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YEON CHOI
摘 要:語塊教學法的創(chuàng)始人Michael Lewis認為:語言不是由傳統(tǒng)的語法和詞匯構(gòu)成,而是由許多的預制語塊組成,人們在使用語言時,使用按照一定語法規(guī)則預先編制好的語塊組合起來即可,不需要有意識地注意語法和結(jié)構(gòu),這樣就能縮短從理解到產(chǎn)出語言信息的時間,極大地提高了語言使用的正確性和流利性。這種理論對雙語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尤其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幫助學習者掌握好漢語語塊的知識,能促使他們在運用漢語時避免產(chǎn)生錯誤,有效地提升他們的語言學習效果。
關(guān)鍵詞:語塊理論;對外漢語教學;融入實踐
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孔子學院外國分校的建立,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對漢語學習充滿了興趣,他們經(jīng)過系統(tǒng)的漢語學習,掌握了大量的漢語詞匯和語法知識,可是在與中國人交流時,還是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表達不流暢、前言不搭后語等現(xiàn)象。究其原因,在于中國漢語言博大精深,同樣的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下會產(chǎn)生不同的釋義,語塊教學法的出現(xiàn),改變了這種現(xiàn)狀。
一、語塊理論簡介
“預制語塊”的概念最早是由Becker于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率先提出來的。它指英語表述中特殊的多詞詞匯結(jié)合的現(xiàn)象,介于語法、詞匯之間,通常是一種固定的或半固定的、模式化的塊狀結(jié)構(gòu)。語塊理論傳入中國后,許多語言方面的學者都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并發(fā)表了不少的研究成果,對學習第二語言者的習得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促使他們的語言使用更加流利、準確。
二、語塊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融入實踐
(一)整體性
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對于一些使用頻率比較高卻不是傳統(tǒng)的固定短語組合,都可以將其看成漢語的語塊,例如:“這個世界既是屬于我們的,也是屬于你們年青人的”。在上面這句話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意識到“既是……也是”是一種整體性的語塊,鼓勵他們學會、記住并能靈活運用。另外,漢語言在表達的時候經(jīng)常會用到一些特殊的句式,比如:對字句、把字句、被字句、比字句,等等,這些特殊句式對于外國友人來說,比較難以掌握。因此,對外漢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強化這類特殊句式的教授,讓漢語言初學者明確這些特殊句式中“對……”、“把……”、“被……”、“比……”和其他詞語構(gòu)成的整體性語塊,培養(yǎng)他們的語塊意識,促使他們學會這些特殊的語塊句式。
(二)準確性
語塊具有約定俗成和規(guī)范化的特征,能夠表現(xiàn)出一個民族在日常語言方面的習慣。對于漢語言初學者來說,把握語塊的準確性,掌握大量的語塊素材,對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尤其是中國從古自今流傳下來的一些固定的成語和俗語,教師必須教學初學者這些成語和俗語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避免他們在使用中造成偏誤。比如我遇到一個外國留學生對我說:“我今天中午看到你在食堂吃飯的樣子,真是狼吞虎咽、囫圇吞棗啊!”這句話中的成語“囫圇吞棗”就具有特殊的內(nèi)涵,這個留學生沒有弄清其文化內(nèi)涵,說出來的話就造成了偏誤。此外,在平時的學習中,我還發(fā)現(xiàn),許多初學者對中國漢語言固定順序的語塊掌握得不是很好,比如表稱呼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阿姨”、“伯仲叔季”;表方位的“前后左右”、“里里外外”、“東南西北”等,教師必須引導他們強行記憶,掌握固定的順序,促使他們在語言表達的時候做到準確、流暢。
(三)類推性
許多漢語言的學習者在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掌握了較多的語塊模式,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他們對固定框架類的語塊中進行插入模仿或類推。比如:“做事情要有始有終”、“說話要有理有據(jù)”,在這兩句話里“有……有……”就是一個固定框架語塊,有兩種含義,一種應插入反義詞語,表示兼有兩個方面兼意義;另一種應插入同義詞語,用來強調(diào)特定的方面。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習者對其中插入部分進行模仿或類推。此外,固定框架語塊還有:“愛……不……”、“不……不……”、“……天……地”、“越……越……”,等等。
(四)連貫性
漢語言學習者理解并掌握漢語語塊的整體性、準確型和類推性之后,教師就應該培養(yǎng)他們在語言表達方面的連貫性了。因為如果一個人在語言表達中出現(xiàn)較長時間的停頓,就會影響所要表達語言的流暢性和連貫性,影響到傾聽者。所以,對外漢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學生理解語塊意義基礎上,讓他們反復地進行機械式記憶,并不斷地進行鞏固練習,促使他們在語言表達時更流暢、更連貫。
總結(jié):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隨著語塊理論的傳入,教師在語塊教學法的指引下,將漢語語塊融入到對外漢語教學之中,能有效提高對外漢語的教學效率。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對學生強調(diào)漢語語塊的整體性,促使他們把握漢語語塊的準確性,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固定框架語塊插入的字詞進行模仿和類推,并強化他們的機械記憶,讓他們在反復的練習中不斷促進漢語言表達的流暢性和連貫性,提高對外漢語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高姍姍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語塊教學[J] 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 2017(34)
[2]衛(wèi)瑋 對外漢語教學中語塊教學策略研究[J] 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 2017 16(05)
作者簡介
HOYEON CHOI(1988-),女,國際:韓國 職稱:碩士研究生,學歷: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學、漢語教材比較研究。
(作者單位: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