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曉燕
摘 要:朗費羅作為美國文學史上的偉大詩人之一,其早期詩作《人生禮贊》曾影響并鼓勵了無數處于低谷期的人們,也表現了詩人不甘平庸,志存高遠的追求。當詩人暮年之時,一首《潮起潮落》仿佛看盡人間繁華,三千浮生若水,滿腔壯志豪情已隨歲月流逝,留下的盡是平靜與安詳。
關鍵詞:朗費羅;《人生禮贊》;《潮起潮落》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5--01
詩人亨利·沃茲沃斯·朗費羅出生在波特蘭,這座后來被稱為“玫瑰之城”的城市潛移默化的激發了詩人的浪漫情懷。逝世后,朗費羅的半身像被安放在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詩人角,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人。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位偉大詩人也難逃被遺忘的命運,人們將注意力更多的投給了后起之秀例如Frost,T.S Eliot,Emily Dickinson等,朗費羅則“少人問津”。
在筆者看來,其實朗費羅的詩作更符合當代社會人的需求。科技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整個世界的節奏不斷加快,社會貧富差距之大前所未有,人們的心靈不斷受到壓抑與摧殘。朗費羅最具代表性的詩作《人生禮贊》正如一劑甘露,能夠幫助迷失方向的旅人找到正確的路。
《人生禮贊》這首詩曾挽救了眾多迷失青年的生命,給了他們希望與前進的動力。朗費羅在他的詩作中多采用傳統的抑揚格四音步,《人生禮贊》以韻腳abab隔行押韻,讀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感。這類告訴讀者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的詩作很容易被歸為說教詩,然而朗費羅巧妙的轉換了敘事角度,此詩的副標題 “What the Heart of the Young Man Said to the Psalmist” 瞬間拉近了詩人與讀者的距離。 “Tell me not, in mournful numbers, Life is but an empty dream!” 詩人開篇用堅定決絕的語氣否定生活不過是一場空夢的言論,并在接下來的字里行間鏗鏘道出人生的真諦:
Not enjoyment, and not sorrow,
Is our destined end or way;
But to act, that each tomorrow
Find us farther than today.
我們生來不是為了世俗的享樂而忘我,亦或是在遭受苦難后一蹶不振,而是為了行動起來,讓自己的每一個明天都比今天更好,無論大步或小步總有前進。朗費羅的一生正如他詩中所講,始終保持對卓越的追求,永不停息的使自己的生命更加飽滿。
Art is long, and Time is fleeting,
And our hearts, though stout and brave,
Still, like muffled drums, are beating
Funeral marches to the grave.
人生如白駒過隙稍縱即逝。盡管我們終會駛向墳墓,但我們不需退卻,無需畏縮。詩人在這里將心臟的搏動比作低沉的鼓聲,渲染出莊嚴肅穆之感。鼓聲陣陣,我們的一生如同一場戰役,倒下后重新站起,這是一種多么震撼的氣概。盡管在最初遭受懷疑、否定、白眼甚至蔑視,朗費羅從未停下對藝術的追求,更是孜孜不倦地投身創作。
隨著時間的流逝,朗費羅的盛名逐漸減退。年輕時期的朗費羅滿腹熱情,對未來充滿期待與希冀。暮年的朗費羅看盡人間繁華,《潮起潮落》便是這個時期的作品,娓娓道來一位老者的真實內心。
題目“The Tide Rises, The Tide Falls”給人以動態視覺感,人生如同潮起潮落,有人生頂峰也有低谷,沒有誰的一生是一條平直的路,這條路上總會有泥濘水坑。 “The twilight darkens, the curlew calls; Along the sea - sands damp and brown. The traveler hastens toward the town.” 日落時分行人匆匆趕回村莊,詩人暗示自己的人生也到了日暮,正向著最初來時的地方歸去。 “ But the sea, the sea in the darkness calls;/ The little waves, with their soft, white hands,/ Efface the footprints in the sands,” 海浪抹去了來時的腳印,如同時間侵蝕先前的榮耀,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時間是最正直也是最無情的法官。暮年的朗費羅回首自己的往日風采,一切皆歸于平靜,真正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一種境界。
從《人生禮贊》到《潮起潮落》,朗費羅從一個熱血青年到老者,他的心態發生了改變,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從一個滿懷雄心壯志的人變成了一個不求上進的人。這種變化帶給讀者更多的是一種哲學態度:生來就要活得瀟灑,離開時不帶一絲悔恨,這就是朗費羅的一生。詩人認為詩就是要給人們帶來動力,鼓勵人們,頌揚美好事物,鞭撻丑惡,他自始至終都在追求一個更加完美的人生,這也正是這位偉大詩人的美好所在。
參考文獻:
[1]李明,朗費羅《人生禮贊》的文化底蘊探析[J].海外英語,2011.02.
[2]楊勝蘭,語音和思想的共鳴——朗費羅詩歌《潮起潮落》之評析,新西部[J].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