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力明 王曉琴 王娟
摘要:湖北省漢江河道管理局修志是為了弘揚抗震救災精神,真實反映漢江堤防建設與管理走過的艱辛曲折的道路,傳承修志優秀文化,記載重大歷史事件。作為檔案工作人員,應該加強業務技能培訓,端正工作態度,以嚴謹扎實的工作作風,科學化、規范化管理日常檔案,做一名“有益當代,惠及后世”的檔案管理人。
關鍵詞:檔案人員;修志;歷史;真實
檔案是歷史的記錄,修志是用文字記載歷史,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升華。修志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是對編修者的參與意識、責任意識的一種考量,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好情。2015年,湖北省漢江河道管理局完成了慶建局20周年之修志工作,編纂了“漢江堤防志”叢書。作為漢江河道管理局的工作者,我們3人參與了二級單位天門、潛江分局的相關歷史資料以及湖北省漢江河道管理局人事制度改革、工資調資等多項材料的收集與整理,感觸頗多,現以一個檔案人的角度對編史修志作以下認識:
一、編史修志要有耐心和信心
編史修志是用文字記載歷史,載錄人類生產、文化活動的信息,記錄人類社會發展、歷史時期的真實面貌,為后人提供可借鑒的經驗,傳播思想文化知識。是功在當代,益在千秋的大事。沒有靜下心來,科學嚴謹的治學精神寫不好,也編不好。要有耐心,一部史書包含廣泛的內容,如何寫的真、準、精,想在浩如煙海的史實中找出需要記載的內容,要經歷一個資料搜集、考證、鑒別的復雜和繁瑣過程,編者需要極大的耐心去探索、追尋。我局于2005年經省政府批準,由原荊州漢江修防處和原荊州東荊河修防處合并組建而成。經過20年的運行,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記憶、許多事件離我們遠去,想要把它們尋覓并記錄下來,沒有充分的決心和信心是完不成的,這個信心包括編者以及參與修志工作的所有人員對自我的認知與肯定,相信自己能做且做的好。
二、要有尊重歷史的精神和認真負責的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修志工作能不能順利完成,很大程度取決于修志人員的工作態度。修志之難點,在于它是通過回顧過去,全面客觀地記錄歷史,在于它是現在人寫過去史,在記述事實、評價判斷上都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現實發生的沒有經過時間考驗的決策、事件如何去評,如何去議都會存在一定的顧慮,影響著分析。因此,修志人員應具備起碼的文化素養和敬業精神。在針對漢江河道發展的歷史問題,不能有絲毫的馬虎,要客觀公正地對待歷史,如實的記述歷史,透過編者的筆還歷史的本來面目。要求修志人員積極收集史料,對各單位各部門提供的數據、資料認真研究,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有針對性的運用史料。比如,修志初期我們在參與《漢江堤防志》的資料收集過程中,對資料的真實性、合理性及數據的準確性通過查找大量的原始資料和人物來證實,也向編組提出過一些好的意見和建議。目的在于不僅要出書快,更重要的是尊重歷史,而不是編纂歷史。
三、要能準確定位和熟悉掌握史實
作為修志工作的參與者,要熟悉本單位的歷史脈絡和發展進程,有統觀全局的思想,通過回顧過去漢江下游堤防管理工作,達到記載成就、總結經驗,從而為今后發展提供借鑒的目的。要求編輯者熟悉并掌握所要編著的歷史,善于查閱和運用檔案,修志所需檔案的原始性和記錄性是任何書籍、資料所不能替代的。作為檔案工作者,在這方面占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修志,應緊緊圍繞中心,抓住主線,對史料內容進行取舍。抓住重點,詳略得當。修志人員要有自己的主張和觀點,不能人與亦云。不可抓了芝麻丟了西瓜,也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似是而非的東西,模棱兩可的東西,缺乏事實依據的東西不能寫,對有爭議的事件要慎寫。要時刻把握我們所編寫的是史實,不是史話、不是野史,更不是傳說或歷史小說。一切都要以真實發生過的事作為依據。
四、要正確運用檔案是修志的基礎
檔案資料是修志的基礎,沒有檔案資料作為歷史的依據,修志便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正確運用好檔案是我們做好修史工作的基礎。文章可以有誤差,記憶可以衰退,但檔案不會變,檔案的記錄性和原始性決定了其真實性和準確性。
如何快速、準確運用好檔案,這里介紹幾個小方法。一是目的明確,清楚查用范圍、內容、時間,最好是時間、事件比較準確,最忌諱模棱兩可,自己不知道找什么;二是閱后記錄、摘抄或復制,記錄要記錄清楚文號、標題,最好是卷號也記錄下來,如果再次需要一下就能查到;三是正確區分文件時間和文件所記事件發生的時間,不要把文件時間混同于事件發生時間;四是善于從檔案文獻中發現歷史線索,跟蹤查詢,舉一反三,可以有效縮小資料的查詢范圍,并且可以從中追溯到某些被遺忘的歷史。
四、把握文體文風,注重細節
作為檔案管理人員,參與修志工作過程中也應注意幾下幾點:
1.文體風格要符合史書撰寫。一是要與我們平時所習慣使用的工作總結和工作匯報相區別,避免使用“在某某正確領導下,如何如何;我們取得了成績一、二、三,總結了以下經驗一、二、三”一類的套路,結果事實事件都沒說清楚。修志是敘與論相結合,敘述的過程進行評或議。二是要與我們常用的新聞體相區別,不要對人和事進行大量刻畫描寫,甚至是渲染和抒情,史體不能寫成消息報道或人物通訊。三是與小說詩歌等文學體相區別,不能虛構、夸張、塑造,更不可寫景和抒情,總之不可使用文學描寫的手法。要如實反映歷史事件的發生、產生的影響或結果。
2.要重視文稿的細節。細節決定成敗。一是統計數據口徑要統一,同一個問題不能一個部門一個說法,計量單位要統一,不能時而千米,時而公里;時而中文表示,時而英文字母表示,計量單位應符合國家標準。二是時間、人物、事件應該前后一致,忌諱同一個事件,站在不同角度敘述。三是文字細節,簡化字、繁體字不能混用,標點符號要使用準確,外文單詞引用準確,科學術語規范,人名地名統一,數字用法統一,成語典故運用正確,引用文件標注清楚。
以上是我們作為參與修志工作的幾點不成熟的看法,不一定深刻反映出修志工作的重要性,寫的不對或有待改進的地方,希望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