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翰 周澤華 劉鑫宇
摘 要:提出一種太陽能煙囪的糧食干燥裝置的設計方案,針對該方案的通風性進行研究,建立數學模型,通過利用流體分析軟件fluent對集3個不同高度的集熱模型進行空氣溫度和流速進行仿真,并分析系統內的空氣的流動和傳熱情況,找出最優結構。通過分析速度和溫度分布圖得出:煙囪高度為340mm的太陽能煙囪模型為最優干燥結構。
關鍵詞:太陽能煙囪;糧食干燥;數值仿真
中圖分類號:TU74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0-0085-01
我國糧食干燥設備主要采用大型機械設干燥,其消耗能源極高,而小型農戶采用的曬場式干燥法作業周期長,人工物資費用較高,因此,提出了一種小型太陽能糧食煙囪干燥裝置,該裝置采用煙囪式設計利用太陽能輻射為空氣流動提供浮生力,將熱能轉化為動能,強化了自然通風,從而達到干燥糧食的目的。
1 物理模型
1.1 工作原理
如圖1所示該裝置由集熱模塊、儲糧模塊和煙囪模塊構成。集熱模塊基于集熱器設計,當太陽光入射時,面板吸收太陽光線中的熱量,同時熱量通過空氣介質從導管流出。煙囪模塊提供了一個上下高度差,集熱模塊集熱將熱能傳遞給底部空氣,上下空氣溫度存在差值,熱對流效應增強,使糧食得到熱量,糧食內部水蒸氣不斷蒸發。
1.2 樣機參數設計
經過簡化后,如圖2所示整個模型底部直徑為290mm。通過集熱器集熱加熱模型內空氣,裝置底部溫度高于頂部溫度,從而產生熱壓,通過壓力差產生的浮升力帶動空氣向上流動,干燥糧食作物。干燥艙內直徑為390mm,高為340mm,煙囪為普通煙囪,高度 h選取了三種不同高度,圖中高度為416mm,通道直徑為90mm,空氣出口也為90mm,入口直徑為40mm。
2 數學模型
2.1 控制方程
通過數學模型的建立分別列出連續性方程、動量方程、和能量方程,由于熱壓和風壓聯合作用下自然通風系統的氣流流動屬于湍流,所以對于模型內氣流流動應用方程對其進行求解。
方程為:
2.2 邊界條件
在進行分析是采用非均勻網格劃分,太陽能集熱器和空氣進口進行加密,并運用標準的數學模型。
(1)為了使仿真結果更明顯,設定環境里環境溫度為285k,而進風口溫度為330k。(2)進口為速度進口,根據文獻中的計算公式可以算出出口速度為0.675m/s。為了使模擬結果更明顯,設進口速度為0.8m/s。(3)在整個過程中,自然通風是由熱壓和風壓共同作用下產生,所以在湍流強度中選用6%,水利直徑為0.14m(4倍的進口面積與濕周的比)。(4)出口設為壓力出口。(5)其他墻體為默認設置。
3 數值計算結果與分析
利用Fluent軟件對太陽能煙囪內的溫度和速度分別進行模擬,效果圖如圖3~圖4所示。
圖4為煙囪高度為960mm太陽能煙囪整體的溫度和速度分布圖,圖4(a)為溫度分布圖,圖4(b)為速度分布圖。取干燥模塊為主要分析部分。并截取以上2種不同高度的部分模擬圖。
由于數值模擬時,集熱板設為定溫條件。對比兩組圖片所示的溫度分布圖,溫度分布差異不大。
在速度分布圖中,空氣從入口進入,氣體速度降低,在沿煙囪中速度升高,對比兩組圖,h=340mm氣體速度分布更好,穩定性更高經濟性更好。
4 結果與討論
得出結論如下:
(1)當煙囪高度變化時,干燥艙內部溫度變化不明顯,但溫度變化較少;(2)模型內空氣流動穩定性主要煙囪高度有關。
參考文獻
[1]Tu J Y, Yeoh G H, Liu C Q.劉曉冬,譯.計算流體力學——從實踐中學習[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9.
[2]朱麗,王一平,胡彤宇,等.不同蓄熱方式下太陽能煙囟的溫升性能[J].太陽能學報,2008,29(3):290-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