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延年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質量也得到了顯著提高,如此也對目前的送變電質量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也推動了我國送變電工程的快速發展。相比于其他的施工,送變電工程施工復雜程度較高,且具有多樣性和流動性特點,故提升施工技術水平很有必要。文章主要對送變電施工工程施工技術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送變電工程;電力事業;松散土質;塌方事故;作業流程
中圖分類號:TM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0-0155-01
現階段,我國電力事業發展十分迅速,而送變電工程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更是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由于該工程自身存在的特殊性,因此也增加了施工難度。為確保工程施工質量和效果,應在實踐中掌握科學技術和方法,以此保證工程質量達標,為電力系統運行安全性和穩定提供保障,從而更好的滿足社會公眾對于送變電質量的實際要求。
1 送變電工程實際施工特點分析
1.1 工程繁瑣
在送變電工程施工過程中,常需涉及到很多作業流程,且整體建設路線也比較長,涵蓋范圍較廣,具體包括擴建、改建以及新建等各項工程。電壓等級也時刻處于變化當中,另外,在建設過程中,很多施工工序經常交叉進行,對于設備、材料以及工作人員之間的配合程度要求較高,在此情況下,直接增加了管理工作難度,綜合性較強。
1.2 流動性
對于送變電工程而言,其具有著的高度分散、高度流動的特征,且施工工期也不夠固定,如此極易使工作人員產生臨時觀念。現階段,我國的電力市場開放化程度較高,施工企業數量眾多,且機械設備、資料、人員等流動性較大,這些增加了工程施工難度。
1.3 繁雜性
送變電工程經常需要在野外施工,地理位置、氣候情況以及地質條件等,均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當中。即便是同樣的工種,但在不同的作業位置、不同時間下,所從事的工作也會千差萬別。與此同時,在不同的施工現場中,工作人員所面臨的作業內容和作業環境也各不相同,如此和凸顯了送變電工程施工的繁雜性。
2 送變電工程施工現狀分析
第一,我國很多地區在開展送變電工程施工的過程中,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管理問題,由于施工管理人員素質較低,故實踐中很難充分發揮自身的監督管理作用。另外,還有很多管理人員思想尤為陳舊、落后,缺乏創新意識,如此直接導致人員凝聚力不強的問題。現階段,在我國的送變電工程施工過程中,由于管理人員安全意識薄弱而導致的安全事故屢見不鮮,部分管理人員受教育水平較低,故十分缺乏電力常識,對于施工安全性的控制力度遠遠不足,加之送變電工程工程經常涉及到交叉施工,因此,現場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同時也增加了施工難度。
第二,目前,我國的電力事業發展十分迅速,不管是在規模上還是在數量上,均取得了十分顯著的成就,但施工技術水平卻遲遲得不到提升,尤其是在送變電工程中。例如,個別施工單位在方案設計環節中,為了節約成本,經常會低價雇傭專業水平不達標的人員進行施工方案設計,故直接為工程施工埋下了巨大安全隱患,導致施工質量很難達到規定標準,同時也嚴重威脅了施工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第三,送變電工程具有多樣化、流動性特征,具體施工過程中變化較多,因此,實際的風險源和風險點也并不固定,加之施工工期緊、任務重,故直接增加了工程施工的危險系數。現階段,我國很多地區在開展送變電工程施工工作的過程中,均是以傳統施工工藝和技術為主,機械設備和材料都比較落后,甚至還存在著濫竽充數的問題,如此不僅不利于施工質量的提升,同時也增加了后續施工管理難度[1]。
3 送變電工程施工關鍵性技術研究
3.1 基礎施工技術
在土方開挖工作正式開始之前,現場施工人員應對松散土質、流沙等易塌方基坑進行支護處理,以此確保施工的穩定性。基坑面積在2m以內時,通常可派遣一名工作人員進行挖掘。在多人作業情況下,應將挖出的土方置于距基坑1m以外的距離,以免出現塌方事故,威脅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若基坑深度大于1.5m,此時可通過階梯開挖的方式來進行。在混凝土澆筑工作中,現場施工人員應佩戴好防護用具,坑口與堆放物之間距離應在0.8m以上。在模板安裝環節,需先完成模板拼裝,將其組合成整體,在架設立柱模板的過程中,需將事先拼裝好的模板設置在橫檔上,橫檔均是用槽鋼和角鋼制作而成。在澆筑混凝土之前,要在坑口架設攪拌平臺,以此為混凝土的澆搗和運輸提供便利。在預制基礎安裝環節,可通過吊裝法、滑入法等,將基礎置于基坑,并對所有的操作流程進行規范,以此為施工質量提供保障。
3.2 桿塔組建技術
(1)桿塔組裝:為確保桿塔的有效搭設,需提升對桿塔組裝的重視程度。在此過程中,首先應保證施工基面的均勻平整,直線桿的線路和中心軸線要保持一致,水平轉角二等分線和轉角中心軸線方向一致。鐵塔安裝的過程中,還要重點檢查螺栓規格,仔細核對圖紙,以此確保其應用符合設計要求。在導線架設之前,應擰緊螺栓,并要進行二次檢查,以此確保架線施工活動的順利開展[2]。(2)桿塔整立施工:在具體施工過程中,要重點關注桿塔的起立程度,從而采取科學合理的施工工藝。實踐中,當桿塔距離地面約0.8m時,此時需停止牽引,并開展沖擊試驗。當傾角達到50°時,需拔動桿身,使其對準地腳螺栓或底盤遠洞,以此確保桿塔的正常起立。當傾角達到55°時,需抱桿脫帽。當傾斜角達到80°時,工作人員應停止牽引,緩慢放松,向相反的方向拉線,直到桿塔直立。在搭設好桿塔之后,還要安裝永久拉線,并同時拆除臨時拉線的牽引線。(3)外拉線抱桿分解組塔:為了便于桿塔就位,具體施工過程中,應保證懸吊桿塔在提升滑車組長度最短時,依然具有一定的活動空間,因此,抱桿長度一定要滿足最長桿塔滑車提升至設計高度的要求,還要預留出0.8m左右的長度,從而為后續的調整工作提供便利條件。(4)內拉線抱桿分解組塔:該環節施工過程中,一般可采取雙調組裝和單調組裝的方式來進行。正常情況下,內拉線抱桿的長度與鐵塔分段的長度具有直接聯系。由于內拉線抱桿是通過懸浮的方式加以固定,故抱桿長度一定要長于外拉線抱桿。在施工現場中,鐵塔最長分段基本為1.50~1.75倍,220~500千伏鐵塔的內拉線抱長度通常在10~12m之間。決定抱桿總長度的因素為:懸浮高度和起吊的有效高度。抱桿的高度越高,則其起吊的有效高度也就越大,在具體施工時也就會更加便利。正常情況下,懸浮高度應為抱桿總長度的30%左右,此時的抱桿穩定性最佳[3]。
3.3 放緊線施工技術
除橋型鐵塔和干字型之外,其他類型桿塔的導線均應設置臨時拉線。結合具體的地形條件和桿塔形狀,對耐張桿塔橫擔進行補強,并選擇恰當的地錨和工器具,從而為掛線牽引張力提供重要參考。在該環節施工過程中,可通過高處安裝法,來安裝耐張地線夾。對于500千伏的線路來說,一般可在線塔上直接進行緊線操作。
3.4 高壓試驗技術
送變電工程施工結束,在正式投入應用之前,需對其進行高壓試驗,確保試驗結果符合標準之后才能投入應用。開展該試驗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對變壓器進行檢驗。實踐過程中,由于縱絕緣和主絕緣變壓器之間會存在一定差別,因此,所選用的試驗技術也各不相同,在此可優先選取單相感應高壓試驗來進行。
4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我國的電網建設規模逐漸擴大,且送變電工程項目數量也越來越多。在該工程施工過程中,常呈現出流動性強、復雜性大以及工序繁多等特征,由此也增加了施工風險系數。為此,應不斷提升施工人員技術水平,使其明確各項操作流程,并可積極引進新技術,確保各項施工工序的完善落實,以此促進我國電力事業的長久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風翔.淺議送變電工程項目實施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J].山西建筑,2011,37(07):239-241.
[2]馮建華.試論送變電工程施工項目的成本控制與管理[J].科技資訊,2012,(27):163.
[3]徐彬.云南省送變電工程公司代運維輸電線路故障分析及應對策略[D].云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