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彥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人們對于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對于兒童環境的要求。本文通過分析與兒童游戲、兒童發展屯、理學和環境行為學等相關研巧為基礎,結合現在我國兒童游憩空間的發展現狀和人們對兒童游憩空間的需求,進而得出兒童游憩空間對兒童成長發展的重要性。探討如何協調好兒童游戲中與模巧自然的環境最大的互動可能,在游戲中激發兒童潛能、促進交往。
關鍵詞:兒童;游憩空間;景觀
引言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對居住小區的要求不單單停留在只是居住的場所,更多的追求有情感的鄰里交往、有樂趣的活動場地以及多功能的綜合性活動場所。而居住區戶外活動空間使用頻率最高的是老人和小孩,兒童的全面成長以及老人的身心健康越來越受到廣泛重視,為居民提供一個既可以另兒童盡情玩耍又能在不耽誤老人活動的前提下看護兒童的親情化景觀顯得格外重要。
1游憩空間
游憩空間廣義上是指人們游玩、消遣、休息的場所。它最早起源于十八世紀,是西方國家城市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產物之一。后來隨著城市化發展的日趨完善,游憩空間逐漸成為城市規劃和城市建設的基本內容,并且游憩空間的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城市居住區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之一。
2城市居住區兒童戶外游憩活動的特點
城市居住區兒童戶外游憩活動,能夠滿足兒童回歸自然的心理,同時享受充足的陽光和呼吸新鮮的空氣,從而促進兒童身體和心理健康地發展,使他們快樂地享受天真爛漫的童年時代。但是,因為在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中一些原因的制約和影響,造成城市居住區兒童戶外游憩活動具有多方面的特點。
2.1親近自然性
在兒童所描繪的戶外游憩的畫面基本都是,藍天、白云、小鳥、花草、樹木等自然元素組成,這反應了兒童的注意力和興趣主要還是集中在室外的自然游憩活動上,他們渴望回歸自然,喜歡親近自然,在自然的懷抱里盡情奔跑運動。]這表現了居住區兒童游憩活動具有親近自然性。
2.2同齡聚集性
城市居住區兒童在戶外游憩活動中喜歡成群結伴的在一起嬉戲、玩耍,到了七歲以后基本上大部分兒童開始脫離父母的監護,他們開始在居住區中自發地組織同齡階段的兒童開展團體性活動,例如男孩子比較喜歡大型球類運動,女孩子擇比較喜歡多人的角色扮演類活動。這就表現了居住區兒童戶外游憩活動具有同齡聚集性。
2.3時間性
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在戶外活動的時間是不同的,白天在室外自由安排活動時間的一般是學齡前兒童,學齡兒童則一般在放學以后在居住區內進行活動,在節假日和寒暑假,居住區兒童戶外游憩的人數明顯有所增加。同時,隨著一年四季的變化,兒童在戶外活動的時間也有明顯的差異,在夏季兒童一般戶外游憩時間較長,春秋季略短點,冬季則最短。這就反應了居住區兒童戶外游憩活動具有明顯的時間性。
3城市居住區兒童戶外游憩活動的心理特點
兒童心理發展的主要特點是擁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想問個“為什么”,經常會模仿家長的行為。然而,當他們的自我概念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表現出強烈的自我中心傾向,開始有了反叛心理,拒絕父母的要求,甚至跟父母對著干,憑自己的意愿嘗試不同的事物。但是,另一方面,這個時期的兒童心理卻是十分敏感和脆弱的。他們渴望獨立,但又害怕獨立;他們渴望與他人交往,希望被注意、被重視,但是又害怕被他人拒絕,害怕遭受交往的挫折,害怕被輕視,可能在遭受打擊后,引發自卑心理,形成懦弱膽小、退縮不前的保守性格。這時候,父母是兒童最好的老師,父母給予適當的引導、關心和支持,則會讓兒童擺脫自卑感,從而樹立自信,養成獨立進去的性格。另一方面,環境也可以對兒童的發展發揮重大的作用。戶外游憩空間作為兒童成長的重要場所,能讓兒童身心得到放松,在游憩的群體活動中,讓兒童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如何獨立地思考和行動,增長他們與他人交流的能力。適當的戶外游憩活動能調節兒童的情緒,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求知探索的欲望,同時也可以間接消除他們悲觀消極的情緒,培養兒童積極樂觀的心態。
4青少年兒童游憩空間生態性設計的基本原則
4.1以兒童為本設計原則
兒童游憩空間就是以兒童為設計對象,所以在設計時應該以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探宄他們的心理和行為特點進行分區設計,不管是場地的選擇,還是游憩設施的放置都要滿足兒童的尺度設計和心理需求。而兒童對游憩空間的需求不僅要滿足生理的需求,而且要滿足心理的需求,也就是從游憩設施到景觀小品等各個方面中的細節部分,如顏色、形式、造型、材質、圖案等元素都要有兒童的認知和情感的需求,使得他們在游憩空間更好地適應游憩活動,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
4.2寓教于樂設計原則
寓教于樂是設計者的最高境界。從行為心理學來看,兒童的邏輯推理能力較弱,他們更多關注的是集體榮譽感和自我的地位。在針對保護環境的問題上,在景觀上可以從兒童的興趣點出發,設置有趣的故事場景、歷史文化、智力游戲等,增加趣味性,用來教育孩子的行為心理。
5兒童游憩空間的景觀設計策略
5.1微地形生態設計
微地形是兒童游憩空間常用的設計方法,設計時要尊重并利用原有場地,地貌、土坡,通過巧妙的設計來創造出山坡、土丘等豐富變化的地形。微地形的功能有很多,利用微地形可以設計開敞或私密性的游戲空間;可以和綠植搭配有分割空間的效果,也能豐富游憩空間。在設計時,應巧妙地利用當地地形的特征,模擬自然中景觀綠地的變化,通過設計方法的處理,為兒童塑造生態的微地形游憩空間。
5.2植物生態設計
在兒童游憩空間進行景觀植物配置時,不僅要考慮植物本身的顏色、造型、四季變化等,還要保證植物的生態設計。要依據生態系統的基本準則和本土的氣候條件,因地制宜地配置植物,既要考慮喬灌草的配置,還要考慮青少年兒童對植物的不同反應來設計配置。如視覺上不同色彩搭配的植物對兒童的心理影響效果。根據地域的氣候環境,應主要選擇鄉土樹種,為了能夠茁壯生長,要選擇的耐久性、抗凍性強而便于生長的樹木。
5.3水景生態設計
在景觀設計中,若通過水元素體現水景的生態設計理念,就應因地制宜地合理利用水資源,提高水源的利用率。例如,巧妙地借用自然資源的雨水;采用水景的循環系統等,例如金元歡教授提出的NARS水景系統?,本著尊重自然,擯棄“花哨”的原則,設計簡單、自然的水景,同樣給人以新奇感。在青少年兒童游憩空間,可以在游戲區設置“動”水,如噴泉,兒童憧憬自然,塑造模擬自然的視覺景觀形象,在自然中盡情地玩耍才是兒童向往的游憩環境。滿足兒童親水行為帶來心理需求,打造適合兒童游憩的水空間,使兒童真正的從中感受游憩的快樂;在青少年兒童健身運動區附近可以設計活潑豐富的水景,潺潺泉水,有節奏的水聲,可以激發青少年兒童運動的血液,自然地給運動中的兒童伴奏,達到更好的健身效果。
結語
青少年兒童游憩空間的內容豐富精彩,是含有趣味性、生態性、文化性的精神空間,它能夠很好的挖掘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拓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是幫助兒童健康成長的一個必要場所,孩子們可以相互學習,彼此促進,在生態自然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董雪.社區生態型兒童游戲空間研宄P].設計,2014:65-66.
[2]陳翔宇.城市居住區兒童戶外游憩空間設計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013.
[3]秦春林.城市公園植物生態景觀設計的探討[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3(4):90-93
(作者單位:海南雅瀾建筑設計顧問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