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市臨頓路混堂弄13號,215001
強群才能奪取高產,這是基礎。若等蜂群加上繼箱才開始生產蜂王漿,將會失去寶貴時機,減少產量。所以,當蜂群快滿平箱(一般8框左右),即可開始產漿。平箱可用框式隔王板把王隔在2~3框蜂的區域,繼箱群用隔王板把王隔在巢箱中,無王區用來生產王漿。產漿群必須蜂脾相稱或蜂略多于脾,脾間距離要縮小,一般可縮到只能爬過1只工蜂。同時,注意除去蜂群內的自然王臺。另外,蜂群必須有充足的蜜粉貯備;不足的,要在生產王漿前2~3天進行人工飼喂。
移蟲是生產王漿的關鍵環節之一,為了提高接受率,把粘有蠟碗的漿框先放到蜂群內,讓工蜂整理2~4小時,然后再提出點漿移蟲。移蟲要領是將移蟲針端順巢房壁伸入幼蟲體下的王漿底部,隨即提起,把幼蟲連漿移出,再把移蟲針伸到蠟碗底部輕輕一點,幼蟲即落在蠟碗底。操作時要仔細、熟練,凡一次未挑起的幼蟲都要廢棄。移的幼蟲必須選24小時內的小幼蟲。移好1框,蠟碗口朝下,迅速放入產漿群內,動作要輕,以防幼蟲移位。點漿后,若是過一段時間再移蟲,需要用濕毛巾把蠟碗蓋上。漿框插入蜂群后2~4小時,即可檢查接受情況。凡王臺圍有較多的蜜蜂,臺口直,整齊,臺內有漿和蟲,則表明蜂王已接受。反之,蠟碗呈“饅頭型”,幼蟲已失,應提出補移蟲一次。

漿框應放在蜂群中間,為吸引哺育幼蜂,兩邊要放置帶粉、蜜的幼蟲脾,切不要放空脾、卵脾。每5~7天要對蜂群進行一次檢查,并調整巢脾,這樣有利于蜂王產卵和蜂群產漿。此外,產漿的適宜巢溫是35℃,相對濕度75%左右。溫度過高,蜜蜂將離脾振翅散熱;過低,工蜂將簇擁保護子脾,漿框上蜜蜂減少。溫度不適宜也會影響產漿,在氣溫低于20℃以下時,要注意用稻草等保溫。超過35℃要做好遮蔭、通風、降溫工作。在高溫的干旱季節,可在副紗蓋上放幾層布(面積約為副紗蓋的4/5),每天灑清水2~3次,使布經常潮濕滴水,以便誘蜂上來吮吸水。這樣,既可保持濕度,降低溫度,又可增加產漿區的蜂量。
一般都在移蟲后3天(72小時)取漿。若蜂群壯大,蜜源豐富,泌漿情況好,可改為2~2.5天(48~60小時)取漿。這樣每次產漿量雖然少些,但總產量比3天取1次高,而且質量好。若采用2~2.5天取1次漿,移出的幼蟲可略大些。每次取漿要盡量把漿刮盡,這樣可減少浪費,避免出現陳渣,影響下次王漿質量。
另外,應注意已產漿的蜂群,不論刮風下雨,不要停止產漿。否則,會影響蜜蜂泌漿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