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信息化進程的不斷深入,個人信息的安全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根據當今社會對個人信息保護的迫切需求,我國應盡快完善相關領域立法。
《民法總則》把自然人個人信息列入民法保護的范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但是我們也應該同樣正視它所存在的不足,并期待在即將出臺的《民法分則》中有更加完善的規定。同時,其他法律部門也應該完善相應的法律制度來配套保護公民的個人信息。借鑒國外先進國家的成熟經驗,并且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制定一部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并且配合行業自律機制是解決我國目前保護個人信息問題最有效的途徑。隨著《民法總則》對保護自然人個人信息相關權利的確認,預祝我國進入個人信息保護領域相關立法的快車道。
一、.完善相關法律規范
1.在即將出臺的《民法分則》中完善個人信息保護制度
第一、明確所要保護的個人信息的內容。這是對其進行民法保護的首要問題,因為個人信息的范圍廣,種類多,《民法分則》必須準確定義個人信息,明確哪些信息是需要法律來保護的,同時根據個人信息的種類不同,制定不同的保護方式,做到有的放矢,節約司法資源;
第二、明確個人信息權。雖然《民法總則》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可以推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權事實上是存在的,但法律并未明確個人信息權,這不利于對個人信息的全面保護。個人信息權是社會個體在網絡空間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整個法律體系中的一種直接關乎個人幸福和福祉的基礎性權利。借鑒一些發達國家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成熟經驗,筆者認為,我國的個人信息權應當包括信息決定權、信息查詢權、信息更正權、信息刪除權和信息保密權;
第三、明確保護個人信息的基本原則。法律保護個人信息,應當遵循一定的原則。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原則應當包括:目的明確原則、知情同意原則、目的限制原則、信息品質原則、安全保護原則、政策公開原則、禁止泄漏原則、保存時限原則和自由流通與合法限制原則。
2 完善刑法中涉及個人信息犯罪的規定
我國《刑法》第253條第1款規定本條的保護對象是“公民”的個人信息,有學者建議將“公民”一次刪掉,保護對象擴大至外國人、無國籍人等。筆者贊同此觀點。隨著信息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企業提供網絡服務時需要收集用戶個人信息,這些公司和企業掌握著大量用戶的個人信息,它們應當承擔更重的安全保護義務。目前刑法對單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處罰情形太少,量刑幅度低,缺乏威懾力,因此,筆者認為在刑法條文修改中,應增加處罰單位犯罪的情形,適當提高量刑幅度,以使這些掌握大量公民個人信息的公司、企業對這些信息更加負責。
3 完善行政追責制度
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由于工作需求掌握著大量的個人信息,如司法系統、房產局等。今年,在安徽合肥、銅陵,江西景德鎮、宜春等地的基層政府官方網站,一些由官方主動公開的文件材料中,出現個人隱私信息泄露情況。事件經媒體披露后,上述官網陸續將涉事文件刪除或隱藏。為嚴肅處理并防止該類事件的發生,必須建立個人信息泄露事件問責制,把責任落實到個人,讓直接責任人員和主要負責任切實承擔起責任來,從而維護政府的公信力。
二、完善相關配套措施
1 在專門立法保護個人信息的同時鼓勵行業自律
良好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也離不開行業自律規范機制的協同。自律機制可與法律的外在強制機制實現互補。自律機制的靈活性能夠彌補法律滯后性的不足,同時調動行業的積極性,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律機制的作用;而法律又能彌補行業自律強制性差,行業標準不穩定的缺點。在進行專門立法保護個人信息的同時,行業自律機制也定將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國家應鼓勵行業自律機制的良性發展,健全個人信息保護規范體系。
2 成立個人信息保護專門機關
為保障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實施,許多國家或地區都設置了個人信息保護專門機關。例如,在德國,根據《聯邦數據保護法》的規定,設置了聯邦數據保護專員;在丹麥,根據《個人數據處理法》的規定,設立了信息保護局;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設立了隱私專員辦公室負責執行《隱私權法》;在我國香港地區,根據《個人資料(隱私)條例》,設置了個人資料(隱私)專員公署。
參考文獻
[1] 楊立新.人格權法專論.[ M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張才琴、齊愛民、李以.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開發利用法律制度研究[ J ].法律出版社2015.
[3] 張新剛、于波、程新黨、王保平.大數據與云計算環境下個人信息安全協同保護研究[ J ].網絡通訊安全.2016.
[4] 趙秉志.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問題研究 [ J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14.125--126.
[5] 朱柏松.隱私權概念之衍變及其損害防止立法之動向.[ J ] 法學叢刊.1989.95.
[6](英)戴恩–羅蘭德、伊麗莎白–麥克唐納,宋連斌、林一飛、呂國民譯.信息技術法 [ M ].武漢大學出版.2004.315-318.
作者簡介
宋書凡(1993),男,漢族,河南省南陽市西峽人,法律碩士,單位: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學院,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方向。
參見張才琴、齊愛民、李以:《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開發利用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57頁。
參見張才琴、齊愛民、李以:《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開發利用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42頁。
參見趙秉志:《公民個人信息刑法保護問題研究》,《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4年第1期,第 125--126頁。
參見齊愛民:《個人信息保護法研究》,載《河北法學》2008年4月,第22頁。
參見肖登輝:《行政法中的個人信息保護問題探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76頁。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法律碩士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