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琴
摘 要:少數民族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勞作過程中形成的生活習慣的提升。在現代全球化的背景下已經發生巨大變化,文化變遷成為一種發展必然的趨勢。因此,以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為例,通過對少數民族服飾文化變遷的深入討論,意識到民族服飾文化隨著時代的變遷以及在現代化推動下所處地位。認識和把握少數民族文化變遷的應然狀態,也將有助于為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文化變遷;民族服飾;現代化
引言:當今世界,時代發展的特征出現多樣化,經濟一體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信息速遞化。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被強勢現代文化的攻擊下,面臨巨大的沖擊,社會文化呈現出多樣化、流變性和斷裂性,同時也帶來了民族文化生存訴求和身份認同危機,外來文化價值觀念在改變人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改變原有的民族傳統價值,造成民族精神家園的迷失[1]。通過文化變遷角度來看待當今現代化與傳統文化矛盾,文化變遷理論指導下來探究少數民族文化應然現狀的原因,為指導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繼承的對策提供一定參考。
一、少數民族服飾文化內涵
少數民族服飾作為民族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結晶。在今天看來,少數民族傳統服飾所蘊藏的文化價值與審美心理與我們現在所接觸并習慣的時代文化心理是有差異的,它所帶來的歷史的聯想和差異性的文化聯想正是它的魅力所在,這也是文化多元化一個不可忽視的資源[2]。
二、元江少數民族服飾文化變遷現狀
(一)服飾功能的此消彼長
人類創作服飾的最初目的是遮蔽身體保護自身,當這一生理功能得到滿足時人們則開始追求服飾的審美功能和社會功能。通過走訪發現元江少數民族服飾穿著大體呈現兩極化的服飾文化現象,在兩極化現象中又存在著交錯復雜的文化流變因素。日常生活中已不見民族傳統服飾的蹤影,他們對本民族服飾也不夠了解,服飾文化的留存出現空白。雖然會出現民族服飾已經很少人穿,但是還存在民族服飾日常生活異化。人們或者是穿著漢族的服飾,但是依然會帶著民族服飾中自己喜愛的頭飾,或者在現代流行的裙子下配一雙民族特色明顯的繡鞋。追求審美和社會功能,會使民族服飾文化逐漸退出人們的視線。但是在一些傳統節日或是婚喪嫁娶重大紅白喜事時,民族服飾又發出耀眼光彩。
(二)年齡層次分明比較明顯
面對傳統民族服飾,同樣也是呈現年輕人鮮少人會著民族服飾,30歲以下的年輕一代普遍穿著現代漢裝,對民族服飾的傳統手工藝文化、服飾隱含的圖騰等文化知之甚少,雖然絕大部分人們都至少有一套自己的民族服裝,但的服飾都是購買的,也有母親為自己制作服飾的,只是因為純手工服飾制作比較繁瑣,數量很少。年長人因習慣或是對本民族文化的守望還是堅守著民族服飾,且一部分人對服飾的紋樣及其文化內涵還有了解。
(三)地域分布的制約與推動
位于偏遠落后地區的少數民族人們,經濟比較落后,人們關注于自身的生活狀態,他們往往根據需要選擇對自己更為有利的現代文明。中心發達地區的少數民族,日常生活服飾與全國其他地區沒有很大差別,少數民族傳統服飾逐漸退出人們的日常生活范圍。但是,這一地區人們的文化程度相對較高,人們對民族文化的了解也比較高,大多有保護本民族傳統服飾的意識。
三、民族服飾文化變遷思考
(一)民族服飾文化會以元素形式被現代服飾文化所包容
喬納森·弗里德曼說“文化變遷的社會情境對理解變遷本質是有幫助的[3]。”民族服飾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不管是走得慢亦或快都會以特有的元素符號呈現在現代服飾文化中。相反民族服飾因其獨特,具有很強的排他性,在現如今各民族交往密切,各文化相互融合的趨勢下,少數民族文化難以存活下去,但是,少數民族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因此,完全拋棄其文化內涵,也不太可能,民族服飾元素的存在,才使得民族服飾大放光彩。
(二)民族服飾文化變遷是現代化表現之一
現代化進程既給民族服飾文化帶來了新的活力同時也造成了傳統文化的衰落。生活環境在改變,以漢族文化模式為主體的生活方式。改變了原有的生活方式,家庭結構改變也在適應現代化生活。這種改變都是現代化帶來的,因此也是現代化的一種表現。
(三)面對民族文化變遷應持以積極樂觀心態
面對民族文化的傳承現狀的不樂觀,擔憂民族文化的消亡。現代化就像篩子,民族文化自身會以它獨有的方式存在。就像那路傣族村即使沒有文字,但是在村子人們還是會以傣語交流,即使常年在外的游子,總有落葉歸根時刻。哈尼族常年居住在半山腰,因為自然災害,搬遷到山腳,房屋建筑設計雖有哈尼文化,卻也掩蓋不了現代文明的氣息。傳承民族文化的主體并沒有強烈的愿望,客體也隨著時間的流走披上現代外衣。民族文化的傳承在一定程度上是需要與現代化相抗衡。民族文化也逃脫不了這樣的命運,無需抱怨指責孰對孰錯。始終相信民族文化會以獨具魅力的形式出現在這個世界。還有一代接一代致力于研究少數民族文化的學者,創新少數民族文化的改革者。
四、結語
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對每個人在對傳承少數民族文化進行思考時,都有普遍的認同:民族文化在現代化社會進程中逐漸消亡,主流文化正在逐步吞噬著少數民族文化。但正是因為不同民族文化的匯合,人類文明才如此燦爛。民族文化變遷推動了現代化的進程,時代在進步,卻也不能讓民族文化停留在過去,文化變遷也是社會內在變遷的動力,一味讓民族文化保持其原樣,在現代化的背景中是做不到的不能盲目讓民族文化遠離現代化,也不能將民族文化急切推向現代化。總之,對于少數民族文化傳承,我們更應該去站在少數民族主體的立場了解其需求,少數民族主體沒有內驅力傳承文化也就是紙上談兵。
參考文獻
[1] 楊增和.全球文化流變中的民族文化身份訴求:評鄧楠 《全球化語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認同》[J]. 世界文學評論,2007(2):305.
[2] 華梅,紀向宏服飾與節俗[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0
[3](美)喬納森·弗坐德曼著,郭建如譯、高丙中校文化認同與全球性過程[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作者單位:云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