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尼措
在雪域高原;在這艱苦教學環境;在我們藏區學校,要教好藏區孩子取得好效果和好成績,我們必須動腦筋,下一點真功夫才行。小學《課程標準》指出:“當前素質教育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要目的。”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語文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主陣地,漢語文更是如此。在教學實踐中,應如何充分利用這個主陣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潛能,讓漢語文課堂綻放創新之花呢?
一、引領求異思維 激活創新靈感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求異思維又叫發散思維,是從多方面、多角度、以分析探索的方式去思考,以求得帶來新穎思維結果的一種思維方式。我在教學中針對學生原有基礎知識和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對學生求異思維能力的培養。如《草船借箭》這篇文章,當學習到“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發問:“同學們,周瑜是怎樣長嘆一聲的?”這個也唉,那個也唉,一時間教室里充滿了唉聲嘆氣的聲音。我趁機追問:“周瑜,你為什么唉聲嘆氣?”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我周瑜自認為足智多謀,但與諸葛亮相比,真是差遠了!我感到很自卑。”有的說:“我自認為自己挺有才,很了不起,沒想到諸葛亮比我更厲害,我輸得心服口服。”……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抓住這樣瞬間的亮點,巧妙引導,讓學生展示內心的獨特體驗,不但能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而且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鼓勵挑戰權威 點燃創新火花
挑戰權威,就是不盲從書本和權威的結論。在漢語文課堂教學中,我經常鼓勵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看法,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即將接近尾聲,有個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我覺得課文中‘借字用得不恰當,應該為‘騙字。因為借要征得別人的同意,用過后要物歸原主。而文中諸葛亮從曹操那兒得到十萬支箭,既沒有征得曹操的同意,更不會歸還。所以應該改為‘騙。”頓時,教室里鴉雀無聲,一雙雙疑惑的眼睛在望著我,我知道孩子們在期待著老師的答案。這是一個多么好的機會,我真是高興極了,我裝作滿臉疑惑的樣子問:“同學們,現在老師也不知道用‘借好還是用‘騙好,你們能幫一幫老師嗎?”這時,教室里像炸開了鍋,小組間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敢于向權威挑戰,向課本挑戰,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這種精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盡管他們的看法不夠成熟、不夠正確、不夠完善,甚至還很幼稚,但是他們的表現卻體現了向權威挑戰的勇氣,閃爍著創新的火花。
三、因時因勢利導 展開想象翅膀
想象是形象思維的中心環節,想象的發展有利于創造思維的形成。大量教學實踐告訴我們,當今小學生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蘊含著極大的創新潛能。教學中,我們要因時因勢利導,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種有利因素,積極培育學生的想象力。如《游園不值》這首詩,學習“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詩句時,學生理解了詩句之后,我因勢利導:“同學們,假如你是詩人,看到這枝怒放的紅墻,你會想到園內的景色怎么樣?”……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有的說:“ 園內的小草發芽了,就像那碧綠的地毯;柳樹也伸展著嫩綠的枝條,象少女的秀發迎風飄舞。”有的說:“樹上的鳥兒在枝頭歡迎地唱著歌,呼朋引伴,欣賞著美好的春色。”學生紛紛插上想象的翅膀,盡情地馳騁。在愉快的學習中既豐富了知識,又鍛煉了想象力,在想象中綻開了創新之花。
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組織辯論會,引導學生編故事,設計廣告語,自編導游詞等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駕馭課堂教學實踐中:要用好靈感,用情游走于課堂,必須打開學生思維想象的翅膀。想象帶給我們驚喜;想象帶給教師和學生新的發展空間;想象帶給小學漢語文教學一片新天地;想象帶給小學漢語文教學從“少慢差費”走向“多快好省”的一條新途徑,這就是想象的魅力,不信,你試一試?
(作者單位:四川省阿壩州若爾蓋縣班佑完全寄宿制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