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闖
一、問題的提出
體育教學過程的改革研究,是高中體育課程改革的核心構成。如果說高中體育課程改革是為了弄清什么是體育課程所要追求的最有價值和最為根本的目標;那么,高中體育教學過程觀的重建,則要回答在高中體育課程目標確定以后,體育教師需要怎樣認識高中體育教學過程,并如何以新的體育教學過程觀為指導,去創建新的體育教學實踐模式,以實現高中體育課程由理想向現實的轉化。重建是相對于長期形成的、在傳統體育教學論中被確立穩固地位的觀念,在高中體育教學實踐中至今還相當普遍、甚至相當頑固的現實存在;我們的重建將不滿足于理論的批判、觀念的更新,還力圖在改革中探討和創建新的高中體育教學實踐形態;重建具有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追求和任務,也是理論與實踐雙重探索和交互作用的產物
二、研究方法
本課題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行動研究與理論思辨的方法進行研究。在對以往的體育教學過程觀進行理論思辨與行動研究的基礎上,重建了新的體育教學過程觀。
三、結果與分析
體育教學過程的研究并不是一個新話題。從理論上看,歷史上有過傳統體育教學論與現代體育教學論的激烈爭辯,如今又有可以后現代為其總稱的多種體育教學論流派的風起云涌。這些都為我們重建高中體育教學過程觀提供了豐富的思想資源。
3.1對傳統體育教學過程觀的再認識我國體育教學論的研究和發展有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即它基本上是在普通教學論基礎上的推論或擴展。因此,我們在對傳統體育教學過程觀進行審視時,有必要對傳統普通教學過程觀的發展進行回顧。
3.2重建的高中體育教學過程觀體育教學過程是為達成教學目標而進行的師生活動,體育教學過程觀是對體育教學過程存在形態的認識結果。不同的歷史時期形成的體育教學過程觀,是由于人們對體育教學過程的基本任務、基本組成元素和結構、以及實踐模式認識不同而產生的。我們也試圖在理論篩選和實踐歸納的基礎上,重建高中體育教學過程觀。
上述實踐探索使我們形成了兩個關于體育教學過程如何動態生成的重要認識。首先,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把學生看作對象、主體,還要看作是教學資源的重要構成和生成者。學生進入教學的初始狀態,是體育教學能否對學生發展起真實、有效作用的基礎性資源,也是課堂上師生交互作用的起點;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學習方法與思維方式、合作能力與質量、發表的意見等,無論是以言語,還是以行為、情緒方式的表達,都是體育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通過教學后學生呈現的變化狀態,則是評價性資源和下一個教學流程的基礎性資源。有了這種活資源的意識,體育教師才會在課前、課堂和課后,把自己的心思不只是放在體育教材、教參和教案上,而是放在研究、傾聽、發現學生上,才會不把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活動看作是一種對教師教的配合,而是看作對教的過程的積極參與和體育教學過程創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不僅是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呈現者、活動的組織者,更重要的是體育教學過程中呈現出信息的重組者。學生動起來了,體育教師并非無事可做,而是要在收集處理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做出新的教學決策,形成新的、具有連續性的興奮點和教學步驟,使體育教學過程真正呈現出動態生成的創生性質。所以,體育教學過程不是不關注體育教師作用的發揮,而是要求體育教師在新的水平上發揮教學過程重組者、動態生成推進者的重要角色。
四、結論
傳統高中體育教學過程觀已不適應現代體育教學的要求,我們通過對傳統體育教學過程觀的反思與批判,再根據現代社會及個體發展對體育教學需求的特性,從體育教學過程的基本任務的確定、基本組成元素及結構、實踐模式三個方面對高中體育教學過程觀進行了重建。我們認為高中體育教學過程的基本任務是在體育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主動、自主、創造性地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體驗身心發展的過程,形成健康的體魄和心理,逐漸完成個體對社會共有的體育文化具有個性化和創生性的占有,充分接受人類創造的體育文化的教育與熏陶。體育教師、學生與教學內容是體育教學過程的基本構成要素,其它都是從屬要素;師生的內在關系是體育教學過程創造主體之間對話、合作、溝通的交往關系。體育教學過程的實踐要實現師生積極、有效和高質量的多向互動,使體育教學過程真正呈現出動態生成的創生性質,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共同發展的目標。
(作者單位:陜西省咸陽市文匯東路6號西藏民族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