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干
摘 要:《氓》中反復出現的意象有車和水,這兩種意象對于理解全詩有很好的作用,車和水都承載著女子的悲歡離合,需進行具體而深入地分析。
關鍵詞:《氓》;車;水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7-0-01
《氓》是一首棄婦詩,奠定了古代棄婦詩的基本模式,通篇以被休棄女性的口吻進行敘述。縱觀全詩,棄婦在傾訴過程中,反復出現的意象有車、水,這兩種反復出現的意象強化了敘事和抒情的效果,是作者高超藝術手段的體現。
一、車意象的解說
《氓》中的車意象到底出現了幾次?起初一看是兩次,其實不然。詩中的“關”字亦是指車。眾多的詩經注釋者包括現行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的編者都認為詩中的“復關”為地名,如人教版教材注釋為:“復關,衛國的一個地方。”若“復關”為地名,詩中的女子怎么會一會兒能看到這個地方,一會兒又不能看到此地方呢?詩中說“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可見“復關”是一個能夠移動的物體。這個能夠移動的物體究竟是什么?研究《詩經》卓有成效的學者高亨先生給出了正確的答案,他在《詩經今譯》中注解“關”字云:“關,車廂。”他舉出了《墨子·貴義》中的語例作為證據:“子墨子南游使衛,關中載書甚多。”“關中載書甚多”即指車廂中裝著很多的書。高亨先生的注釋甚確,《墨子》中的語例亦很有說服力。有讀者可能還有疑惑,詩中既然兩次出現了車字,那為何其他三處卻偏用“關”字指代車呢?事實上,詩作者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押韻。“關”字出現三次,集中在詩的第二章,該詩的第二章押的是“an”韻,第一處“關”字恰處于韻腳的位置,用“關”字剛好能夠押韻,用“車”字則不押韻了。可見“復關”指的是在女子和男子約定結婚日期后,女子日夜期盼男子的返回來看望自己的車。經過這樣一番考證之后,便能夠輕松地統計出車意象在《氓》中出現了五次。其中三處“復關”是一個意脈群,其他兩次車意象則是處于另外兩個意脈中。先分析三處“復關”所處的意脈群。“乘彼垝垣,以望復關”,寫女子登上高墻,翹首以盼未婚夫駕車而來,這種殷殷期待之情自不待言。“不見復關,泣涕漣漣”,生動地寫出了女子盼望未果的失落、痛苦之情。“既見復關,載笑載言”,活靈活現地寫出女子終于等到未婚夫的婚車駛來的激動之情。這種破涕為笑的轉變,全因“復關”來了。接下來一個意脈中的車意象為——“以爾車來,以我賄遷”,寫女子把自己的嫁妝心甘情愿地交給男子,可見女子認為人生的一段幸福旅程就要展開,她對未來的婚姻生活充滿了期待,充滿了幻想,《詩經·周南·桃夭》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這幾句詩可以是對《氓》中女子出嫁時的盛況及女子對將來美好生活期盼的最好注腳。另一個意脈中的車意象為——“淇水湯湯,漸車帷裳”,遺憾的是,女子的美好愿望未能實現,等待她的結局是被休棄。詩中真實地展現了她被休棄回家的場景,她乘著那輛當年日夜盼望早點出現的以及出嫁時裝著她所有嫁妝的車孤獨地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在經過淇水時,淇水浩浩湯湯,河水打濕了車的帷幔,她的痛苦之容可想而知。期盼、付出、受傷,棄婦的命運通過車輛的三次出現清楚地展示出來,一個小小的車廂承載了女子的酸甜苦辣,一個小小的車廂展示了女子的命運軌跡。細致地梳理詩中的車意象,能夠讓我們更好地把握詩中女主人公的心路歷程,由此也可知道,詩的作者對詩中車意象的使用是精心安排過的。
二、水意象的解說
詩中水意象出現的次數也較多,即淇水,達三次。分別是“送子涉淇”,“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再次是“淇則有岸”。“送子涉淇”寫的是女子跟男子約定婚姻后,女子送男子回家的場景。大江大河是古代旅行中最常見的阻礙事項,《氓》中的女子卻不怕這種阻礙,堅持送男子渡過淇水,甚至送到了頓丘,可見送別之遠,情誼之深。《詩經·邶風·燕燕》也寫到深情送別的場景:“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之子于歸,遠送于野”寫送者根本不懼怕送別路途之遠,展現了送者對行者的依依深情。而“送子涉淇”,一樣可以見出《氓》中的女子對未婚夫的依依深情。西北師范大學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趙逵夫教授對于女子送行的距離還有過細致的考述,他在《<衛風·氓>正讀》一文中說:“‘送子涉淇
的淇水在衛都朝歌(今河南省淇縣)以東,向南流入黃河。頓丘之地在今河南省西北部、清豐縣以西,淇水西北約二百來里地之外。可見姑娘送氓在路上至少兩天。”可見,第一次出現的淇水事項是女子和男子美好愛情的見證,也是他倆擁有足夠跨越外界阻礙信心的見證。第二次水意象為——“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子被休棄的時候乘車回家經過淇水,淇水浩浩湯湯打濕了車的帷幔,水打濕帷幔是一種受損傷之象,仿佛如女子在愛情失落后心靈受到損傷一樣。河水又是那樣清冷,更襯托出她內心無限的寂寞與清冷。第三次水意象為——“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女子被休棄回家后,不僅沒有得到家人的同情與安慰,反而遭到譏笑,這使女子的處境更是雪上加霜,她的心情由傷痛轉為怨恨,女子感慨淇水再寬也有岸,但自己的幽怨卻永遠不能休止,這是用淇水有邊際來反襯自己的幽怨無邊際。詩中三次出現水意象,都是指淇水,但涉及的事象,抒發的感情卻大不相同。每處水意象充當何種角色、展示何種作用,不能一概而論,而是要根據上下詩意進行細致分析,這樣才能明白作者運用水意象的深層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