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 要:當今科技知識迅猛發展,科技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教育的“知識核心時代”正向“核心素養時代”轉化。學校已不再是簡單、生硬、冷冰冰給學生“灌輸”知識,而應該為孩子今后全面發展、終身發展提供核心素養的教育。從知識教育走向能力教育、素養教育,是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發展的共同趨勢,立足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是新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發展方向。
關鍵詞:英語教學;學生培養;素質
一、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伴隨終生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的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生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
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英語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以主題意義探究為目的,以語篇為載體,在理解與表達的語言實踐活動中,融合知識學習和技能發展,通過感知、預測、獲取、分析、概括、比較、評價、創新等思維活動,建構結構化知識,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思維品質,形成文化理解,學會學習,塑造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英語學科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兩個關鍵(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互為影響,互相支撐,共同作用。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貫穿于英語教學的始終,為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保駕護航”,同時這三個方面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的形成和提高,最終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起到關鍵作用。
二、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如果原有經驗不能同化新知識,則要引起“順應”過程,即對原有認知結構進行改造與重組。語言能力是一個整體,不能碎片化,培養語言能力要建立在一個整體性的語言學習活動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創設緊密聯系真實生活和社會實際的英語教學情境,作為學生語言能力培養的橋梁。語言能力的培養需要老師們對語言進行建構與運用,這就需要我們教師根據教材進行單元統整與內容整合。單元統整與內容整合就是圍繞核心,設計任務;圍繞目標,逐步遞進;圍繞話題,整合內容。
(二)問題導向,引領學生的思維品質
所謂的問題引領主要是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可以采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回答問題、評價問題的方式進行。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以問題為導向,引領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獨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英語新教材中蘊含著知識性、思想性、教育性很強的內容,我們要善于發掘這些素材,挖掘教材的思想內涵,結合學生實際,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思維品質的培養,讓他們的思維具有獨創性與批判性。尤其我們老師經常教學生如何用英語表達開門、關門,如果此時我們同時教給學生在開門時要看一下門后有沒有人,如果有人需要為他扶著門,這時就把三個目標融合成了一個教學任務。我們在教學中如果都能設計這樣的教學活動,教師就不用再刻意地去找情感目標,學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國際通用的行為規范。教師在教生氣的英語表達時,首先提問學生平常生氣時會怎么做,然后講做這些事可能會出現的后果,可能會對你自己、他人及社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這就會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應該怎樣發泄情緒,學生可能會想到去跑步、踢球等,這時學生內心世界的東西、生活的東西、品格的東西,行為的東西全都融合到了語言教學的課堂中,這才是真正素養的培養。
(三)加強交際,擴展學生的文化意識
任何一種語言都包含著不盡的文化內涵。語言與文化是同時產生并相互依存的。而中西文化中也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因此對西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學生才能更快更準確把握英語的語言本質和思想內涵,才能更準確地學習和運用英語。
(四)融合貫穿,催化學習能力,潤滑情感態度
1.合作融合,催化學生的學習能力。
合作融合的關鍵在于學生在完成小組任務的過程中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共同負責,從而達到共同的目標。它需要學生的分工與合作,也需要學生彼此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用合作作為催化劑,使學生在共同完成相關學習任務的時候,不斷增強自己的學習能力。隨著學習能力的增強,又反過來對其他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了助推作用,讓其他的核心素養能得到更好的發展。總之,合作實現了學生間智慧的互換、心靈的接納,是培養文化領域中語言溝通素養的有效途徑。
2.知情融合,潤滑學生的情感態度。
知情融合即認知和情感的融合。現代教學把課堂視為一個由認知和情感交織共生的生活世界,一方面認知為情感的產生和發展提供理性基礎,另一方面情感對認知活動又具有動力、強化和調節作用,情感和認知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著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促進的關系。知情之間有層次的遞進循環,最終實現融合。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環境等潛在知情因素,啟動、維護、強化學生的認識活動,使教學過程既是認知訓練的過程,又是情感陶冶和提升的過程。同時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言傳身教,準確找到教與學和諧一致的結合點,讓發自內心深處的真誠打動學生,引發情緒與心靈共鳴,讓課堂教學成為師生情感交流、智慧碰撞、人格感染的過程。
結束語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體現。英語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品德,并懂得對自己的言行進行約束,成為具有綜合素養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云.基于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J].黑 河學刊,2015(3).
[2]劉紅燕.基于實踐導向的“進出口業務”課程的教學模式探索[J].新課程研究(職業教育),2008(12).
[3]教育部.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Z].2005.
[4]劉慶華.工學結合課程開發實務操作[M].中國教育學會教育機制研究分會,2010.
(作者單位: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