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予華

作者于2016年春、2018年冬先后兩次到訪加拿大,寫作之人探親訪友之余,自然留心觀察這個北美國家的風土人情、文化宗教,以自己切身的感受、舒緩的語言節奏,向讀者徐徐展開一幅異國美景及人文歷史的畫卷。對于想要了解完全迥異于我國的加拿大文化之人,不失為一次很有益處的閱讀體驗。
早晨起來,梳洗完畢,我背上相機,一個人漫步去尋訪多倫多大學。懷抱著期待已久的心情,去與一位聲名顯赫的大師相會。
2016年春天,我第一次到訪加拿大,曾與這位博學多才、大名鼎鼎的大師匆匆見過一面。浮光掠影,驚為神人。今日細雨霏霏,氣定神閑,漫步校園,從容盡興,一睹風采,可謂幸福也。古老的維多利亞式百年建筑,環繞偌大操場,巍然屹立在冬日的殘雪之中,樹木凋零,草地枯萎,學子了了,更顯滄桑神秘。
我的思緒在雨絲中飄揚。加拿大建國只有150年,歷史可謂短暫,比之華夏民族的千年興嘆,只是人間一瞬。英國殖民時期的加拿大的大學建筑尚能保存如此完美,可見這個國家對于教育無限尊重的態度,中國的百年大學建筑如今保存完好的并不多見。歷史需要延續,文明需要傳承,教育乃一國之根本,自古以來恒古不變之真理。教育培養人才,教育教化人民,教育良化風德,教育興則國興。
加拿大教育制度與中國有很大不同。小學、中學一共有12個年級,是國家免費義務教育階段。孩子們在這個階段的學習非常輕松自然,每天下午3點鐘左右便放學回家,基本沒有家庭作業。課余時間很多,可以自由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學校里開設有英語、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還有音樂、繪畫等素質教育課程,除了英語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之外(相當于我們國內的語文教育),其他課程全部都是選修課,非常民主、人性化、尊重個體的一種教育方式。
我有一位朋友家里有兩個孩子,一個是高中學生,一個是小學學生,我曾先后去過他們家里兩次,都沒有看見孩子們像國內的學生一樣永遠趴在課桌上趕著寫不完的作業。學校里課程全部都采用英文教學,中國移民家庭的家長,一般都會給孩子報一個校外的漢語培訓班,學習普通話或者粵語,以使孩子們不忘記自己的祖國。其他的業余課外培訓班一般都不上,社會上也很少有人像國內一樣辦各種培訓班。
大學階段,孩子們進入謀生的技能培養和訓練期。很多當地孩子選擇進入一所專業技能培訓學校(college),就是我們國內所說的大專學校。通過1-2年的學習,獲得一項社會技能,從而順利進入社會,成家立業平靜安寧地生活。加拿大養老福利制度非常健全完備,老人的醫療及生活費用完全由政府承擔,所以年輕人不必考慮攢錢養老的事情。加拿大同時是一個高稅收的國家,收入越高交稅額度越大,所以大家的工資收入基本上都僅夠日常生活費用,多余的錢人們都喜歡用來旅行,家庭沒有太多的存款,租房居住的家庭也不在少數。
讀大學的孩子并不占多數,在這個國家適齡的青年當中,留學生占大學生比例非常高。當地孩子或者有長期居留身份證的孩子讀大學費用只是留學生費用的三分之一。當地學生大學學費可以申請國家免息貸款,工作之后慢慢還貸即可。18歲之后的孩子基本上需要離家自立了,父母不再承擔責任。
加拿大有幾所大學,在世界上排名都非常靠前,比如多倫多大學、皇后大學、麥吉爾大學等,學科設置豐富完善,教學設備世界領先,學術領域研究成果卓著,學界口碑良好。滑鐵盧大學雖然很年輕,但數學、工程、計算機專業在北美地區名列前茅,培養的學生素質優良、思想卓越,非常受用人單位歡迎。微軟掌舵人比爾蓋茨2015年訪問加拿大時,滑鐵盧大學是他唯一到訪的大學,他說,他們公司聘用員工最多的是滑鐵盧大學的畢業生。另外,像西安大略大學、勞力埃大學的商科都非常有實力,很受中國家長和學生的青睞。

多倫多校園冬季景色▲
我女兒云鶴在滑鐵盧大學讀金融專業,有幾位校友已經畢業工作,我見過幾個并跟他們深入聊了一下。滑鐵盧大學有一個非常好的Coop學制,是一種半工半讀的學習方式,比正常學生畢業時間要多出一年多時間,期間有3個學期在社會上的一些專業對口公司實習,并且跟公司正式員工同等工資待遇。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一畢業就可以很快在之前實習過的公司里面應聘到相應職位。我見過的一個同學第三個實習期已經可以拿到7萬加幣的工資了。
一些畢業時沒有工作經驗的孩子們剛剛入職,工資一般都比較低,大概在5萬加幣左右,在消費水平較高的多倫多城市里,也就僅僅能夠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積累了一兩年工作經驗之后,他們會跳槽,工資就會相應提升。雖然增加了收入,但交稅比例也會提升,聽說最高稅收比例高達50%,因此,上班族永遠不可能積存很多積蓄,但保障你衣食無憂還是沒有問題的。
相比較而言,國內孩子的小學到中學畢業的基礎教育還是相當扎實的。加拿大的孩子大學之前學習生活非常輕松,但同時缺憾也不可避免,完全不可與國內高中畢業后來的孩子較量數理化學科成績。大學教育階段,國內是高考進入大學門很難,入校后的學習畢業就比較輕松;加拿大剛好相反,大學教育入門申請會比較容易,大學幾年想要通過一個專業的幾十門功課考試,拿到畢業證卻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我女兒云鶴的專業是金融風險分析與投資管理,有40門功課要通過才可畢業,選修課寥寥無幾。她和她的同學們,常常做一個作業都要花費七八個小時,有時只占總成績的一分,直到深夜完成,都是家常便飯。教授在課堂上講課只是帶領學生入門,根本不作詳細分解,需要學生課后做大量資料查證、分析對比、獨立思考完成作業,如果發現抄襲,信用懲罰將及其苛刻嚴厲。考試又有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等,想要畢業真的很難。最近幾年,滑鐵盧大學每年都有學生因為壓力太大而發生自殺事件,可見大學畢業證書的含金量高度。
各國有各國的國情,教育制度也不能一概而論定性誰好誰壞,孰優孰劣還是要看具體情況,想要給孩子送出去留學的家長還是要多考察多了解多分析多思考,最后做出符合自己孩子和家庭實際情況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