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摘 要:《無問西東》上映后使年輕觀眾深受啟發,雖然影片在表現形式上有所瑕疵,但不可否認的是導演的雄心與魄力,在宏大格局下展現小人物的“抉擇”吸引了觀眾。以非線性散文化敘事,詩意化與“真實”的影像書寫了青春光影。“立德立言,無問西東”的真誠闡釋使觀眾在心理與情感上達到共鳴。
關鍵詞:非線性敘事;詩意化影像;真實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7--02
《無問西東》作為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禮贊”之作,上映七天累計突破3億票房。在上映之后引發了業內甚至社會廣泛的熱議,贊美和批評呈兩極化。但毋庸置疑的是這是一部有獨立品格追求的作品,導演李芳芳以雄心和魄力建構史詩格局,以散文化敘事講述四段時空的故事,橫跨百年,時空交錯。于宏大中見細節,以詩意化細膩的鏡頭書寫青春光影,探討“真實”,達到對“立德立言,無問西東”的真誠闡釋。
一、非線性散文化敘事
《無問西東》以非線性敘事串聯四個時空,形成宏大的史詩格局,就其形式而言,敘事散亂,結構的并不完美。雖形散,卻有“神”,以“真實”為主題,截取歷史中關鍵節點,以“傳承”精神,文人風骨達到主題上的統一。
非線性敘事,細膩的處理方式,再現了“真實”的歷史時空。《無問西東》的散文化影像敘事,將四段時空串聯,二十年代的民國,三十年代抗戰的風雨動蕩,六十年代的文革以及當下。雖然敘事格局宏大,但卻截取四個關鍵節點,細膩的展示時代車輪下,每個人物在歷史的軌跡下所經歷的痛苦、掙扎、矛盾、泥濘,展現不同時代下年輕人的選擇與命運。以“只問盛放,只問深情, 只問初心,只問敢勇, 無問西東。”在各自的歷史軌跡里乘風破浪。“《無問西東》就藝術表現形式而言,其實有凌亂的部分,按傳統的敘事規則只能勉強地找到四個故事之間的連接和關系。但是影片對大學文化、國家奉獻和個人情懷的熱誠表現,越發受到讀書人的追捧而忽略其不足。事實上這種感動印證了一條規則,即當你的內容、精神或者核心價值觀足夠強大的時候,會抵消觀眾對形式不足的很多挑剔。”[1]《無問西東》就如同一首有風骨的散文詩,形散而神不散,書寫著青春光影。
二、詩意化影像
李芳芳導演的《無問西東》同馮小剛導演的《芳華》同是對“懷舊式”的青春歌頌,帶著時代感傷。而《無問西東》用膠片的質感傳達出時代感與浪漫詩意。色彩的詩意運用和東方式的寫意美共同建構了歷史空間中詩意流轉的影像視覺表達。
《無問西東》的色彩是詩意化的。色彩的詩意運用具有浪漫色彩,暗射心境。“在心理方面,色彩是電影中的下意識元素。他有強烈的情緒性,訴諸的不是意識和知性,而是表現性和氣氛。心理學家發現,人們喜歡‘解釋構圖線條,卻消極地接受了色彩,容許他象征心境。”[2]色彩的光影流轉與青春的光影交織,折射出人物心境。在吳嶺瀾的時代,銀裝素裹的雪地里拉琴,素白流韻象征著圣潔,心靈的沉靜,伴隨著琴弦婉韻,別有韻味。白色映射的是一種文人風骨,帶有精神上的純潔與自由,是對“真實”的高度闡釋,忠于內心,做真實的自己。在陳鵬的時代,金黃色的銀杏葉覆蓋天地,靜怡自然,祥和安寧。陳鵬走在其間,外在的黃色,象征溫暖、安寧,是人物在經歷了風雨后,帶著世俗和歲月都未泯滅的真心走向新的生活的映射,亦是陳鵬為祖國事業無私奉獻人性光輝的閃耀。同樣,當沈光耀以機身撞船,烽煙與朝霞相交營造出極具浪漫主義的紅黃光芒,象征的是青春與炮火相交織的自我價值實現。雖然時代不同但他們身上都傳承著一種精神:“真實”。忠于自己的內心,在有限的青春實現自我的價值,這是色彩所傳遞的文人風骨的心境所在。
李芳芳導演在《無問西東》中注入了東方式的詩意美學,營造一種“意境”。在西南聯大時期,戰爭中風雨飄搖,雨打在鐵皮的屋頂上,雨聲蓋過了先生講課的聲音,先生于黑板上寫下“靜坐聽雨”,何等從容。于寂靜處聽驚鴻,沈光耀推開窗戶,磅礴大雨下,漁民河邊垂釣,雨打濕青竹,操場上師生雨中跑步,目之所及不是風雨吹零的慘敗,而是蘇軾筆下“何妨吟嘯且徐行”、“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從容豁達意境。山谷避空難,在山河動蕩里 “弦誦未絕”;月下打拳,沈光耀與管家切磋,蟬蟲呢喃,夜闌風靜。詩意的回響,如沐春風,自然的詩意不知不覺的孕育其中。一切帶有東方式的“意境”感,彰顯出文人風骨,一心澄懷。
詩意化影像由散文化敘事、浪漫色彩的詩意運用,和東方式意境共同建構,青春的光影與詩意化流轉的影像共同譜寫了充滿文人風骨的璀璨年代的故事,表現了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下如何尋找“真實”,闡釋了“只問真心,無問西東”的真實命題。
三、史詩格局下的“真實”影像
《無問西東》在史詩格局的宏大敘事中體現了“真實”,這種“真實”既是對主題追尋真實的傳達,又是一種高度的藝術真實,以細節真實去塑造真實的歷史,真實的精神,形成“只問真心,無問西東”的真誠闡釋。
“作為藝術創作的電影,基礎的要素是如何表現情感,影像聲畫塑造的情感世界是電影不能缺乏的對象。”[3]雖然影片的敘事有凌亂的成分,“藝術表現的缺憾是劇作過于放散,因而收攏顯然無力。”[4]但影片的內容、精神的高度抵消了觀影者對形式上的挑剔,情感作為影像聲畫塑造的重心,亦是《無問西東》中精髓所在。李芳芳導演闡釋《無問西東》的主題:“美好的德行和與人有益的言辭,是青春飛揚的根基。每個人都面臨紛繁的選擇,唯有對自己真誠,內心沒有雜念和疑問,才能勇往直前,無問西東。”只問自由,遵循內心,淡定從容;只問初心,陳鵬遠赴戈壁,無私奉獻;只問敢勇,沈光耀投筆從戎,慷慨赴死;只問盛放,陳果果,堅持本心,活出真我。他們都是一脈相承,遵循著內心,找尋“真實”。
宏大敘事下保持高度的藝術真實,以細節描繪出真實的時代風貌,李芳芳和其創作團隊為了最大化還原每一處歷史場景和細節,翻閱百余萬字的歷史文獻,十余萬張歷史參考圖片影像等,服裝、學堂,西南聯大等都貼近真實。取景遍及中國,只為將史料變為真實。而觀眾也恰恰沉浸其中,感受到了戰火紛飛年代里的動蕩不安,感受到了時代的悲涼襯托起人性中對“真實”堅守而綻放的璀璨光芒。影片最后的彩蛋更突出導演的用心之細,堪稱史詩級的彩蛋,承載太過厚重,大師級別的人物悄然出現在鏡頭一閃而過之處。細節的真實獻上了一部誠心之作。
《無問西東》的藝術的內在真實還體現在其人物塑造的真實上,其人物性格發展邏輯基于劇情邏輯和人物內心邏輯而漸次展現的。在《無問西東》中沈光耀和陳鵬兩個時空的故事是最“真實”的,人物的行動基于劇情的邏輯,例如沈光耀一門五將,骨子里流著忠君報國的血,掙扎于聽從母親安穩一生亦或投身軍隊中掙扎,在經歷避空難事件后毅然做出抉擇,“哪有弱者死去,強者逃生的道理?”他選擇遵從內心,心向正義。這一故事的遵從真實,細節飽滿。但《無問西東》中吳嶺瀾與陳果果的人物塑造略顯單薄。人物性格抉擇轉變的誘因是一閃而過的畫面或語句,缺乏深刻的心理轉變過程。
結語:
《無問西東》以詩意化細膩的鏡頭譜寫了宏大史詩格局下小人物,詠贊了獻身祖國,追求“真實”而“無問西東”的文人風骨。歷史與現實交織,譜寫了詩意流轉下的“真實”光影。影片對“立德立言,無問西東”的真誠闡釋,使觀眾忽視了影片表現形式上的不足。
注釋:
[1]周星. 表現現實與抒發情感的藝術魅力 ——《芳華》《無問西東》《前任3:再見前任》 《妖貓傳》的比較分析[J]. 藝術評論,2018(02):95-103.
[2][美]路易斯·賈內梯《認識電影(全彩插圖第12版)》,焦雄屏譯, 北京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2016 年版,第 23 頁.
[3]周星. 表現現實與抒發情感的藝術魅力 ——《芳華》《無問西東》《前任3:再見前任》 《妖貓傳》的比較分析[J]. 藝術評論,2018(02):95-103.
[4]周星. 表現現實與抒發情感的藝術魅力 ——《芳華》《無問西東》《前任3:再見前任》 《妖貓傳》的比較分析[J]. 藝術評論,2018(02):9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