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龍
摘 要:本文主要從目前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所存在的問題為出發點,深究這些問題的根結所在,把握這些問題,進行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創新模式及試點的有效性探索,充分發揮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各項功能作用,以保證各項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工作獲得絕佳的設施效果。
關鍵詞:公眾參與;環境管理;模式創新;試點;
前言
環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是我國重要的職能性部門,通過運用教育、行政、技術、法律、經濟等各種干預性手段,來控制與限制人類對于環境所造成的破壞,讓地球生態環境不再有傷疤,為人們營造一個綠色健康的生態環境及生存環境。那么,伴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性發展,工業化的日益擴大化發展,我國的生態環境可謂是千瘡百孔,氣候異常,空氣污染日益嚴重。而面對著如今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若想將環境管理工作做到全覆蓋性,我國的環境管理職能部門就需要集合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提高對公眾參與到環境管理的重視程度。但是,從我國目前的公眾參與的環境管理實際情況來看,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現實問題。因此,這就需廣大環境管理職能部門對深度挖掘這些存在與公眾參與的環境管理問題,對公眾參與之創新環境管理及其試點,進行綜合性的分析及研究。從而能夠充分發揮公眾參與的環境管理功能優勢,實施全覆蓋性的環境管理,加強對環境管理的力度,以公眾參與為導向開辟環境管理創新道路,全力以赴保護人類賴以生存與生產的生態環境,為人們營造一個最具宜居性的都市環境。
1、問題分析
1.1 法律體系不夠健全
對于公眾參與的環境管理工作來說,法律體系為其最核心的保障。但是,從我國當前公眾參與的環境管理實際情況來看,多數地區的公眾參與的環境管理工作都并未獲取相關的法律體系支持,無法保護相關公眾參與的環境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國針對于公眾參與的環境管理方面,并未出臺相關有針對性的法律條文及規章,以至于各個地區所開展的公眾參與的環境管理工作無法得到法律上強有力的支持,難以將公眾參與的環境管理各項職能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更會影響公眾參與的環境管理工作最終的實施效果。
1.2 較低的參與度
對于公眾參與的環境管理工作來說,公眾的參與度為基本動力,它是決定公眾參與的環境管理核心力量之源,是公眾參與的環境管理工作命脈之所在。但是,基于我國目前多數地區所開展的相關公眾參與的環境管理工作,從人員組成上足以表明公眾的參與度相對較低。那么,存在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多數在于我國的公眾參與之環境管理模式起步相對較晚,覆蓋面積相對較小。同時,公眾自身缺乏對環境管理的參與意識,并不能夠充分認識到他們參與到環境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價值與作用,最終導致我國目前的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工作中,公眾的參與度相對較低,難以實現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開展的最佳效果。
1.3 組織體系有待于完善
對于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來說,完善的組織體系往往起到良好的約束性作用,也是保證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基礎。那么,在我國的環境管理各項工作,多數都是政府部門占據主導位置,廣大公眾則起到輔助性作用,屬于自上而下的一種組織體系。在一定程度上,這種組織體系存在著許多的弊端,不僅會導致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工作無法高效地開展,且會產生一定的阻礙性作用。而存在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這種組織體系,它在持續性與系統性方面較為欠缺,以至于在這種陳舊的組織體系之下所開展的各項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工作,并無實質意義,難以發揮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真實的職能作用。
1.4 民間各類環保組織的發展較為遲緩
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從字面意義上來分析,是以公眾為主體的一種新型環境管理模式。那么,若想保證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充分發揮其應用的職能作用,民間的環保組織是最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載體。在一定程度上,各類民間環保組織的建立,可為是讓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變為全覆蓋性、網格化的管理模式,將各項職能作用予以優化整合,并將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的職能作用發揮到極致。但是,從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民間各類環保組織的發展較為遲緩,不僅在數量不占據一定的優勢,且一切所建立起來的民間環境保護管理組織,從他們的工作成果方面來看,所發揮的作用微乎及微。而存在著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民間各類環保組織自發性相對較強,并未得到當地政府的充分支持,以至于他們所開展的各項環境管理活動都并未得到相關的保障;其二,資金支持力度嚴重不足;其三,缺乏明確的定位。那么,從這幾個方面來分析,我國的民間各類環保組織必將呈現著緩慢的發展趨勢。
2、創新模式及試點研究
2.1 社區組建商議小組
為了能夠更好地構建起最具創新性的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社區是一個最佳的試點,也是開辟全新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的最佳路徑。我國各級地方政府需發揮著積極的干預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幫助社區組織組建起環境管理商議小組,以該商議小組作為最新的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在該商議小組中,需以民主化的監督、管理、鞠策、選舉為機制,切實地實現公眾真正獲得參與主權的新型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
2.2 完善社區商議小組的各項功能
2.2.1 環境保護宣教
基于我國目前的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所存在的幾點不足,為了能夠從根本上根除這些問題,就需從環境保護的宣教工作開始,以社區為單位,由社區商議小組自行組織向公眾開展環境保護宣教工作,以全面提升公眾對于參與到環境管理工作的認知度,調動起公眾參與到環境管理工作的積極性,以充分提升公眾的參與度,不斷壯大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隊伍。
2.2.2 公眾化管理
在該社區商議小組當中,需建立起完善的公眾化管理機制,當地的政府性部門也需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持,以保證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工作可以高質量的開展。那么,在該公眾化的管理機制當中,必須以民主化的管理為主導,政府只是起到一定的保障及扶持力度,伴有一定的政策上約束,以提升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工作的規范性,無論是各項環境管理的活動方案、決策等各項工作內容,都實行小組商議,通過民主投票來確定各項工作適宜及決策,實現真正公眾做主的、政府大力扶持的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
2.3 試點成效
通過該新型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試點的構建,該試點在這種新型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之下所開展的各項環境管理工作,可謂是獲得了公眾的一致好評,各項環境管理工作都做到了有秩序化、標準化。同時,基本可以實現全眾參與,人人都提高了對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并積極參與到各項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工作中去,各盡其責,實打實地實現全覆蓋性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從根本上維護該試點的城市環境,充分發揮了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各項職能作用。
3、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能夠構建起創新的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就需各級政府部門及社會組織提高對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工作重視程度,組建與社區商議式類似的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以將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各項優勢發揮到實處,實現全覆蓋性公眾參與式環境管理模式,為我國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作出一份努力。
參考文獻
[1]陳梅,錢新,燕容,張龍江.公眾參與環境管理的模式創新及試點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7,34(12):1147-1148.
[2]袁寶成,陳小劍,陳文亥,金勝鑫.公眾參與環境管理的模式創新及試點探討[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0(09):305-306.
[3]劉瑤,沈國森,張敏,陳慧玲,徐致遠.公眾參與環境管理的模式創新及試點探討[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9(08):311-312.
(作者單位:東莞市環境保護局橫瀝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