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以魯迅小說《傷逝》的再解讀為重點進行分析,從被圍困的“精神導師”、猶豫不決的“個人主義者”、反叛的“強者形象”這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對傷逝這篇小說進行深度剖析,將魯迅先生想要表達思想感想充分地展現出。
關鍵詞:魯迅;傷逝;解讀
作者簡介:鄧麗娟(1981.11-),女,湖南省長沙市人,本科,湖南有色金屬職業技術學院基礎課部助教,研究方向:中文教育。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7-0-01
引言:
傷逝這篇小說是魯迅先生寫的最憂郁的小說,具有較強的悲劇性,在暴露國民性特點與上流社會的墮落時,作家的幽默和諷刺又不可抑制地表現出來,讓小說中的喜劇因素與悲劇因素相互滲透與轉化,將人物特點深度的刻畫出。本文主要闡述魯迅小說《傷逝》的再解讀,具體如下。
1.傷逝寫作手法與寫作背景
1.1寫作手法。傷逝是魯迅先生唯一一部青年男女戀愛為體裁的小說,寫實十分凄切哀婉。傷逝主要講述了子君和涓生對戀愛和婚姻自由的向往,這個最求初期是成功的,但最終以失敗告終,造成此種現象的主要因素便是來自于封建社會的迫害。該篇小說主要以敘述的方式開展,通過涓生回憶的方式來敘述他與子君這場讓人心碎不已的戀情。在整個敘事中一直穿插了涓生的抒情與議論,此種寫作手段讓傷逝這篇小說有雙重效果:第一,真實記敘了子君與涓生情感經歷與悲結局,讓這篇小說所表達的故事更加完整且清晰;第二,通過主人公抒情與議論能夠有效加強這篇短篇小說的感情與思想力度,作品深深體現了涓生的自責和懊悔,更加重了傷逝這篇小說的悲劇性,也加強了該篇作用的渲染力。
1.2寫作背景。傷逝這篇小說主要以男女主人動子君與涓生感情為主線,子君與涓生是一對深受五四思潮影響的年輕人,要求解放個性、追崇自由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們在互相認識之后,在時代精神的鼓舞與感召下,積極最求自由戀愛,同世俗的偏見與封建道德勇敢的對抗,依然突破了來自于家庭的阻礙與束縛,在眾目睽睽下住在了一起。但最后因涓生收到了一張辭退信而結束了戀情,他們同孔乙己、狂人、呂緯甫是一樣的,在十分強大的社會背景下,不能擺脫掉命運束縛。所以,魯迅先生創作傷逝目的,與當時所流行的同種題材的小說有所差距,并非是為了展現青年人為了追求婚姻自主、戀愛自由與封建社會婚姻觀的對抗,也并非是為了彰顯當時風行一時的解放思想,而是為了將凸顯個性解放思想的限制,分析在個性解放思想背景下的五四反叛青年在擺脫家庭牢籠之后怎樣踏上新的生活道路。
2.傷逝的深入解讀
2.1封建社會的腐朽思想會禁錮社會公眾的行為,抑制社會公眾的性格。傷逝的時代背景為新進的民主思潮激烈與傳統封建禮教相矛盾的五四時期。子君與涓生身為覺醒的新青年崇尚婚姻自主、戀愛自由的觀念,但是社會整體的腐朽與沉滯勢必會使這個愛情綠洲毀滅掉。一直以來封建禮教禁錮人們的思想,不允許他們愛情自由,他們所循序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若是與這個基準線脫離開,就變成了人們口中的“叛逆者”。對于子君與涓生所希望獲得的愛情自由、婚姻自由這個愿望,是封建社會不允許出現的,這便導致了他們最終失敗的結局。
2.2五四時期的知識分子欠缺承擔責任的勇氣,和對愛情自由、婚姻自由的盲目。當愛情的激情退卻以后,我們又該怎樣去面對平淡無波的婚姻生活?當夢想的火焰一閃而過,我們又該怎樣在灰燼中保證它零散的光芒?這是涓生與子君面在封建社會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值得深思的是面包與愛情到底哪個更重要?顯然涓生與子君愛情的帆遇到現實的礁,最終四分五裂消亡在了茫茫大海中。“我要將真實深深地藏在心的創傷中”這是涓生內心的吶喊。而究竟到底什么是真實?面包嗎?為了這一份真實,展現出了涓生對子君的愛并不是真愛。
在追求子君時“照見我含淚握著她的手,一條腿跪了下去……”可后來,卻只當它是淺薄可笑的一場電影罷了,那么浪漫且純真的求愛方式被涓生添加了踐踏的色彩。傷逝這篇小說警醒眾人愛情務必要時時創造、更新、生長,什么都有可能因為現實而埋葬,就好比涓生為了求生而選擇離開子君。子君這個人物具有極強的悲劇色彩,它她對愛情的盲目純真一開始就奠定了她的悲劇色彩。涓生的“無愛之愛”又起了一個催化劑的作用,加深加快了她的悲劇化進程。
子君與涓生間的問題是需要優化的,這也是二人在不斷思考的問題。拋去傷逝小說表層含義,這又何嘗不是社會大眾在一直探尋的問題呢?傷逝這篇小說中一直提到“新生的路”。而什么是“新生的路呢?”文中的涓生一直在尋找,而魯迅先生也在彷徨,“新的生路自然還有很多,我約略知道,也間或依稀看見,覺得就在我面前,然而我還沒有知道跨進那里去的第一步的方法。”小說中像這種明明知道存在新生的路,但卻一直無法尋見,想去尋找可又無可奈何的描寫有好多處。這時同到魯迅在1925年的處境相結合,能夠發現涓生與魯迅在某一點是相似的:他們都希望擺脫家庭中的那個“妻子”。這同魯迅先生當時心境是相吻合的。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傷逝》是一出發人深省的愛情悲劇,全篇以男主人公涓生的內心回憶展開敘事,講述了一對為追求戀愛自由和個性解放的青年男女相知、相愛、出走、結合,最終卻分離毀滅的愛情悲劇,深刻細微地揭示了他們在愛情與婚姻,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彷徨與掙扎。
參考文獻:
[1]李林榮.情愛悲劇,“主義”哀歌——魯迅小說《傷逝》主題蘊含再解讀[J].東岳論叢,2012,33(07):15-24.
[2]高競艷.出走≠解放:質疑“娜拉出走”——對魯迅小說《傷逝》再解讀[J].名作欣賞,2012(02):48-49.
[3]汪樹東.啟蒙者的愛與死:魯迅小說《傷逝》再解讀[J].現代中國文化與文學,2009(01):8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