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郭兆婷,現就讀于河北師大附中2013級直升1班,品學兼優,愛好閱讀、鋼琴、芭蕾舞。
每年過了春分、直到清明、谷雨這段時節,萬物復蘇,郊區田野里長滿了各種野菜,最好吃的是薺菜。媽媽一定把我拉出去和她一起采薺菜。她說:不要總憋在家里,應該多出去貼近大自然,享受它給人們帶來的樂趣。
第一次認識薺菜,是從大人們口中了解到的。聽說薺菜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纖維,偶爾食用對緩解胃腸道壓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便秘的朋友來說,膳食纖維能促進排便。而小時的我還是很偏食的,愛吃“肯德基”,經常會有便秘的毛病,大人們除了給我藥物治療外,還經常在吃的方面琢磨著怎樣調理改善。
記憶中很小的時候,我時常蹦蹦跳跳地跟大手們一起尋覓薺菜的蹤跡,剛采回的薺菜還帶著泥土的氣息,葉子飽滿,顏色嫩綠,中間伸出一支點綴著星點狀白色小花的薺菜花莖,更嫩的一些甚至中間還沒有長出花莖。我伸著小手湊熱鬧,一邊看著大人擇菜,一邊把每個薺菜花摘下來,扎成一束小花。我喜歡薺菜花的美。
年齡大一些,漸漸弄明白了做薺菜餐的步驟。先用剪刀將帶泥的根尖部剪掉(不必剪掉全根,因薺菜的整體都可食用并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再摘去一部分發黃的葉子,然后將老一點兒的薺菜的中間花莖剪掉(因為花莖太老不易煮熟,嫩的不必摘除),最后把擇好的薺菜放入一個大鍋中(一定提醒用的是大鍋,因為新鮮的薺菜葉片在清洗時是伸展的,需要占用較大的容器空間,一經熱水燙過后便會收縮)。之后,用大鍋將薺菜反復清洗三、四遍以上,把泥土徹底洗干凈,再撈出倒掉舊水,重新放入鍋中并加入100℃左右的白開水進行燙洗。這時薺菜葉片立即收縮,放置幾分鐘,把熱水倒掉,不燙手時將收縮后的薺菜水分擠干,在案板上用刀切碎,準備做餡。
老爸把切好的薺菜放入提前用料酒、醬油、香油和大蔥等調料拌好的肉餡中,再加入鹽、食用油進一步拌成薺菜餃子餡。這時,媽媽早已準備好一劑活好的面團,分成單個餃子面團,準備搟皮用。我是搟餃子皮的主要勞力,媽媽把餡包進去,大功告成啦!有時,我們也蒸一鍋熱氣騰騰的包子,包上幾碗小巧精致的餛飩,入嘴慢慢細嚼,散發著田野氣息的薺菜的清鮮、醇香味道溢出于味蕾,直入心田,美滋滋簡直勝過過節時的一頓饕餮大餐!
不同的地方,薺菜有不同的吃法,比如還有涼拌、清炒雞蛋、薺菜粑等,全在人們的巧手制作。薺菜的美味無與倫比,吃多了農藥、化肥、充斥著添加劑的各種食品,也是這種純天然野菜備受人們鐘愛的理由之一。更為曼妙的是,薺菜的藥用價值很高,據《本草綱目》記載:“薺菜味甘性平,入心肺肝經,具利尿、明目、和肝、強筋健骨、降壓、消炎之功。”據我所了解,在對眼睛最好的魚類、蛋黃、玉米、胡蘿卜、獼猴桃六種食物中,薺菜因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而胡蘿卜素為維生素A原,薺菜中的胡蘿卜素具有明目的功效,可以有效治療干眼病以及夜盲癥。現代中藥學認為薺菜還有消腫、止血等多種功效。薺菜也是老少皆宜的食物,特別對于每天有大量讀書任務的高中生很有益處,經常食用可以有效緩解視疲勞。父母、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對薺菜也情有獨鐘,認為薺菜是不可多得的時令野菜。民間俗語有“三月三(農歷),薺菜賽靈丹”,我想所謂藥食同源,薺菜之于特殊人群,不僅代表鮮嫩的時令蔬菜,加上與“聚財”“吉菜”諧音,品嘗自然美味,對身心、對養生都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得到大多數人的厚愛。
享受薺菜帶來的美味和養生價值可謂一言難盡,挖薺菜時那種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稱得上是另一種樂趣:拿著小鏟,提著袋子,邁著輕捷的步子,向廣闊無垠的田野里奔去。青翠欲滴的薺菜,在微風中揮動它們綠色的腕臂,招呼我,歡迎我。蘇東坡有“時繞麥田求野薺”,陸游更是“春來薺菜忽忘歸”。每到此時,我竟流連忘返了,不時地抬頭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飛過去的鳥兒,樹上綻開的花兒和藍天上白色的云朵,我的心里充滿無限的向往。
現在高中功課比從前相比更緊張,出去到田間采摘的時間相對較少,可我仍然對薺菜懷有不同的感情。小時便秘徹底消除了,一直以來又嘆息自己太不小心而過度用眼,面對大部分高中生還未及大學都已是較高度近視的現狀,唯有薺菜之對于我輩帶來的特有的美意可以寄托,對薺菜的鐘愛之情愈加濃厚了。在正當時令,父母來不及采摘時,總不忘到菜市場買回一袋新鮮的薺菜,為全家奉上這道美味、養生的食物,使我充分體味大自然賦予的清香、醇實和厚重。
真是“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又到春天風和日麗的日子,偶爾在讀書間隙,我的思緒回到小時候無限遐想的時光,想象著全家到郊外度過這樣一個悠閑的日子,一邊漫步綠色田野中不經心地采著薺菜,一邊淋浴著和煦的陽光,就像置身于一幅優美的風景畫。這一刻,我便與薺菜有了更深一層的情愫,它不僅是味蕾的感受,更是純凈、自然、唯美的象征,帶給我恒久的回味!但愿我們的生活,也像一棵潔白的薺菜花,簡單、美好,充滿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