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光杰

她扎根基層30余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代表”;她有幾次機會走向大城市,但她都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因為這里有她的夢想。30余年的堅守,成就了她平凡的事業;不遺余力的奉獻,書寫了她的大愛人生,她就是曲煥平。
人大代表,讓她的人生價值得到了不斷升華;人大代表,讓她的生命火炬得以絢爛燃燒。據統計,她先后向市人大提出議案16件、立案5件、建議90余件,在各類座談會、評議會上提出意見建議250余條,絕大多數建議得到了洛陽市人大的肯定和“一府兩院”的高度重視,解決了一批洛陽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熱點問題和老百姓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
“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一定要有責任意識,急政府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時刻把反映群眾呼聲當作自己的使命,做群眾信任的代言人。”這是她的人生追求。
千百年來,缺水多旱的豫西山區,如何加大水利設施投入,提高抗旱減災能力,成為北方廣大糧食產區一個帶有宿命性的嚴峻課題。
為此,她擠出一個多月的時間,走訪察看了洛寧縣18個鄉鎮的水庫及水利設施,并廣泛征詢了當地群眾和水利技術人員的意見和建議,撰寫出了《加大對老舊水庫設施修繕力度,盡快恢復功能,改善生產條件,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議案,在洛陽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上進行了調查發言,被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立為議案,轉交市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對全市水庫、灌渠、機電井、提灌站等水利設施進行了除險加固和修復。僅洛寧縣,就對21座水庫、4個萬畝自流灌區、16個千畝自流灌區、50個百畝自流灌區、558眼有機電井、58處提灌站進行了全面維修和加固,整治了水利“血栓”,在近幾年抗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2年以前,洛陽西部是高速公路和快速通道的空白區,洛寧是洛陽市唯一沒有鐵路、沒有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的“三無”縣,出行不便,物流不暢,與高速發展的時代節奏極不合拍。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市人大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會議上,她連續三年提出了“盡快開工建設洛陽—洛寧—209國道高速公路,改善豫西路網結構,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議案,并在市領導和代表中間奔走呼吁,得到了市人大領導的高度重視,在各級政府的努力下,洛陽—洛寧—209國道高速公路順利列入河南省“十一五”交通發展規劃并開工實施。2013年初鄭盧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有效改善了豫西地區路網結構,直接惠及宜陽、洛寧、盧氏三縣,促進了豫西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這每一件議案,反映的都是百姓的呼聲,每一件建議,匯聚的都是民情民意,同時也體現了她作為一個人大代表的為民情懷和擔當精神。

到田間地頭 ▼
“既然是一個人民信任和推選出來的人大代表,就要敢于講真話,道實情,充分反映民聲。”她的話字字擲地有聲。
洛寧是個農業大縣,但是縣農業部門在政策、科技、產業等服務指導上人浮于事,嚴重挫傷了群眾發展農業產業化的熱情。2009年秋天,有鄉鎮群眾紛紛反映“政府農口部門服務方式落后,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問題后,她聽在耳里,急在心上,一連幾天走訪了16個鄉村農業服務網絡,調查結果更是覺得解決問題刻不容緩。于是,在洛寧縣人大常委會組織的評議農口工作會議上,她開誠布公地代表民聲反映了農業部門“意識不強、服務方式落后、缺乏戰略眼光和前瞻性,且農業結構調整思路窄、方法老、層次低、速度慢、力度小的問題”,提出了轉變觀念、拓寬思路、創新工作方法、改變管理模式、加大農業開發力度、促進農村快速發展的幾條建議,洛寧縣農口領導高度重視,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強力整改,推動了洛寧農村經濟的發展。
多年來,每當遇到群眾強烈訴求的時候,每當面對破解社會發展難題的時候,她的渾身就充滿了力量。“因為我知道,作為一個人大代表,我肩負著為人民群眾代言,維護人民群眾利益,體現人民群眾意愿的重要使命。”這是她挺身而出的堅強思想支柱。
她常說,作為人大代表,群眾情緒是第一信號,群眾利益是第一責任,要時刻關注民生,誠心實意為民辦實事。
洛陽市第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召開前夕,她利用節假日,到洛陽市縣區一些偏遠農村調查走訪,了解農民群眾最直接的需要、最現實的困難、最迫切的愿望。在調查中發現,洛陽市所轄九縣市內的一些偏遠農村還有部分農民住在破舊、危險的土窯洞、草房和土坯房中。歷史遺留下來的貧窮、落后和原始的困窘嚴重威脅著農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社會主義新農村格格不入,強烈的責任感油然而生,于是,她連夜撰寫了《建立農村危土窯洞、草房、危土坯房改造、扶持長效機制,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步伐》的議案,并征求其他12名代表附議后,提交給洛陽市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洛陽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這個議案,在第28次人大常委會上作出決議,交由洛陽市政府立即組織實施。該議案的提出及落實,使全市農村33114間破舊房屋得到改造,居住在土窯洞、草房、危土坯房中的13947個貧困農戶、47056口貧困農民受惠近1.8億元,使全市廣大農村群眾的居住條件得到根本轉變。
長期以來,洛寧的教育質量一直處于低谷,究其原因,重要的一個癥結,就是師資力量薄弱問題。在深入調研、走訪學校、征求教師代表意見,掌握洛寧教師數量、師資質量及分布情況后,她在洛陽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適當增加山區縣教師編制,建立教師長效招錄機制,徹底解決山區縣師資力量薄弱問題”的建議。洛陽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將該建議列為重點建議辦理,在政策上給予傾斜,助推山區教育事業持續發展。2009年以來,每年為洛寧爭取特崗教師指標200余名,有效地補充了師資力量不足問題。
2009年5月,她到馬店鄉沙垞村走訪群眾時,發現該村雖然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但由于地處深山,道路狀況差,交通不便,特別是每逢下雨,更是泥濘難走,本地土特產難以走出大山轉化為經濟效益,長期處于貧困狀態,廣大群眾強烈要求修通馬沙路。回來當天晚上,她就撰寫了《馬店鄉沙垞村道路修筑項目建議書》,協同有關部門向省市有關部門爭取扶持項目資金,經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共籌措資金95.115萬元,順利打通了沙坨村通往鄉政府的道路,改善了本村交通狀況,實現與鄰村的交通循環,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加快了當地群眾脫貧致富步伐。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打贏扶貧攻堅戰的首戰之年。如何實施脫貧攻堅,徹底解決好貧困村和貧困戶的脫貧問題,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為此,她深入深山區貧困村走訪調研,了解群眾致貧的癥結和難點,撰寫了《關于加快貧困地區精準扶貧步伐,推動洛陽如期實現小康社會的議案》,被洛陽市人大十四屆四次會議列為重點議案,目前正在實施。該議案的落實,將惠及全市669個貧困村、31.67萬貧困群眾。
在洛陽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一次會議上,她撰寫提交了《加大對老舊水庫設施修繕力度,盡快恢復功能,改善生產條件,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議案,被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立為大會議案,轉交市人民政府組織實施,對全市水庫、灌渠、機電井、提灌站等水利設施進行了除險加固和修復。僅洛寧縣,就對21座水庫、4個萬畝自流灌區、16個千畝自流灌區、50個百畝自流灌區、558眼有機電井、58處提灌站進行了全面維修和加固,在近幾年抗旱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一個基層的人大代表,是連接群眾的和政府機關的橋梁和紐帶。因此,她利用自己工作在基層的優勢,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群眾疾苦反映上去,關心弱勢群體,與有關部門共同配合,解決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為基層群眾排憂解難,為社會發展鼓風揚帆。
“我是農民的女兒,喝著家鄉的水,吃著家鄉的小麥長大的,骨子里有一種揮之不去的農民情結。”
2011年4月7日,洛寧縣城郊、澗口、陳吳、底張、東宋等鄉25戶投保群眾反映,某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洛陽中心支公司在洛寧召開的萬能險種推薦會上,因宣傳誤導給他們造成了巨大損失,他們連續跑了20多趟,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為此,她先后7次約見泰康人壽股份有限公司洛陽中心支公司負責人,并多次找有關營銷業務員進行調查核實,開始該公司根本不承認有虛假宣傳和誤導行為,她就宣講法律,陳述利害,耐心調解,最后在大量的事實和證據面前,泰康公司終于承認在推銷萬能險產品時存在過錯,愿意為洛寧縣的萬能險消費者辦理全額退保,并補償他們的利息、交通費和誤工費,為25戶投保群眾挽回了12.5萬元的經濟損失。
2011年10月份,她接到陳吳鄉廟上村群眾反映,有500余戶農民因縣種子公司提供劣質玉米種子造成了250畝玉米地絕收,血本無歸。他們先后跑了十幾趟,有關部門卻相互推諉,不予解決。為了調查實情,曲煥平自費雇車冒雨到離縣城50華里的廟上村玉米地里一塊塊查看,一塊塊估量,核實面積,計算損失。實地調查取證后,她馬上返回縣城,利用中午吃飯時間,代表農民向有關部門寫了反映材料,立即向洛寧縣政府和縣人大常委會建議進行處理,在洛寧縣人大常委會的大力支持下,不到5天時間,為陳吳鄉廟上村500余戶群眾挽回了6.8萬元的損失。

與百姓交談▲
馬店鎮焦河村貧困戶王應軍父母分別患肺癌和胃癌,花光家里所有積蓄,還欠下不少借款,兩個孩子上學困難。2016年2月,王應軍在萬般無奈中找到了她,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她馬上幫王應軍找醫生,并聯系醫院,為他減免了一部分醫療費用。同時,為王應軍購買了價值5000元的小牛犢,幫助他恢復致富的信心。2017年7月1日,她再次走進焦河村看望貧困戶,了解到王應軍正為女兒在安陽師院上學每年需要1萬多元的費用犯愁,馬上拿出2000元稿費,交到王應軍手中,以解他家的燃眉之急。同時,她還與馬店鎮焦河村10戶貧困戶結成對子,為他們講解黨的脫貧政策,激發他們脫貧致富熱情。
2016年5月30日,她又聯系洛陽市慈善總會、洛陽日報離退休職工愛心團、洛陽市助學濟困聯合會,聯合組織開展了“奉獻愛心,分享快樂”迎六一走進洛寧縣底張鄉禮村小學送溫暖活動,洛陽市75位愛心人士為孩子們帶來了大量的書籍和禮品。洛陽市助學濟困聯合會又捐資2萬元在禮村小學建立了“愛心書屋”,計劃在洛寧建設10個“愛心書屋”。
環衛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師,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愛和支持。2017年7月9日,曲煥平積極聯系宏博商貿公司經理杜文紅先生,開展了“我為環衛工人送掛面、獻愛心活動”。當天天氣炎熱,她和杜文紅經理將一袋袋掛面送到500余名環衛工人手中。
在洛陽市第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召開前夕,曲煥平到洛寧縣馬店鎮窯灣村調研時,遇到放學回家的王金鳳同學,見她走路很艱難,就上前詢問,才知道她家住焦河村,每天上學要走30多里路,鞋和腳都磨破了,她聽了以后心里很難受,當即給王金鳳掏了200元錢,讓她買鞋和學習用品。后來,她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努力解決貧困學子上學難問題,她組織社會捐資50余萬元,為窯灣小學改建學生食堂7間80平方米,宿舍5間70平方米,添置床位60張,購置課桌170余套,建成了寄宿制學校,解決了300余名學生在校的食宿問題。同時,她慷慨解囊,給該校面臨輟學的趙偉濤、李秀秀、王玉鳳、李新龍、趙星星、張燕6名學生每人每學期200元,資助他們完成學業。其中王玉鳳是她從小學三年級一直資助到去年考上大學安陽師院,在9月份報名時,她親自送王玉鳳到安陽師院,為她交了4000元的學費2000元的床位費共計6000元,使她順利入學。
近20年來,曲煥平熱心幫助群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360余起,調解矛盾、化解上訪案件50余起,累計幫助群眾在交通、用水、用電、“霸王合同”欺詐和消費領域等挽回損失320萬余元,在群眾中形成了有事找代表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