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衛 姜凌霄
摘 要:本文對電力信息系統安全威脅實行分析,探究了電力信息安全防護方法,旨在確保電力信息系統防護的效果,促使電力信息系統運行的安全、穩定。
關鍵詞:電力信息系統;安全威脅;防護
中圖分類號:TM76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0-0153-02
當前,我國科學技術獲得了較好的發展,有效推動了電力企業的發展進程。電力信息系統安全問題,被越來越多社會人士共同關注。為此,電力企業需結合自身情況,找到電力信息系統中存在的安全問題,以此采取適宜的方法處理問題,保障電力信息系統運行的安全。
1 電力信息系統安全威脅分析
1.1 電力通信網絡風險因素
不同通信方式、網絡協議應用,對于通信網絡均有著較高的要求,如:需要滿足兼容性、開放性的要求。由此可見,網絡結構非常復雜,實行安全防護存在一定的挑戰性。信息網絡傳輸時,容易發生非法竊聽、篡改、破壞等現象[1]。
1.2 業務系統風險因素
當前,信息系統規模越來越大,信息系統間、信息和外界信息交互關系比較密切,較多的信息相互間,互相網絡均會構成直接的影響。此外,信息交互的過程中,存在泄漏、篡改、破壞等可能性。
1.3 智能終端風險因素
當前,不同終端設備被接入,使得智能用戶端不同類型、數量越來越多。這時,終端信息泄漏、破壞的風險幾率較大。若是虛假終端設備,非法和電網接入,這時信息系統就會受到控制。同時,移動終端個人信息泄漏、反向控制的風險率較大,還容易發生非法終端被接入情況。
2 電力信息安全防護方法探究
不同電力信息系統,安全方面的需求存在較大的差異性。縱觀全面,可構思系統的防護框架。因為良好的防護系統,不但能保證系統的安全、穩定,還可做好保密方面的工作。實行電力信息系統安全防護框架時,可經適宜的技術做好鑒別、訪問、審計、響應等工作[2]。采取相關技術處理,以確保通信網絡的安全性、穩定性,進而構成動態適應性較強的安全系統。
2.1 電力信息系統安全防護的重要性
電力信息系統安全防護的目的,為加強信息系統主動防護的效率,以此確保電網能安全、穩定運行。經統一管理,加強信息安全管理效果,避免網絡信息系統惡意攻擊,使得信息系統出現崩潰/癱瘓所致電力系統事故。管理信息可按照分區、安全接入、動態感知、全面管理和防護等方式管理,從而做好基礎防護工作,加強對縱深防御機制、智能防御機制的保護工作[3]。
2.2 合理運用智能電網安全防護技術
2.2.1 物理安全防護處理方法
物理安全防護,即為信息系統在正常工作時,對網絡及儲存設備、傳感設備等,實行安全防護處理。電網物理安全,屬于電網信息系統安全的重點部分,主要需確保不同硬件的安全和運行情況。做好電網物理安全防護工作,避免人為因素、自然因素、設備因素等,對系統物理特性構成的不良影響,進而提供優質的系統服務。管理防護內容:訪問控制、電力保障、備份、恢復,以及入侵檢測、警報和監視裝置等。經柵欄、護柱、門鎖等,做好物理安全防護工作,合理配置上述項目。
2.2.2 數據安全防護處理方法
數據安全,即為數據自身、數據信息軟硬件安全。需要確保數據不會受到外界因素影響,以此使得信息服務更加通暢、連貫。智能電網數據安全,首先需保證加密技術數據的完整和保密性。同時,可通過不同級別儲存方式,做好數據備份方面的工作,經磁盤陳列、數據備份、異地容災方式,使得數據更加安全。
2.2.3 網絡安全防護處理方法
網絡安全,主要是指網絡數據、網絡軟件、硬件的安全,應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使得網絡服務的連續性受到直接影響。電力系統之上,智能電網需保證安全、可靠,經安全分區、網絡專用,以及橫向隔離、縱向認證方式,做好網絡安全防護方面的工作。其中,安全分區需結合系統安全防護分區原則,將網絡分為實施控制、管理信息、非控制生產及生產管理幾個分區;網絡專用,一般多在智能電網數據傳輸通道中應用,可使得物理層和其他數據網達到安全、隔離的效果;橫向隔離,邏輯隔離的過程中,實行實時子網、實時控制區域連接,而非實時子網和非實時控制區保持連接狀態。生產控制區域的內部安全,需要合理借助訪問控制設備、防火墻,以此實現邏輯性隔離的目的。與此同時,網絡邊界應經電力專用順向加密認證設備進行布置;縱向認證,需要建立智能電網數字證書系統,生產控制區域中比較主要的業務系統,可參照認證加密機制。
2.2.4 系統安全防護處理方法
為確保系統的安全,合理設置保密性較佳的安全防護機制非常必要。主要的目的為加強重要系統文件保護,通過適宜的訪問控制措施、用戶認證方法,做好系統防護方面的工作[4]。文件保護機制,應加強對文件進行保密處理,主要經對稱、非對稱方式做好保密方面的工作,避免數據被隨機盜取、篡改情況。此外,還需做好執行程序壓縮工作,在執行時可將文件還原,這種處理方式能規避數據被非法修改;應用訪問控制機制,可避免數據資源被非授權訪問,保障系統的安全性。經對合法用戶,設置權限、授權監控、訪問驗證等,有效保障智能電網信息的安全性;用戶認證機制,能夠明確用戶的身份是否合法,進而幫助用戶獲取合法權限。智能電網認證用戶,采取密碼、指紋、面部是不等多種形式,核實用戶資源,以及訪問的權限。
2.3 實行智能電網安全防護選型方法
2.3.1 防火墻系統選型
防火墻,能夠確保智能電網安全運行,一般多在網絡系統邊界、網絡邊界安全防護設備中應用。經訪問、流量、數據包過濾等控制方式,做好智能電網內部網絡的保護工作,防止內部網絡受到侵害[5]。防火墻的類型可分為:網絡層、應用層級數據庫幾個防火墻。按照信息系統安全防護需求、數據類型分類,主要包括:內部網絡、外部網絡、專用網絡、公共網絡邏輯隔離。
2.3.2 入侵檢測系統選型
入侵檢測系統,主要收集對網絡行為、安全日志、數據等內容,針對網絡、系統中安全風險實行監測,以此對網絡內、外實行實時防護處理。這種系統選型,為防護墻后第二道安全防護。結合特征檢測、異常檢測技術,加強對系統安全審計、監視、識別、響應等,可保障信息系統的完整。
2.3.3 脆弱性掃描系統選型
脆弱性掃描系統,主要經潛在風險因素比較方式,對系統故障實行修復。這一系統涉及的內容包括:主機掃描、網絡掃描。前者,能對本地特定系統進行掃描,明確不同網絡結構、風險環境,進而選擇出最適宜的網絡設備[6]。后者,主要對目標網絡/系統網絡結構實行掃描。
2.3.4 防病毒系統選型
當前,我國網絡技術獲得了較好的發展前景,而計算機病毒的特征類型越來越多。網絡設備病毒防護技術,經單機防護——病毒預防——病毒檢測——病毒清理——防病毒系統進行轉變。針對于此,智能電網建設的過程中,需根據其他安全防護方法,做好防治蠕蟲病毒、木馬、惡意代碼等工作。因為病毒入侵對象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為此需制定不同的系統防病毒措施、終端防病毒及服務器防病毒措施,以此使得信息系統防護機制更加科學、合理、富有針對性。
3 結語
電力企業中,為確保信息系統安全,應找到信息系統中的不安全因素,以此對電力企業實行有效管理。電網具有開放性、復雜性特點,會給人們帶來生活的便捷,但對于電力企業來講會增加工作難度。故此,電力企業需做好網絡信息的保護工作,確保信息系統運行的安全、穩定,防止病毒入侵信息系統。
參考文獻
[1]陳且青,王攀,楊帆.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在電力系統的防護[J].電子世界,2017,(5):36-37.
[2]劉明鳳.電力二次系統網絡信息安全防護的設計研究[J].信息系統工程,2017,(5):70-70.
[3]張盛杰,顧昊旻,李祉岐,等.電力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風險分析與應對方案[J].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2017,(4):96-102.
[4]陳少欽.電力信息系統常見安全分析及防護對策[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7,(11):121-121.
[5]郭斯曉.開放互聯網電力信息系統的特點與安全風險防護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7,(18):156-157.
[6]蘇琦,王瑋,劉蔭,等.電力行業的信息安全防護方案研究[J].信息網絡安全,2017,(11):8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