江乃至全國都有較大知名度。
1989年,因為客觀環境的變化加上內部股東意見分歧,使得李書福深感疲憊,覺得難以為繼了。于是他把黃巖縣石曲電冰箱配件廠全部資產送給鄉政府。政府接管后,李書福雖然一夜回歸無產階級,但渾身輕松,由于自己還很年輕,他決定去上大學充實自己。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在中國大地上又一次蕩起了滾滾春潮,萬丈春輝,暖透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整個中國進一步邁開了氣壯山河的新步伐。李書福創業熱血又一次被點燃,那一年他28歲。李書福從已經送給政府的資產中回租一部分廠房,開始新的創業生涯,對于他來講,這是第四次創業,可以說有了一定的經驗??墒蔷唧w做什么,當時還不是十分的清楚?!把芯?、生產什么呢?”李書福不斷地思考著這個問題,他最終決定從事裝潢材料的生產。
9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裝潢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組成部分,進口裝潢材料在中國很受歡迎,國產裝潢材料的研究、生產剛剛起步。李書福研究生產的裝潢材料由于質量過硬,完全可以取代進口,且價格便宜,很受市場歡迎,又一炮打響,產品供不應求。于是他決定馬上擴大生產,把原先送給鄉政府的廠房、土地以市場價格一點一點地買了回來。按照李書福的習慣,又是自己設計、制造設備,大規模生產鎂鋁曲板、鋁板幕墻等裝潢材料,產品不但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而且出口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后來,他的這些自主創新成果又被其他人學走了,雖然當時他們有專利,有所謂的知識產權,但由于當時大環境所致,他們的專利和知識產權并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為此,李書福又放棄了裝潢材料這個產業,進而轉向了摩托車行業,創辦了吉利公司。
吉利是全中國第一個研究生產摩托車的民營企業,后來很多人發現,吉利公司的摩托車供不應求,企業搞得紅紅火火,自然又有許多企業跟著模仿,幾年間,全國先后出現幾十家摩托車公司,如雨后春筍。但是有些企業缺乏合規意識,市場出現了無序競爭,甚至有些企業出現了偷稅漏稅的不正當競爭。李書福面臨著這種狀況,他決定退出這一領域。他把目光投向了汽車行業,那一年,李書福35歲。
李書福發展汽車產業是從辦學開始的,嚴格培養、培訓技師技工,不斷提高辦學層次,不斷加大辦學投入,今天吉利汽車公司取得的發展與吉利重視人才培養是分不開的。
李書福決定要研究、生產汽車之初,并不被眾人看好。當時大家都認為中國在汽車工業領域已經沒有優勢了,早已經被西方國家壟斷了,中國企業只能與外國汽車公司合資或者合作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但是李書福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一定會更加成熟、更加穩健,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一定會持續推進,中國一定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雖然那個時代,中國汽車市場每年才幾十萬輛,汽車進家庭才剛剛起步。“如果中國每年汽車銷量超過3000萬輛,而又不是屬于中國自己的汽車工業,那一定不是一個好消息?!睆膸资f輛到幾千萬輛年產銷量,這個成長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商機,進入汽車行業雖然面臨很大挑戰,很多困難與問題,但商業空間很大,商業機遇期也很長,有足夠的時間打基礎、練內功,有足夠的時間培養、培訓人才,也有足夠的時間、空間允許我們犯一次或幾次錯誤,這是用錢買不來的機會效益。因此,李書福決定抓住這個時間窗口,堅定地進入汽車領域。
李書福首先要做的是領導組建項目籌備組,他在公司內部選了兩個工程師,加上他自己,共三個人開始研究汽車技術。他知道這是一條只能向前無法回頭的路,但這既是天時地利的召喚,更是我追求理想的自我決定。
實踐證明,這條路實在太艱辛,這條路也確實很誘人,這條路時而景色秀麗,時而烏云密布,李書福勇敢地在這條路上參加了沒有盡頭的馬拉松賽跑,雖然跑得腰痛腿軟,渾身浸透汗水,有時還出現精神恍惚,不知所措,但前方的路依然充滿神秘,勾起了他的無窮的想象,探索遠方秘密的心情根本無法平靜,已經揚起的創業風帆將繼續推動李書福走向充滿無限可能的汽車世界。
汽車一定會電動化、智能化,一定會成為智能空間移動終端,一定會幫助主人解決更多的困難和問題;一定會垂直起降,自由飛行在江河山川、城市鄉村;一定會成為主人的秘書、保鏢,為主人賺錢,幫主人消費,逗主人高興,與主人聊天,保主人平安,幫助主人增長知識;一定會自己去清洗、保養,等等。但是,所有這一切,都需要加大科技投入,發揚科學精神,不斷累積基礎數據,不斷突破技術瓶頸,不斷培養研發人才,不斷提高研發能力,不斷實踐總結與優化系統規劃,從根本上掌控核心科技,必須形成線上線下兩方面的智能優勢,缺一不可。
吉利在全球有近兩萬名研發工程師,每年投入數百億研發費用,在自己確立的技術路線上堅定地持續投入。只有不斷形成厚積薄發優勢,才能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能力是用錢買不來的,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刻苦鍛煉,才能掌握真本領,才能面對各種挑戰,引領行業變革。
2001年11月,中國入世前一天,吉利的豪情和美日獲得準生證,顛覆了民營自主車企不能進入轎車領域的歷史;2010年,李書福在不大為人所知地兼并了英國錳銅汽車之后,令全球汽車業瞠目結舌地全資收購并成功經營了沃爾沃,顛覆了中國汽車從未擁有豪華品牌的歷史。當習近平在比利時國王和李書福陪同下,參觀比利時沃爾沃工廠時,外國員工們打出“歡迎習主席回家”的大橫幅,“中國制造”的“家”走出了國門,讓總書記好不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