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民
摘 要: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法律制度不斷完善,公證法律制度是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健全以誠信為基礎的公證法律制度,才能促進經濟民事活動的有序開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公證和誠信之間的關系,介紹了公證法律制度和公證誠信制度的相互作用,然后指出公證誠信制度存在的不足之處,最后闡述了基于公證法律制度下完善公證誠信制度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公證法律;公證誠信;相互作用;措施
中圖分類號:D9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8)10-0215-02
公證機構是國家設立的司法證明機構,具有獨立主體地位,依法行使公證質權,主要辦理公證事物和公證證明活動。將公證制度應用在經濟民事活動中,能預防糾紛事件發生,減少訴訟行為,從而保護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促使經濟民事活動的有序進行。我國現代公證機構的發展,必須堅持誠信前提,完善公證誠信制度,有利于公證法律體系的健全,以下對此進行探討。
1 公證和誠信之間的關系
1.1 公證是誠信的保障
從本質上來看,公證制度就是為了應對社會中的欺騙行為而產生的,作為一種法律工具,能保證社會公平、和諧發展。公證機構作為公證平臺,主要通過公信力體現出公證機構的公平性,因此合法、平等、公平,成為誠信制度的體現。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公證制度成為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
1.2 誠信是公證的本質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日常生活、公證制度中均具有重要地位。隨著法律體系的完善,誠信的價值更加突出,當今社會人與人和諧相處的前提,就是樹立誠信理念。公證制度的實施,誠信是核心和本質,因為脫離了誠信的公證,會對公證效果產生不利影響[1]。在具體應用時,公證制度的實施要以誠信制度為前提,把握實事求是的原則,提高公證效力和信譽。
2 公證法律制度和公證誠信制度的相互作用
2.1 公證法律制度是公證誠信建設的基礎
公證法律制度的存在,能保證誠信制度的實施,促進制度體系的完善。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人們的法制意識增強,誠信制度在法律體系中的地位提高。一方面,公證制度的實施,能充分發揮出誠信效能,促進誠信公證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公證制度的發展不僅要發揮出社會服務職能,還要注重自身在法律中的能效。調查顯示,我國公證制度規范的數量較少,因此在制度實施期間,容易出現覆蓋不全、管理漏洞。對此,誠信制度的實施,應該保證公證程序的合理性,以推動誠信制度的建設。
2.2 公證誠信制度效力通過公證法律強化
公證誠信制度的效力,主要包括兩個方面[2]:(1)強制執行效力。以我國《民事訴訟法》為例,其中明確規定公證機關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一方當事人如果不履行,另一方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2)證據效力。《民事訴訟法》中指出,經法定程序公證之后的法律文書,人民法院可以將其作為事實認定根據,相反證據可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由此可見,公證部門出具文書后,具有較高的公信力。公證誠信制度的構建,基于公證法律制度下,有利于進一步完善誠信制度,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3 當前公證誠信制度的不足之處
3.1 法律制度不完善
在西方國家,公證制度在法律體系中占比40%以上,我國卻不足6%[3]。公證制度由國家設立,但社會并沒有將其作為預性司法制度使用,公民和社會的民事民權保障意識不足。此外,公證制度法律的缺失,會影響公證程序的實施,無法有效保障公證結果,降低了公證制度的作用。
3.2 制度地位不高
新的經濟社會形勢下,隨著法律體系的完善,公證制度也在進行相應變革。但是,當前公證部門的發展不成熟,一方面公證制度的地位不高,另一方面公證工作的開展存在不確定性。我國公證制度的完善,不僅要立足于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還要提高公證制度的地位,增強公證工作的權威性。
4 基于公證法律制度下完善公證誠信制度的措施
4.1 完善公證質量保證體系
在公證誠信制度體系的發展中,公證質量是一個重要因素,公證人員開展工作時,應該體現出誠信,提高文件的誠信公證力。具體到公證質量保證體系的完善,措施如:(1)規范證據收集方法。證據收集,指的是公證事件在受理期間,雙方當事人提供的基本證據,這是提高公證證明法律效能的重要因素。公證前,應該確保證據的準確性,確保公證結果的公信力。一旦證據采集不規范,會影響公證結果的公平性;相反則能激發公證人員的積極性,提高證據收集的準確性,充分發揮出誠信的作用。(2)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在公證質量上實行責任追究制度,能降低公證風險,提高公證質量[4]。公證人員在工作開展時,首先要具備完善的誠信制度,按照程序規范開展公證工作,完善責任認定。實踐證實,在公證過程中落實責任制度,不僅能提高誠信公證程序的科學性,還能增強公證人員的責任心。(3)落實公告公示制度。公告告示制度的應用對象,是已經查清事實的問題,向社會公開公證過程和結果,有利于發揮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公證工作中,只有重視并利用公證誠信制度,才能提高公證工作的質量。
4.2 加強公證誠信監督管理
(1)提高公證的獨立性。公證處和公證人員在工作開展時,均應該遵循獨立性原則,避免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實際工作中,可以參考金融機構信用等級方法,制定完善的執行標準;同時監督公證過程,避免出現違規、違紀行為。(2)規范執業行為。公證制度的應用,主要包括國內業務、涉外業務兩個方面。其中,國內公證業務例如遺囑、繼承權、委托書、撫養贍養、財產約定、招標監督等;涉外公證業務例如出生死亡、親屬關系、學位學歷、簽字屬實等。接受公證申請時,應該審查公證信息的準確性,采用統一的執行標準,規范公證人員的工作行為,落實各項執業規范。(3)提高公證人員的職業道德。以《公證員職業道德基本準則》為例,其中對公證人員提出明確的約束。公證工作開展期間,應該評估公證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加強審核監督工作,提高公證工作的科學性、公平性。
4.3 推廣落實誠信評價機制
(1)對公證人員進行信用評級??己斯C人員的工作時,要從態度、業績、方法等多個要素入手,及時公布考核結果,將信用評級和薪酬水平、獎金福利、職位晉升相掛鉤,以此激發公證人員的積極性,推動信用評級工作順利開展。(2)增強公證部門的誠信意識。誠信制度不僅是公證工作的開展依據,也是保護申請人權益的關鍵。對此,應該加大誠信意識的宣傳力度,認識到誠信在公證工作中的重要性,可以利用宣傳欄、官方網站等媒介,也可以舉辦誠信知識競賽,以此激發公證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公證工作順利進行。
4.4 提高公證人員職業素質
提高公證人員的職業素質,有利于完善公證誠信制度,以《公證法》為依據,對于公證員提出了明確要求。公證部門在工作開展期間,應該注重人才培養,采用專業培訓、外出進修、專家講座等形式,提升公證人員的綜合素質。而且,公證人員在公證工作中,不能從事其他具有報酬的工作。考慮到在法律職業體系中,目前公證員的地位不高,只有提高職業素質,才能被社會、被群眾認可,樹立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人才進入公證部門,實現良性循環。
5 結語
綜上所述,公證是誠信的保障,誠信是公證的本質;公證法律制度是公證誠信建設的基礎,公證誠信制度效力通過公證法律強化。當前公證誠信制度的不足之處,在于法律制度不完善、制度地位不高。對此,應該完善公證質量保證體系、加強公證誠信監督管理、推廣落實誠信評價機制、提高公證人員職業素質,促進公證法律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小良.從完善公證法律制度談我國公證誠信制度的構筑[J].法制與社會,2017,(13):35-36.
[2]苑冬梅.探索構建中國公證誠信制度[J].中國公證,2013,(4):23-24.
[3]馮健.完善公證法律責任體系的若干思考[J].法制與經濟(中旬刊),2012,(6):65.
[4]張淑莉.公證實務中誠信制度的構建[J].法制與社會,2016,(2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