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保勤
摘 要:隨著公路隧道建設規模的加大,隧道光面爆破在隧道開挖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從實際應用效果來看,隧道光面爆破效果并不理想,超欠挖現象普遍存在,它對隧道的施工成本、施工進度、受力穩定、施工安全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影響,針對這一現象,本文結合大嶺隧道實際施工情況,從影響隧道超欠挖因素和控制超欠挖技術措施方面進行探討,希望能夠對隧道光面爆破超欠挖控制技術做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貢獻。
關鍵詞:隧道建設;超欠挖;影響因素;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U45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0-0128-02
1 前言
隨著公路隧道建設規模的加大,隧道光面爆破在隧道開挖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從實際應用效果來看,隧道光面爆破效果并不理想,超欠挖現象普遍存在,它對隧道的施工進度、施工成本、受力穩定、施工安全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影響,針對這一現象,本文結合大嶺隧道實際施工情況,就如何解決隧道超欠挖問題,施工現場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下面以大嶺隧道控制超欠挖為例,對隧道超欠挖技術進行充分的分析和探討,尋找解決的方法。
304省道N3標段大嶺隧道工程位于陜西省黃龍縣境內,穿越大嶺梁,為越嶺長隧道。隧道里程樁號為K67+442 ~K70+140,為單洞雙向行車隧道,隧道最大埋深243米,隧道縱坡采用2.35%的單向坡。本標段位于出口段,起屹里程為K68+791~K70+140,洞門采用削竹式洞門。圍巖主要為Ⅴ級圍巖和Ⅳ級圍巖,其中Ⅴ級圍巖53米,洞室圍巖主要為T3y強風化砂巖夾泥巖,產狀近水平。砂巖夾泥巖厚度一般在1-3米,裂隙發育,巖體較破碎,采用預留核心土施工。Ⅳ級圍巖1279米,洞室圍巖主要為中風化砂巖夾泥巖,產狀近水平,層厚一般在1-3米,裂隙較發育,巖體呈碎石壓碎狀結構,采用臺階法施工。
2 超欠挖定義及影響
2.1 超欠挖的定義
超欠挖就是以設計的隧道開挖輪廓線作為標準,以實際開挖的斷面為準,在基準線以外的部分就被我們稱為超挖,并且在基準線以內的部分,我們就會稱之為欠挖。
2.2 超欠挖的影響
對于隧道施工來說,超欠挖會給隧道施工帶來非常嚴重的影響,主要包括施工成本、施工進度、受力穩定和施工安全。爆破所造成的超挖首先會增加爆破的費用,其次爆破的出渣量也會增大,超挖后回填工程量也會增大,導致施工成本增加。超挖后出渣作業時間延長,欠挖還需二次進行處理,都會導致施工時間延長,影響施工進度。超欠挖現象導致最大的局部應力非常集中,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洞身的圍巖變形比較大,如果欠挖超過允許的限度會導致圍巖擾動次數增加。對隧道受力穩定及施工安全造成很大影響[1]。
3 超欠挖的影響因素
3.1 爆破技術
爆破技術對超欠挖影響最大,主要涉及爆破方法、爆破方式、爆破參數、裝藥結構和炮眼的堵塞質量等。以大嶺隧道Ⅳ級圍巖施工進行論述,大嶺隧道Ⅳ級圍巖1279米,洞室圍巖主要為中風化砂巖夾泥巖,產狀近水平,層厚一般在1-3米,裂隙較發育,巖體呈碎石壓碎狀結構,采用臺階法施工。爆破采用YT-28型鑿巖機鉆孔,鉆頭直徑為42mm,鉆眼深度3米,使用2號硝銨炸藥,有水處使用乳化炸藥。經計算光面爆破參數如表1所示:
在實際施工中應根據現場爆破試驗和地質情況對爆破參數進行調整。在理論計算的周邊眼間距基礎上適當加密,采用一個孔裝藥,鄰孔不裝藥,以增加周邊的爆破自由面。同時對隧道斷面的成形起導向作用,大嶺隧道采用這種方式不但有效減少超欠挖,而且節約了成本。掏槽爆破隧道爆破的技術關鍵,如果掏槽不成功就不能為其他炮眼形成有效的臨空面,導致超欠挖現象嚴重,直眼掏槽的爆破效果與臨空孔的數目、直徑、及其與裝藥眼的距離密切相關。大嶺隧道采用直眼掏槽,爆破效果較好[2]。
3.2 鉆孔精度
鉆孔精度對隧道超欠挖的主要影響主要是周邊炮孔的外插角θ、開口誤差e和爆破進尺L,他們與超欠挖厚度H有如下關系:
H=e+Ltan(θ/2)
從該式中可以看到,隧道超欠挖的大小與鉆孔深度、開口位置及鉆桿外插角的大小成正比關系,開口位置和鉆桿深度較易控制,外插角就沒有那么好控制,取決于鉆爆人員的技術水平,隨意性比較大。此外淺孔爆破有利于控制超欠挖,所以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施工方案控制每個循環進尺。大嶺隧道Ⅳ級圍巖拱架間距90cm,每個循環3榀,鉆孔深度不超過3米。開口位置一定要準確,大嶺隧道在開挖過程中,先在隧道掌子面醒目位置完整標記出周邊眼位置,經過幾個循環后,根據監控量測數據,為了節約成本更好的控制隧道超挖,將周邊眼的開孔位置向開孔線以內移動2cm,爆破效果良好。為減少超欠挖,隧道拱頂范圍內的仰角、邊墻外插腳和仰拱下插腳的角度控制在2°-5°范圍內。
3.3 現場管理
對于超欠挖現象來說,現場的控制十分重要。在控制超欠挖的過程中,要建立一個完整的質量保證體系,必須成立隧道超欠挖控制領導小組,從測量放樣、鉆孔位置、角度控制、鉆孔深度、裝藥量和起爆順序等每個環節進行指導和檢查,確保嚴格按照施工方案進行施工。使影響超欠挖的每個因素都在可控范圍之內,并且根據圍巖變化情況,采取動態施工、動態管理。
4 超欠挖的控制措施
4.1 提高爆破質量
對超欠挖進行有效的控制,首先要對爆破技術進行仔細研究。爆破技術提高的方法主要是對爆破方法、爆破參數、裝藥量以及包括器材和裝藥方法的提高,對于不同的地質條件和巖層狀況,應采取不同的爆破方法和爆破參數。裝藥質量直接影響爆破效果和超欠挖量,尤其是周邊眼的裝藥。嚴格按照施工方案中確定的裝藥量進行裝藥爆破,裝藥時要安排專人進行現場盯控,防止作業人員隨意裝藥,影響爆破質量。裝藥后要認真檢查炮眼堵塞質量,炮孔堵塞長度不小于30cm。
4.2 提高鉆孔精度
每次爆破前測量組在掌子面標記出炮孔位置,周邊眼的開孔位置一定要準確無誤。拱頂范圍內的周邊眼間距誤差不得大于5cm,周邊眼外斜率不得大于5cm/m,孔底不得超出開挖斷面輪廓線10cm,最大不得超過15cm,周邊眼與輔助眼的排距誤差不得大于5cm,鉆孔深度超過2.5m時周邊眼和輔助眼采用同樣的斜率進行控制。為減少超欠挖,隧道拱頂范圍內的仰角、邊墻外插腳和仰拱下插腳的角度控制在2°-5°范圍內。嚴格控制鉆孔深度,按照施工方案中確定的循環進尺進行鉆孔深度控制,不要一味追求施工進度忽視鉆孔精度,從而影響整體爆破質量[3]。
4.3 斷面檢查和信息處理
每次爆破出渣完成后,技術人員要到現場進行斷面檢查,主要檢查開挖斷面爆破質量、圍巖情況和測量超欠挖數據。首先技術人員要對掌子面圍巖情況進行觀測,并做好地質素描,據此調整爆破參數和爆破工藝。準確測量超欠挖情況,在掌子面周邊用紅油漆以“+”、“-”標記超挖和欠挖,并表明超欠挖具體數值,確保下個循環鉆孔時做出相應調整。
4.4 提高現場管理水平
改變傳統的“寧超勿欠”觀念,以前施工中為確保隧道斷面滿足設計要求,開挖輪廓線一般放大5-10cm,造成超挖量占正常超挖量的40%以上,因此在施工中嚴格按照施工方案中確定的開挖輪廓線進行放樣,樹立“少欠少超”的思想,從而使超欠挖得以控制。
5 結語
對于光面爆破技術來說,超欠挖的問題雖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通過對影響超欠挖的因素進行分析研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將其控制在理想的范圍之內。經過全體人員的不懈努力,大嶺隧道在施工過程中超欠挖得到了控制,明顯減少了超欠挖引起的施工成本增加,加快了施工進度,受力穩定,安全可控,多次得到業主及上級單位表彰,社會效益明顯。
參考文獻
[1]JTG/T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術細則[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王夢恕.中國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3]錢東升.公路隧道施工技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