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頂峰
摘要: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中產生。數學的基本要素是:邏輯和直觀、分析和推理、共性和個性。數學是“做”出來的,不是“教”出來的,一個學生只在課堂上“聽”課,沒有活動,不能形成真正的學習。
關鍵詞:高中數學;自主學習
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要把“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重心轉移,教師平等地參與學生的探索和學習活動,通過學生自主地探索來完成課堂教學。在新的課程標準下,教師在不斷探索新的教學形式,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相輔相成的。教師不只是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知識傳授者,更是學生進行探索學習的促進者與合作者。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把握正確的學習方向,引導學生一起探究學習。那么如何在高中數學課堂實現“互教互學”模式呢?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更新教育觀念,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
高中數學是非常靈活的學科,它不只是記住幾個概念,原理和公式就行了。高中數學教師應當更新教育理念,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求異思維習慣作為主要內容,學習數學的過程應是學生經歷“數學化”、“再創造”的過程,學生只有經歷了、體驗了整個過程,用心體驗和創造,讓學生體驗到自主探索的快樂,才能真正對數學感興趣,從而學好數學。
要想實施自主學習必須要有一個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形成首先應該是師生之間要建立一種平等、民主的關系。留給學生思考空間,表達的機會,師生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在傳統的教學活動中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師滿堂灌,根本不知道學生是否消化得了,教師也不會去注意在課堂中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抑制了學生的思考能力。我們應該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必須關注學生的主體參與、師生互動,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在和諧氣氛的教學環境中,通過師生之間的平等交流,才能更有利于學生擦出智慧的火花,結出創造的果實。
二、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培養創新能力的關鍵是教師首先應該加強自身的創新意識,這樣才能創造寬松、和諧的創造氛圍,,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是必須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實踐,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特別是在數學教學中當學生的思維不與教師相同時,不能一口否定學生,要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探索,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多種途徑去思考,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的基礎是數學知識,學生必須系統掌握數學這門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規律,并知道這些知識的內在聯系,這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基本條件,也是學生認識客觀世界、發展智力和形成創新能力的基礎。
學習要積極主動,應該有“我要學”的內動力,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理趣,當成一種享受,就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自覺主動。在“互助互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來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自主學習中主要培養的是自學能力、探究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心里的強烈的探索欲望。
三、建立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
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是教學活動中學生積極主動發展的基礎,讓想快樂學習,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條件。首先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應該信任、熱愛每一位學生,學生心中有老師這個朋友的位置,這種積極向上的狀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期待是通過微笑來傳遞的,學生在這種愛的感召下,會從心底愛上數學。教師應該多一點微笑,多一些關愛,多一點包容,讓每個學生都身心愉悅的學習,有了這種和諧的氛圍,同學們才愿意和你去交流。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見,在小組活動中學生之間要積極合作交流,教師要抓住時機讓學生進行自我表現。這種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的新結構和新的學習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邏輯性和靈活性,只有在課堂充滿生動活潑的和諧氣氛下,學生的學習精神定會是飽滿的,情緒定會是高漲的,興趣定會是濃厚的,思維定會是活躍的,接受能力也一定會增強的,這樣學習效率才會提高。
四、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要生活化
傳統的數學教授,學習內容和方法遠離了生活實際,忽略了數學和生活的關系,學生漸漸地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多關注學生的學習經驗和興趣,運用現實生活中的材料引人課堂教學,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具有豐富的現實背景,重視解決實際問題,利于數學思維的培養,讓學生善于從數學的角度分析問題,用數學的語言去描述、理解各種現實問題。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是有價值的。
這種生活化的數學題可以是教師找出來大家分析,也可以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數學教學就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利于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高中數學知識其實就是用來解決生活問題的,生活中處處運用著數學知識。如果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掌握高中數學知識,并把它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里,就必須把課本內容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不斷地挖掘切實可行的教學資源,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還要啟發學生找到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重大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們的生活。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地引導學生們不到要從生活中去學數學,也要用我們所學到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
綜合上述,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努力實現“互教互學”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要善于培養學生能力,如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得到均衡發展,從而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