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婷
摘要:在現代分析哲學中,現實主義作為一個被大家廣泛接受的學派經常遭受來自可能主義的挑戰和批判。可能主義的責難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即可能世界和可能對象的存在。然而隨著模態形而上學的發展,現實主義修正、發展了自己的理論系統,不斷回應著可能主義的挑戰,其中尤以弱現實主義和嚴格的現實主義為代表。現實主義的理論系統正是在這種挑戰中逐步豐富、完整起來。
關鍵詞:現實主義;可能主義;存在;命題
一、現實主義與可能主義基本概述
在模態形而上學中,現實主義是一種被廣泛持有的觀點。什么是現實主義?可能主義又是什么?我們通過一個例子簡述一下各自的基本涵義。想象一下,有一種生物被稱為“外星人”,它不同于我們生活中的事物,也不同于存在于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生命形式;事實上,沒有任何現存的東西可以是一個外星人。但是從直覺上來說可能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如果基本物理常數或演化定律稍有不同,就會有非常不同的東西存在。所以說,“有可能存在外星人”究竟是不是真的?
先來看可能主義者的答案:“有可能存在外星人”是真的,因為有可能存在但非實際存在的事物。可能主義的論點是,存在、或者說現實,只包含了最廣泛意義上事物的一個子集,除了我們這些實際存在的事物之外,還有可能存在的事物。
現實主義者拒絕這個回答,他們否認有任何非真實的個體。現實主義認為一切事物在任何意義上都是可以說是存在的,或者是真實的。換句話說,現實主義否認存在任何超越實際存在的東西;存在是存在的,而存在是真實存在的。因此,現實主義與可能主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現實主義面臨的可能主義挑戰
現實主義的基本命題是:A:所有的東西都存在,或者是實際的。或者說:A:沒有什么是不真實的。可能主義的挑戰有兩個主要的方面,即可能世界和可能對象的挑戰。
(一)可能世界
模態邏輯是可能性和必然性的邏輯,而對模態邏輯的研究作為一門學科在20世紀后半期蓬勃發展。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引入了可能的世界的概念來研究模態命題的真值條件。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大部分邏輯似乎都是通過處理模態運算符來獲得的,其基本命題是:B:p是必然的,當且僅當p在所有可能世界中都為真;C:p是可能的,當且僅當p在一些可能世界中為真。
分析命題B、C我們可以看出,可能主義聲稱可能性的主張暗示著可能世界的存在。可能的世界對基本模態命題的真值條件的分析似乎包含了非現實的可能世界的存在,因此直接與現實主義的命題A相矛盾。
(二)純粹可能性
可能主義的第二大挑戰,就是“有可能但非實際存在的個體”存在,也就是所謂的“可能性”或“偶發的非實際個體”。引入這些實體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它們能夠提供令人信服的語義分析,包括量詞“存在……”的模態斷言。
現在考慮一下模態命題“可能有外星人存在”,它可以變成這種陳述:
(1)“有可能存在x,這樣的x是一個外星人”。
那么,我們如何理解(1)的真值情況?根據可能的世界語義學,句子(1)是真的,當且僅當:
(2)有一個可能的世界W,并且有一個個體的x,在W中x是一個外星人。
換句話說,最簡單的量化模態邏輯告訴我們:
(3)有一個x,x是一個外星人是可能的。
現在我們可以更精確地指出現實主義者所面對的第二大難題。從舉例可以看出,命題A與(3)不一致,A斷言所有的東西都真實存在,但是(3)卻斷言一個可能的外星人的存在。然而根據分析,命題(3)具有真值。因此,根據最簡單的量化模態邏輯,我們的普通模態信念產生了與現實主義相矛盾的邏輯結果。
三、現實主義對可能主義的挑戰進行的一些回應
現實主義的回應主要分為兩大類,我們稱之為弱現實主義和嚴格的現實主義。現實主義者和可能主義者都同意,存在(至少在某種意義上存在)偶然的存在,但實際上的存在不可能是偶然存在。弱現實主義者相信,必然存在一些偶然存在x,即使x不實際存在,仍有某種關于x形而上的蹤跡。因此,對于弱現實主義者來說,仍然會有關于X的信息,即關于x的真或假命題是具體的、明確的。相比之下,嚴格的現實主義則斷然拒絕這樣的觀點,因此被迫接受了更尷尬的量化模態邏輯,而這些邏輯更適合他們的形而上學的承諾。
這兩種類型的現實主義有很多的代表,為能更明白的闡述其理論,下面我將描述幾個突出的代表。
(一)弱現實主義
1.新現實主義
在現實主義看來,可能主義聲稱的“可能有外星人”命題的真值條件似乎只會出現在簡單的量化模態邏輯語義中,也就是說,在一些可能的世界中有一個客體是外星人。然而這個真值條件并不能使我們成為純粹的可能主義者,不能使那些非實際存在的事物成為實體。新現實主義是基于這樣一種觀點,即這個真值條件對偶然的、非具體物體才成立,但實際上現存的對象是非具體的,而“某一事物可能是外星人”則是具體的。偶然的非具體的事物,只是在我們的世界里是不具體的,在其他可能的世界里是具體的。同樣地,普通的具體物體(如桌子、動物、行星等)被認為是偶然的具體,它們只是在某些世界里是具體的。
有了這個基本思想,新現實主義者指出,要應對可能主義的挑戰,一是要對普通模態話語嚴加管制,以最簡單的方式使用簡單的量化模態邏輯;二是通過偶然具體對象和偶然非具體對象(這兩個被看作是實際存在)對簡單的量化模態邏輯進行語義學解釋。傳統的現實主義者把物體不是具體存在的世界描述為這些物體沒有任何存在性的世界。相比之下,新現實主義僅僅是在這個問題上考慮到在這個世界中他們的非具體性,并且認為這足以解釋我們對這樣事物的直覺,即在這樣一個世界里這樣的物體“是不存在的”。
2.普蘭廷卡的此性
普蘭廷卡對可能對象的挑戰的回答核心是個人本質的概念,即此性。普蘭廷卡考慮到本質屬性和偶然屬性之間的重要區別。直觀地說,對象的本質屬性是那些使對象“是什么”的屬性,它們是對象不可能缺少的屬性;偶然的屬性是碰巧擁有的、但又可能會缺失的。“此性”的定義的第一部分就是“本質”部分,即一個個人本質是任何稱其為人的事物的本質屬性;這個定義的“個體”部分就是指如果某物有一個特定的個體本質,那么沒有別的東西可以擁有同樣的個體本質。
再回到我們的外星人例子,那個命題“有外星人存在是可能的”在這個理論上是正確的,當且僅當存在一個可能世界W和一個此性 e,即某個體a在W中適用于e。當且僅當“存在外星人”屬性和此性e在w中被聯合證明,這個有外星人屬性的個體a就在W世界中存在。然而在現實世界中沒有這樣的例子,也就是說,這個此性沒有本質域。因此沒有東西(確切來說,現實的東西)可能是一個外星人,也就是說“有外星人存在是可能的”命題為假。
(二)嚴格的現實主義
1.普賴爾的必然性狀態
普賴爾是第一個嘗試用嚴格的現實主義來修正模態邏輯的哲學家。他的目標是通過發展一套量化模態邏輯來解決可能主義的挑戰。普賴爾體系的核心概念是必然性狀態的概念。首先要說的是命題是通過一個句子來表達內容,而只有這個句子表達的是它自身,命題在這個世界里才是真的。普賴爾的觀點是,一個表達關于偶然個體a的單個命題的句子不是可陳述的,因此在a不存在的世界里它既不真也不假。只有在句子中提到所有個體,一個句子才是必然可陳述的,因此,關于所有個體的命題是必然的存在。所以他認為命題“有外星人存在是可能的”在我們的世界既不真也不假,沒有討論的必要。
2.亞當斯的世界故事
在普賴爾的形而上學直覺基礎上,亞當斯為模態話語和相應的邏輯勾勒出一種替代性的、嚴格的現實主義語義。亞當斯的方法圍繞著“世界故事”的概念。一個世界故事是對事物的最大可能的一個完整“描述”,更嚴格地說,對于任何一個命題,這個命題的集合S是最大的,如果S即包含這個命題也它的否命題,并且如果S的所有成員都是真的,那么S就是一致的。簡而言之,世界故事僅僅是一套最大的一致的命題集合。一個命題在世界故事w中是正確的,只要該命題是W的一個成員。命題“有外星人存在是可能的”從表面上看是真的,在嚴格的現實主義的角度看來這是無害的:該命題為真,當且僅當“有外星人存在”在某些世界故事里是真的。
對于亞當斯來說,世界故事一般都應該反映現實世界的故事。一個關于某些個體a的單一命題在一個世界故事W中應該是正確的,只要命題在W中成立。因此,就像在實際世界故事中沒有關于個體可能存在或不存在的單個命題,同樣沒有其他的世界故事w,有關于個體可能存在或不存在的單個命題,即如果W中的所有命題都為真,W就是真實的。更確切地說,一個世界的故事是最大的,在“如果它是現實的”命題存在的前提下。
四、小結
現實主義針對可能主義的挑戰,從兩條不同的路線出發嘗試對其作出完整、系統的回應,這極大地促進了現實主義學派的發展。之后麥克邁克爾的角色語義、門澤爾的模型理論等現實主義等理論不斷出現,基本還是沿襲了這兩條道路,并且越走越好。當然我們也要看到,隨著模態形而上學的發展,可能主義也在進行著自身的完善,將來對現實主義的挑戰會更加嚴格和精確,現實主義學派亦不可大意,仍需要在這種良性學科競爭中不斷完善自身。
參考文獻:
[1]董英東,何向東:可能世界語義下的本體論承諾[J].科學技術哲學研究,2015(5):57-60.
[2]周禎祥:真性模態、道義模態和現代道義邏輯的經典系統[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5):36-42.
[3]Stephanou,Y.:Serious Actualism[J].Philosophical Review,2007(2):21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