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桑次仁
高中藏語文教學中,難度最大的是學生的寫作教學。筆者在長期的高中藏語文教學中積累了經驗,采取周記、閱讀、點評等方法,使藏族學生走出對寫作的恐懼心理,逐步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
社會的發展,教育質量的提高,寫作已成為當代高中生面對的最大挑戰。使內的藏族學生對于用母語的寫作也有了極大的困難。
教師怎么才能提高藏族學生的寫作呢?下面我談談本人的經驗,希望能夠對廣大藏區教書的老師們寫作起到借鑒作用。
藏族高中生會藏語,但地方語較多,要把所見所聞寫下來很難。抗拒寫作,恐懼寫作,寫作對學生來講是一種折磨。作為藏文老師,晚自習的時間可以給學生讀讀很貼近生活的文章,然后一起討論文章的內容,從中找出常用的句子,教會他們如何表達會更精彩。讓學生說出文章的大概內容,不妨多讀兩三遍,直到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聽懂為止。幾種方式可以走入閱讀,提高閱讀興趣,增加詞匯,學會語言的運用。
接下來布置學生寫周記,引導他們寫身邊發生的事情,強調周記的真實性,如前幾天跟朋友發生矛盾的事;昨天在街上見義勇為的事件;周末父母來看時的歡樂;被老師批評后的感想……這些都是生活的主題,通過周記寫作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感受生活,以此來珍惜生活、學會珍惜點滴幸福。這也是新課改的理念。
交來的周記可能不盡人意,卷面不整潔、格式亂套、語句不通順……可是,這篇周記是出自該生的內心,是表達出的真實感受,有想要表達的中心就行了。不要修改語句,更不要寫出打擊學生的評語。盡量要做到引導、教育、如評價道:這些事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的,你不必太在意;沒關系,只要改了,你依然是個優秀的學生;你的思想讓老師都感動了,你是個懂事的孩子……使學生感受到寫作其實是內心的表達,是語言的交流。這樣,學生在周記中會越來越漸漸愛上寫周記,發揮其閃光點。
光寫周記遠遠達不到高考要求,也趕不上新課改思路。所以,當周記寫到語句較通順、思路較清晰的時候就開始學著寫作文。別忘了先教會學生寫作格式,卷面干凈最重要。
每個月布置了兩篇作文就差不多,多數藏語文老師都帶兩個班,有一百多個學生,把每篇作文以每字到每句子要認真地改的話,工作量很大。認真改完后要寫評語,這時候,像周記一樣總是去找出優點,這樣,學生就永遠不會有絲毫的進步,只會浮夸、驕傲。所以,在評語中應先說出他的優點,如事件真實、感情真摯;語句較通順、脈絡清楚;格式正確、卷面干凈等。不足之處也要點出:語句上稍微通順的話會更精彩;細節要著重寫出,中心不明確了;多看看書,積累詞匯,加強表達能力,老師相信下次你會寫出更動人的好文章……這樣的評語會使學生感到寫作的樂趣和作用。
當作文本發下去,讓每個學生看看老師寫的評語,把老師改過的作文看幾遍,感覺一下有何變化。時間允許的話,讓學生互相交換作文,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一 現狀分析
根據多年的觀察,本人發現:無論課堂還是課后,大多數藏語文特困生對藏語文學習提不起興趣,嚴重缺乏學習自主性,完全沒有學習的狀態與風貌。課堂上要么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要么不聞不問,神色茫然;書寫要么“畫蛇添足”,要么“缺胳膊少腿”,整個漢字肢體散架;聽寫要么張冠李戴,要么空白無痕;朗讀要么濫竽充數,要么默默無語;考試時客觀題撞運氣,主觀題亂抄一通;寫作提筆要么隨心所欲,要么“移花栽木”等。
以前,筆者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敢于迎難而上,接受挑戰,盡百分之百的努力去爭取百分之一的成績,盡最大的可能地改變他們,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如今面對升學壓力,面對快節奏的復習進程,我似乎感到迷惘:放棄,經受不住教師道德和良心的拷問;爭取,時間和精力似乎都耗不起。藏語特困生的轉變問題越來越突出,也促使我不斷地思考與摸索。
二 原因剖析
藏語文教育起點低、發展慢、基礎薄弱,尤其受地理條件和自然環境的影響,部分鄉鎮學校和村教學點上教育教學滯后,師資隊伍薄弱,教學條件艱苦,學習氛圍缺失,再加上個別學生家長認識不到位,造成部分學生藏語成績很差,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的抱著幻想,希望高三年內能彌補九年的知識漏洞。結果造成聽不懂,跟不上。再加上周圍環境對他們的不公平。一些想努力學習的人,想學習,想改變。當學習上遇到困難時,教師、同學、家長甚至社會沒能及時給予幫助和愛護,很多時候是埋怨、責罵、歧視和拋棄,這時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自信心受到打擊,從而陷入自卑和厭學中,自暴自棄,渾渾噩噩。眾所周知,影響學生藏語水平既有智力因素又有非智力因素。因此,我們需及時幫助他們,撥開迷霧,曉以利害,創造環境,重新燃起學習藏語的熱情。
(作者單位:西藏拉薩阿里地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