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城市社區治理有助于推進社區建設現代化。但現階段,我國在城市社區治理上存在明顯的碎片化問題,需要構建整體性的城市社區治理發展策略。
關鍵詞:城市社區治理;碎片化;社區
一、城市社區治理碎片化的主要表現
社區治理需要的是一種綜合性的治理模式,需要各參與主體的相互之間的配合和協作,是一種綜合性的運作方式,當前我國社區治理遠遠達不到國外先進社區治理模式。城市社區治理的碎片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區居委會“行政化”
由于我國社區是 “二元治理”,社區居委會被行政化工作覆蓋。街道辦事處(以下稱街道辦)是政府的派出機關,它和社區居委會是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但在實踐中,街道辦事實上被當成一級政府,它與社區居委會也變成了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但實際情況是街道辦把任務攤發給它的“下一級”——社區居委會。此外,社區還要接受上級政府部門、包括街道辦名目繁多的考核、檢查、評比,造成社區居委會事實成為了政府和街道辦的“腿”,行政化“官氣”越來越濃,與現代基層民主政治和多元化社會結構、多元化自治、治理要求極不相適應,嚴重影響了社區居民參與熱情,背離了社區民主自治的本質。
(二)社區治理主體協同機制碎片化
多元機制是社區自治必須重視的內在機制,多元參與機制通過對主體地位與關系的確定,強調多元主體的參與性,實現更具有操作性的社區治理模式并達成社區自治的長遠目標[1]。城市社區治理作為一個多元治理體系,以多維的角度,有眾多參與主體,理應是一個緊密結合的共同體,但參與社區治理的各主體之間缺少協同合作意識,相互協調配合存在一定的間隙,有明顯的條塊化分割,協同機制不完善,不健全,參與主體協同機制碎片化。
二、城市社區治理碎片化的原因
(一)社區的“二重屬性”
在我國,社區發展是由國家介入的,社區的部分資源是由政府給予的,但同時社區又是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因此,社會居委會就有了“行政組織”和“自治組織”的二重性,這就決定了我國社區治理結構的二重屬性,即管理和自治。社區自治是指社區居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和參與途徑,依法享有的對社區公共事務進行管理的權利,它是社區居民實現自我管理、教育和監督的一種基層民主形式。社區自治是我國社區建設的重要方式。現階段,社區自治遇到了瓶頸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自我監督目標難以實現。
(二)居民自治意識和能力較弱
社區居民是參與社區治理的重要主體之一,是社區治理的重要助推力。意識指導行為,社區居民因為社區治理意識淡薄,所以較少參與到社區治理之中。社區自治因缺少社區居民的廣泛參與,導致社區自治效能不佳。居民社區內在政治效能感不足,則表明其了解、關注和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動力不足,那么社區自治的開展則缺少原動力,社區自治的水平大受影響。本應該由社區居民主動參加的社區事務反而無人問津,社區自治能力欠佳,社區居民與社區治理之間存在脫節,社區居民的配合度較低、參與不足,社區自治效能不佳。現階段,居民自治制度尚未完善,未達到現代意義上的社區自治,呈現出社區治理的碎片化。
三、破解城市社區治理碎片化問題的整體性策略
(一)樹立整體性城市社區治理理念
現代型的社區理念是一種開放的、包容的、文明的、和諧的、整合的社區理念,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傳承和標記。由于地緣的局限,在特定的社區內或多或少會有相近的社區理念,社區理念指導社區建設,社區理念十分重要。因此,參與社區治理的各主體樹立現代化的社區理念,打破原有由于地域設置局限導致的思想藩籬。在社區建設中,社區治理主體需切實提升社區居民公共參與意識、強化企業的責任意識、培育開放、民主、和諧的社區文化、增強社區主體的協同合作意識。
(二)建立城市社區協商機制
多元化治理是現代化建設的一種模式和手段,是指通過圍繞一個核心價值觀,各主體相互配合,實現共建共享,以此完成對一個公共事務的治理過程。多主體之間的有效協商,有助于實現治理社區的整體性和和諧性。因此,為提升社區治理的效率,應充分正視社區治理的多元化,強化彼此之間的聯系與溝通,實現民主化、人性化協商,建立社區協商機制。在社區治理過程中,擴大多領域、多層次、多渠道的基層民主協商,建立重要情況通報制度,街道負責協調解決相關問題,社區負責做好宣傳教育、信息收集、接受申請和協調群眾等工作,并注重擴寬基層民主協商渠道。以各社區治理主體的共同努力,建立社區協調機制,推進社區治理民主協商化進程。
(三)構建整體性的社區治理體系
針對現階段社區治理是零散的、碎片化的。特此,提出構建整體性的社區治理體系。整體性治理是把無規律的、散亂的治理格局加以優化整合,整體性治理為社區建設提供體系保障。在宏觀的治理格局上,制定整體性的社區治理戰略。在治理方式上,構建大部門的管理模式。在具體的治理過程中,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科學手段,實現信息的有效傳遞,建設統一、高效的社區政務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孫清.城市社區治理的多元參與機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
作者簡介
李虹(1993—),女,漢,吉林省昌圖人,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15級行政管理專業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基層社會治理研究,湘潭大學。
(作者單位: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