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翠 楊煦 張怡
摘要:本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建立定量模型來計算變暖程度和颶風活動強度。第二部分從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分析了二者的相關性。最后,我們分析了全球變暖程度與颶風活動強度在定性和定量分析中的相關性。首先,我們建立小波分析模型,得出全球變暖程度在衰退期逐漸增加的結論。颶風也像這樣。然后我們使用SPSS軟件計算了從1980年到2016年三個地區的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由于顯著性檢驗,s值小于0.05,因此兩方在0.05水平上顯著相關。其次,我們分析了空間維度的相關關系,建立了混合地理加權回歸模型,利用GeoDA軟件對空間相關性進行分析,得出了Moran 's I=0.115颶風強度的結果,得出的結論與全球變暖程度呈正相關。
關鍵詞:小波分析模型;混合地理加權回歸模型;網絡爬蟲;時間序列和空間維度
颶風(包括在西北太平洋被稱為“臺風”的風暴和印度洋和西南太平洋的“嚴重熱帶氣旋”)是極具破壞性的,經常導致成百上千的人死亡。許多氣象學家一致認為,地球表面過去幾十年里全球變暖已經發生(約半攝氏度),而且這種趨勢很可能會持續下去。
颶風問題的分析
颶風問題需要建立一個合理的模型,衡量全球變暖的程度和全球颶風活動的強度,并估計它們之間的關系。
一、構建一個合理的模型
為衡量全球變暖的程度和全球颶風活動的強度,本文將世界劃分為三個區域,A,B和C大西洋和太平洋東北部,西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和印度洋。
通過查閱文獻,選擇三個指標,溫室氣體,天氣,氣候和海洋,使用專家評估方法來量化三個指標權重值的全球變暖程度。從1980年到2012年三個區域的數據被搜索到三個區域的溫度變暖。然后,從全球的角度來看,三個變量的全球平均數據被查到,全球平均變暖得到了。通過對不同區域的四組數據進行量化,得出全球變暖程度。颶風、臺風和熱帶氣旋是A、B、c三個地區的颶風類型,我們將這三種風按同一標準劃分為1至5級,并分別計算各區域各級颶風的數量。我們將不同地區的颶風強度乘以等級來測量颶風的強度。颶風的數量越強,颶風活動就越強烈。
首先,全球變暖的溫差地圖如下:
另一個十年的颶風強度分布:
二、全球變暖隨時間序列的變化
從1980年到2016年全球變暖的程度是溫度根隨時間序列的變化。推測溫度變化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趨勢。因此,應用小波分析算法對全球變暖的周期性和變異性進行了分析。然后分析全球變暖數據與颶風強度數據之間的相關性。當我們將空間劃分為區域的四個部分,A, B, C,和全球平均,我們被劃分為兩個主要方面。首先,看一下固定空間的時間。它依次固定于區域A、區域B、區域C和全球平均,然后使用SPSS軟件依次分析四組數據的時間維度。然后,在一個固定的時間觀察這個空間。分析了區域a、區域B、區域C和全球平均全球變暖與颶風強度之間的關系。然后從綜合分析的兩個方面,得出結論。
結語:計算了2005 - 2014年全球變暖和颶風強度的溫度差。基于以上分析,我們使用GeoDA軟件來選擇全球變暖的累積溫差和颶風強度累積作為分析變量,并計算Moran 's I=0.115,這表明颶風強度與全球變暖程度呈正相關。
全球變暖程度(10年上升地區的高溫)颶風強度高,模型為:大西洋、印度洋;全球變暖的程度(10年以內的低溫較少)區域颶風強度較低,這種模式是太平洋。
參考文獻:
[1]董雷娟,李洪平.全球海表溫度變化特征分析[J].地理空間信息,2013,11(05):29-31+45+11.
[2]董雷娟. 基于小波分析的海表溫度變化特征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
[3]胡慶東,余博鵬,陳京遠.溫室效應與全球變暖[J].科技創新導報,2012(23):134-135.
作者簡介:
宋翠,女,出生年1998-01,籍貫(山東省菏澤市成武縣),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數學與應用數學.
楊煦,女,出生年1996-09,籍貫(河北省保定市),學歷(本科)研究方向:信息與計算科學.
張怡,男,出生年1997-12,籍貫(山東省泰安市肥城),東北林業大學,學歷(本科),職研究方向:電子信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