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環
摘 要:群際威脅指在社會群體情境下,一個群體感受到來自另一個群體在資源、信念和價值觀等方面產生的排擠其自身存在、發展和目標的威脅,導致內群體對外群體產生消極的刻板印象和行為。本文梳理了群際威脅的理論來源和內容的相關研究,相關研究包括群際威脅的類型;不同群際威脅類型喚起的情緒差異及其對個體自尊、集體自尊的影響;群體認同威脅對群際威脅的預測及其對群體偏見和攻擊行為的影響。
關鍵詞:群際威脅;自尊;攻擊行為
1.現實群際威脅和象征群際威脅理論來源
個體組成社會群體后形成群體的資源,信念,價值觀和行為等特征后有可能會威脅到另一個群體的發展和生存,研究者整合不同的理論研究和威脅自身特點,把群際威脅分為不同類型,包括現實威脅、象征威脅、文化威脅、社會認同威脅、和群體自尊威脅。【1】 雖然不同研究劃分的群際威脅類型的名稱不同,但不同的群際威脅類型中存在內容的交叉。現在大多數群際威脅研究通常把群際威脅劃分成現實威脅和象征威脅。Sherif提出的現實群體沖突理論是最早開始思考現實群際威脅因素對群體關系影響的理論,他通過實驗研究發現群體間存在資源競爭時會損害群體利益,從而產生群體間的消極態度。Jackson的研究將現實威脅的內涵進一步擴大,定義為所有威脅到群體或群體成員主觀知覺到的現實利益的因素都可以歸為現實威脅,包括經濟政治、經濟、身份和人身安全等。現實群際威脅卻不能解決群體間在沒有主觀現實利益沖突下消極刻板印象的產生,而為非現實威脅提供另一條解釋途徑的是象征種族主義。象征種族主義理論國外研究表明黑人和白人之間種族沖突和刻板印象是白人和黑人所持有的信念和價值觀不同導致而不是認為黑人生物學劣勢觀念。經過后續研究豐富,一般情況下研究者將象征群際威脅定義為由于群體之間在道德、價值觀、社會標準、觀念和社會態度等方面不同而導致群體成員感知到外群體的威脅。【1】
2.群際威脅相關研究
網絡上經常會出現諸如“南海爭端”或者“中國游客出國旅游被曝素質低下”等新聞,這些都可以統稱為群際威脅。但通過分析得知類似的這兩種新聞屬于不同的群際威脅類型,不同的群際威脅水平也不盡相同。現實威脅類型喚起群體的憤怒情緒,象征威脅情緒喚起群體自卑情緒。不同的群際威脅類型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情緒的喚起在群際威脅影響集體自尊過程中起中介作用。并且高、低現實威脅在集體自尊得分上存在顯著差異,而象征威脅組高、低兩個水平在集體自尊的份上沒有差異。【2】 這也證明了不同群際威脅類型引起的情緒體驗不同,對集體自尊產生不同的影響,現實威脅喚起憤怒情緒且水平越高自尊水平越高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象征群際威脅喚起自卑情緒,降低群體自尊水平并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
群際威脅類型在影響個體自尊的過程中受到群體認同的前因變量的影響。群體認同對個體自尊的影響不一定是促進的,當群體收到另一個群體的消極評價時,群體認同低于個人認同,個體會拉開自己與群體的距離,努力提高個人認同從而提升個體自尊。當低地位的群體成員感受到群體邊界透明時,為維持整體自尊會出現對另一個群體的偏好,從而降低了威脅感。已有研究結果表明,城市人口感受到的群體認同感要高于農村人口,群際威脅感低于農村人口;群體認同能正向預測現實威脅和象征威脅;城市人口的群體認同產生了更高的集體自尊并部分通過集體自尊的中介作用抑制了部分威脅感。【3】
群際威脅會產生群際之間的歸因偏誤,對外群體的行為進行消極評價。偏見來源于群體類別化,人們基于不完全了解的基礎上產生的不易改變的厭惡感,這種厭惡感可以直接針對整個群體,或針對屬于該群體的個體。Stephan以一個整合的視角提出了整合威脅模型把群際威脅分為四類:現實威脅、象征威脅、群際焦慮和消極刻板印象。Bizman 和Yinon根據威脅把整合威脅理論中的四類威脅對于內群體的作用劃分為兩個水平:群際水平的威脅和人際水平的威脅。群際水平的威脅包括現實威脅和象征威脅,強調威脅對內群體整體的影響;人際水平的威脅包括群際焦慮和消極刻板印象,強調威脅對內群體成員個體的影響。從群體關系的角度來看,群際焦慮和消極刻板印象更強調群體中個體水平的反應,對群體水平的威脅有進一步加工或影響的作用,因此,很多研究者更傾向于將兩者作為影響威脅對偏見作用大小的因素,而非引起群體偏見的原因。
恐懼管理理論認為,內群體個體感知到外群體的資源威脅時,會產生競爭和自我保護的動機,從而導致群際沖突。不同類型的群際威脅與攻擊行為的國內研究中發現,現實威脅能顯著正向預測攻擊,換句話說,體驗到的威脅感越高,其攻擊水平越高。而象征威脅感不能顯著預測攻擊性,象征威脅是群體之間在道德、價值觀、社會標準、觀念和社會態度等方面不同而導致群體成員感知到外群體的威脅,所以在后續象征威脅類型對偏見和攻擊行為的影響研究中,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進行研究。
總結梳理以往研究發現群際威脅理論研究大都有關于群體認同、情緒喚起、社會偏見、攻擊行為,個體自尊和集體自尊,而群際威脅是廣泛影響著社會發展和進步,個體和群際間的和諧影響著社會的和諧。在今后有關群際威脅理論研究中,研究者應該不斷拓展理論的應用領域和探索群際威脅與其他影響變量的作用機制和路徑,從而清晰和明了群際威脅理論的內涵和發展,更好的服務社會。
參考文獻
[1]張婍,馮江平,王二平.群際威脅的分類及其對群體偏見的影響[J].心理科學進展,2009,17(02):473-480.
[2]呂行,鐘年,田波,舒首立.不同群際威脅類型對集體自尊的影響:憤怒和自卑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學,2017,40(03):632-637.
[3]鄒珉玥,孫永健,趙玉芳.群體認同預測群際威脅:個體自尊與集體自尊的作用[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3(04):4-9.
[4]劉明紅,徐建秀,趙玉芳.群際威脅與攻擊行為的關系: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J].心理技術與應用,2017,5(05):274-280.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