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榮
“城市套路深,我想回農村”,隨著這句網絡流行語的廣泛傳播,“套路”一詞也成為2016年度熱詞。在學校里,老師和學生之間需不需要套路呢?或者什么時候需要玩套路呢?我的回答是需要,特別是在處理一些有關學生面子的事情的時候,尤其需要。因為教育是一項曲線工程,兩點之間,有時候是曲線最短。
相信老師大多都遇到過學生借錢的事情吧!本學期開學以來,連續碰到四個學生找我借錢。小W是在科技節活動時借的中飯錢,小X、小L和小B都是在校園里借的,說要交保險費、買衛生用品和交班上網購的服裝費什么的,數目不多,合起來不到100塊錢。學生說借,我也沒多想,身上有點零錢,當時很爽快的就借給他們了。反正都是正當事,又急需,何不幫他們一把呢?再說,學生能找我借,說明他們覺得跟我很熟很親近吧。
可是問題來了,這幾個借錢的學生都像約好了似的,過了好長時間都沒有要還錢的意思,在走廊上碰見了,在操場上碰見了,在餐廳碰見了,就像沒事人似的,好像借錢的事從沒發生過一樣。咦,奇了怪了,這是怎么回事呢?現在的學生怎么都這樣呢?
說實話,我內心也特別矛盾,究竟要不要提醒他們一下呢?提醒吧,怕傷了他們的面子,顯得我很小氣。不提醒吧,覺得這樣不合適,畢竟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嘛,不能助長了他們這種不好的品行。唉,想來想去,還是決定硬著頭皮去問問。現在這世道,搞得老師問學生還錢倒像是做了什么錯事。
一天中午,我終于下定決心要找小W問問借錢的事兒了。請了一個學生去教室幫我把他喊了出來,大辦公室人多,我把他請到教導室,一路上,他看我的眼神有些不自然,不敢直視我的眼睛。很明顯,他知道我請他來的目的。為了緩解一下他的緊張,
問他:
“最近的校園讀書節你好像獲獎了呀?”
他勉強擠了個笑容,囁嚅著說道:“征文得了個三等獎。”
“那也很不錯呀!”“最近生活上怎么樣?這件棉襖很好看,很新潮呢!”我見他穿了一件軍綠色的長款棉襖。
“我媽才給我買的。”
“你媽媽眼光真好,多少錢啊?”
“三百多。”
“三百多對你來說貴不貴?”
“差不多吧,不算太貴。”
“你,你們家平時的開銷大不大?”
“嗯,嗯,嗯,我爸在外面跑業務,就是加油多……”
“哦,你爸爸有車啊,你們家也是有車一族啊,你們家條件不錯呀!”
“……”
原來,這家伙家里經濟條件還不錯。饒了一大圈,既然說到錢上了,我終于還是忍不住弱弱地問了句:“上次科技節,你找我借的錢怎么還不還呀?”話一出口,感覺自己臉都要紅了。我是一個很簡單的人,沒想到為了問學生還錢的事,也搞這么深的套路,寶寶心里苦呀!我始終看著他的臉,想看看他到底會是什么表情。結果,很令人失望的是,他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也是弱弱地回了句“我忘記了。”
不對呀,一開始他的眼神有些躲閃,應該是知道的呀,怎么會忘了呢?可惡。
“哦,忘了沒事兒,正好老師今天提醒你了,想起來了吧?”
他稍微有些羞澀的表情,點了點頭。
氣氛很有些尷尬。他低著頭看腳尖,也不繼續往下說。我感覺自己也像個做了錯事的孩子。哎呀,怎么辦呢?他們家經濟條件蠻好的,借錢還錢天經地義,而他卻一句“忘記了”想要搪塞過去怎么行。倒不是我缺那二十塊錢,我只是覺得這小子愛占人小便宜,不講誠信,一定得教育教育。
“征文比賽三等獎獲得者,表達能力應該不賴呀!”為了緩解氣氛,我調侃了一句。“你就沒有什么要跟我說的?”
“老師,我,我,我下周帶來還你。”他結巴著說。
“好呀,做人就該像你這樣,有借有還有擔當”,為了讓他不至于太難堪,我違心說了這一句。“那咱們下周見!”作為這次談話的結束語,顯得很匆忙。
接下來的時間,我就等著,“靜等花開”很貼切。
時間晃得很快,又是一周,這天中午我在辦公室小憩,小W有些畏縮的身影出現在門口,我知道,“花開了”。接過錢,反倒是我很不好意思了,說了聲“謝謝”,他很惶恐,說了句“對不起”。我想,“對不起”三個字包含的信息量應該很大,最主要是認識到自身的問題,對自己行為的愧疚。這就夠了,任何時候,做老師的都不能把學生逼到墻角,給他自省的時間和空間就夠了。
認識到誠信的缺失,其實這也是整個社會大環境,借錢不還的事情只是個縮影,為了落實誠信的核心價值觀,后來我們在學校連續開展了誠信專題活動,有班級的主題班會,有思品課堂的誠信教育,還有道德講堂的遠安模范道德人物胡小軍事跡講座等等,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活動,那些忘記還錢的學生后來都陸陸續續還上了。深深的套路,其實是滿滿的愛呀!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