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偉利
摘 要:隨著影視語言在電影電視領域里的廣泛應用,其審美特性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虛指性作為影視語言一種主要的審美特性,本文將結合具體的案例從三個方面來探討,以期略窺虛指性在影視作品中的審美效果。
關鍵詞:影視語言;虛指性;審美效果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15--01
王志敏在《電影語言學》中指出電影語言學就是運用語言學范疇來研究電影表現手段的一種理論。[1]自指性、曲指性,以及虛指性從屬于語言學范疇,同時也可以用來探討影視語言的審美特性。依據虛指性在影視作品中的具體的表現,以及按照其與現實的關系來劃分,主要分為“相似”“可能”以及“不可能”三種情況。由此引出了我們對影視語言虛指性審美效果的探討,即:虛中有實,幻中有真。
一、對虛指性的認知
虛指性又可以稱為偽指性,這里的“偽”與“虛”指的是影視作品中具體的內容情節是虛假的,與科學語言的實指性相對。其表達和反映的不是客觀世界里的“真”,而是創作主體主觀情感上的“真”。影視語言的表達主體想要表現的真實情感意圖往往不在影像的表面。因此,作為藝術語言的影視語言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主體性和情感性,不同的影視創作人員擁有不同的想象和假想并且寄托他們自身各異的情感。虛指性主要指的是影視創作人員將“真性情”寄托于虛構的內容。
同時,虛構的目的是引人喜歡。而人們之所以喜歡虛構的影視作品,也許是因為在那個小小的封閉的黑暗的電影院的環境中人們更渴望做一場“夢”。
二、虛指性在影視作品中的具體的表現
依據影片內容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將影片中虛指性具體的分為三大類:其一,影片以現實生活為參照拍攝的與現實相似的情節;其二,影片虛構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但是很可能在將來會出現,我們稱之為可能情景;其三,影片所虛構的情節在人類歷史的過去、現在和將來都不可能存在,我們將這種情形稱之為不可能情景。下面我們將結合實例來進行探討。
(一)與現實相似的情景
影像具有再現與表現的雙重性格,影像與實體之間是再現的關系,是實體的再現物,實體則是影像再現的客觀內容。[2]以現實生活為參照而拍攝的影像內容,與現實生活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我們稱之為相似情景。例如韓國電影《熔爐》就是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于光州一所聾啞殘障人學校中的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拍攝的影片,這部片子以現實生活為參照高度還原了事件本身原來的面目,一經播出便受到了韓國民眾以及政府的高度關注。此外,一些擺拍或場景重現的紀錄片也屬于相似情景,由央視制作的大型歷史紀錄片《大國崛起》也是以歷史史實為參照,運用動畫等形式還原了多個國家崛起的歷史真相。這中動畫還原與場景重現的虛構就包含了大量真實的信息。
(二)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景
按照影視劇內容與現實的相關程度,影視劇的內容在人類歷史和現在都不存在,但是將來有可能會發生的情節,我們稱之為可能情景。美國1968年上映的電影《2001太空漫游》中的諸多細節在人類真正進入太空之后就被證實了,無論是片中演員在太空行走時失重的狀態,或是太空維修機器人的機械手,模擬重力、太空食品以及超級智能計算機等等細節,都在一年之后阿姆斯特朗的登月中被證實。影片中所出現的那些超出了當時普通觀眾對太空的想象和感受的內容,都是電影的創作者依據現實的宇航技術與物理理論展開的設想,也正是因為這種具有超前意識的設想和虛構才讓這部片子具有先驅意義。
(三)不可能情景
影視劇中虛構的情節在我們現實生活中幾乎不可能出現的情節,我們稱之為不可能情節。而穿越劇就是典型的案例,這種對過去現在和未來都不可能發生的事件的虛構正好滿足了人們的好奇心理,同時也給現實生活中的人們營造了一個美妙而虛幻的夢境。不同的虛構情節給人們創造了一個個不同的夢境。例如在電影《未來戰士》中穿越時空回到過去,將某種危險扼殺在搖籃之中,通過改變過去從而改變電影中的現在。而在動畫科幻電影《天才閃電狗》里面則為觀眾營造了一種幽默和戲謔的觀影體驗,主角作為狗狗界的天才擁有超乎常人的智力和能力,它被授予擁有跟正常人類一樣的“人權”,同時,它還發明了時空穿梭機器,并且可以通過時空穿梭機器把古人運輸到現代的世界中來,于是就形成了牛頓、伽利略、愛因斯坦等不同時代的科學家在同一個場景相會的有趣畫面。片中虛構的這些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出現的場景,充分地展現了 電影主創人員豐富的想象力,也滿足了觀眾的臆想和好奇心,同時也頗具吸引力。
三、虛指性在影視作品中的審美效果
雖然影視作品中具體的內容是虛構的,但是影視主創人員對這些“假”的人物和劇情所傾注的熱情和心血,使得這些“假”的劇中人物有了真實的感情,成為了 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情感和精神生活在影像上的投影。在影視劇當中,這正好形成了一種虛中有實、幻中有真的審美效果。正像是在虛構的“外衣”的包裹之下,隱藏的是人們真實情感的全部,那些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恰好就像是現實生活中人們所擁有的一切情感的集合體,在短時間內將它們全部都展現在銀幕之上。同時,那些基于理性思考和現實生活,以及現有的基礎科學原理之上的虛構給我們帶來了嘆為觀止的觀影感受之外,還能夠引起我們對自然科學和生命有益的思考。
參考文獻:
[1]王志敏.電影語言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郝樸寧主編.影視劇作教程[M].重慶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