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色彩作為中國繪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傳統的色彩觀念一直影響著古今的寫意人物畫家。自西方繪畫的融入,畫家們漸漸地接受和理解了西方的色彩觀念,并開始有意識的將顏色運用在作品當中。畫家開始在繼承傳統繪畫的色彩觀念的同時吸收西方藝術、民間藝術等的色彩。
關鍵詞:當代;寫意人物畫;色彩
一、當代寫意人物畫色彩觀念的概況
(一)寫意人物畫中傳統色彩觀念的繼承
傳統的色彩觀念不僅局限于我們現在所理解的“顏色”,墨色也是顏色種類的一種,在創作時,我們不能單獨的研究顏色之間的關系,色與墨的結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中,關于用色,就有“運墨而五色具”的說法,“焦、濃、重、淡、清”這五種都是墨色,不同的顏料與這五種墨色混合所呈現的顏色也不同。比如,在繪畫中我們常用到的就有:赭墨,指的是赭石加墨所融合形成的顏色。赭石與焦墨至清墨五種墨色混合出來的顏色不同,作品中所需也不同。在當代的作品當中,寫意人物畫家們受傳統的影響較大,所呈現的面貌是:筆墨寫意性和作品的哲學性。所以,我們繼承傳統色彩觀念,就要重視墨色與其他色彩的混合,以及墨色本身在作品中的運用。
(二)寫意人物畫色彩觀的發展
在當代寫意人物畫不停進步的時候,它所呈現的面貌是:用色的豐富性和形式與技法的創新性。色彩是根據觀念的進步而去不停發展的。畫家們從各個方面來對寫意人物畫的色彩進行發展,除對傳統筆墨和傳統哲學色彩的繼承外,還要注意西方繪畫色彩的融入,傳統民間色彩的借鑒。發展寫意人物畫色彩還要注意在技法上的探索,一是從材料上進行突破,對國畫材料創新運用;二是題材上的轉變,我通過對不同題材的探索來借鑒其中在色彩部分的優秀部分,將其運用在自己的創作當中;最后是從形式上對色彩進行發展。迄今為止,發展到現在的寫意人物畫色彩觀是在繼承傳統之后,又去與西方和民間的優秀部分、民間藝術不停融合的成果,并從材料、形式等方面進行創新,以此來發展寫意人物畫的色彩觀。
二、當代寫意人物畫色彩觀的形成緣由
(一)傳統繪畫中色彩文化的影響
1、傳統色彩的情感象征和內涵
正如我們所探究,不一樣的色彩所傳達的感情有異,使用在畫面當中的給觀看者的感受也不一樣。色彩運用的情感象征直接影響到了我們作品所表達的內涵,比如說到紅色,我們想到的情感有:熱情、活躍、愛情等;提到綠色,我們便會聯想到:自然、和平、清新等;提到黑色,我們就會感受到:神秘、嚴肅、壓力的氣勢。以及不同顏色的組合在畫面所傳達的情感象征也不同,正是如此,而我們在創作時,顏色在畫面中的運用就會顯得格外重要。
比如秦始皇時期,他受戰國時期“五德相勝”說法的影響,“五德”是指金、木、土、水、火五種德行,不同的顏色對應不同的德行,白對金,青對木,黃對土,黑對水,紅對火。秦始皇認為他是代表了“水德”,周代表了“火德”,它打敗了周,則是“黑”色戰勝了“紅”色,所以,秦始皇統治時期大量的使用黑色。眾所周知,秦始皇的統治是殘暴、血腥的,由于黑色代表的情感是壓力和嚴肅,恰好與他的統治手段相呼應。所以,如果我們在現在畫面中大量使用黑色的話,就是想給人營造一種恐怖壓抑的感覺。
由此可以看出,不同色彩具有特殊的情感象征和豐富內涵。我們在進行創作的時候,畫面當中色彩的運用和組合也是我們需要仔細斟酌的重要部分。
2、傳統哲學對寫意人物畫色彩的影響
傳統哲學對寫意人物畫的色彩觀念也是有極大影響的,周朝時期,儒家思想得到發展,直至今日,儒家具有等級制度的色彩觀念仍然極深的影響著我們。比如:皇帝登基時的“黃袍加身”,由此可以得出,在古代,黃色不是一般平民百姓可以使用的顏色,只供皇帝一人使用,以此來表示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利和無人比擬的尊貴地位。當時民間有這樣的條款:庶民和女人不能用黑、黃、紅、青,甚至淡色去做衣服,這就是儒家等級色彩的充分體現。除此之外,綠色也是一般人不會去使用的顏色,因為在當時綠色在儒家思想當中是“賤色”,給囚犯帶上綠巾甚至是一種侮辱和罪罰。直到西方色彩觀念融入之后,綠色逐漸以和平、自然的含義被人們接受。這也是傳統色彩觀念在西方藝術影響下進步的部分。
唐宋過后,道家的哲學思想崛起,水墨文人畫由此生出,受到文人士大夫的極大歡迎。道家的哲學思想是以“虛”、“無”、“空”為主,所以,運用在繪畫當中就是素凈的“黑白”。文人畫興起以后,迅速占據了畫壇的主導地位,王維等畫家受深其影響,有了“墨分五色”、“水墨為上”等說法,使得畫作不單單是審美的需求,反而有了哲學思想。直到今天,很大一部分畫家繼承了文人畫的哲學思想和筆墨情趣,并加以發展。
寫意人物畫不停發展的同時,我們應該重視傳統色彩觀念對我們現如今的影響。摒棄不先進、有問題的觀點,保留先進、有意義的觀點,在繼承傳統的同時,去吸收和借鑒現代、新穎、進步的色彩觀念,以此來提高自身創作作品的水平。
(二)西方繪畫色彩的融入
隨著西方繪畫的傳入,西方的色彩理念在各個院校中得到了普及,并有了一定的認可度,我國的畫家們理解了西方藝術的色彩藝術,并受其影響。
他們開始重視色彩的地位,西方藝術里的明度、冷暖、和互補色都有意識的運用在創作之中,使其不僅僅是黑白的展現,使顏色在當中極大的呈現。在改革開放和西方文化的沖擊下,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當代寫意人物畫的中青年畫家們在繼承傳統繪畫色彩藝術的同時接受了西方色彩藝術的優秀部分,呈現了一種“百花齊放”的狀態。
其中,畫家田黎明收到了西方印象派的啟發,印象派的風格特點是對客觀事物的色彩和光線進行研究,但是他并不是單純的按照客觀實際來在作品中展現“光”和“色”,而是根據畫家自身對光源的理解,根據意境來創作。田黎明突破了以墨為主的特點,大膽的將色彩運用到畫面當中,以平涂的的手法處理光源,使得色彩以水墨的感覺呈現出來,給觀賞者營造了一種朦朦朧朧的世界。田黎明作品的色彩表達了一種獨特的審美,充分的展現了個人特別的藝術氣質。
以他的作品《都市午餐》為例,整體觀看他的作品,給我們之中光跡斑駁的感覺,這幅畫中主要運用了淡淡的藍色和淺淺的橙色來進行一些對比,通過淺淡的墨跡和色彩來進行組合。畫面當中的女孩端坐在擺滿食物的餐桌面前,正如他的畫一樣,畫中的姑娘就像我們身邊鄰家女孩一樣親切,樸素。作品的名稱是《城市午餐》,畫面呈現的卻是鄉村的寧靜與平和,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切實感受到了和諧共處,體現了畫家向往農村、對城市的抵觸態度。
西方繪畫中有著值得學習的部分,中國傳統寫意畫更有值得傳承的部分,在畢業創作當中,在繼承傳統的過程中不斷的借鑒西方優秀文化,與其結合,從而創新出更具特色的寫意人物畫。
(三)傳統民間色彩的借鑒
民間藝術的顏色在當代亦然影響著中國寫意人物畫的創作。民間藝術年畫的藝術特點就是喜歡用顏色鮮亮、純度較高的顏色來繪制圖案,以此來表現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首先,民間的藝術就是大眾所接受和推崇的藝術,它有著獨特的魅力和以娛樂為目的的價值取向,其次,它與繪畫的起源“游戲說”不謀而合,民間藝術只是滿足審美需要而不帶有功利性。
以畫家周京新的作品《水滸人物》為例,他作品吸收了民間藝術年畫色彩的特點,人物服飾略施紅色,顯得活潑可愛。也吸取了年畫娃娃的造型,使得它的寫意人物畫有了一定的趣味性。
當代畫家們在寫意人物畫中對民間藝術的借鑒和吸收,使其的發展又添加了民族的特性,使當代寫意人物畫色彩有了一定的進步,不失為探索和突破寫意人物畫色彩觀念的一條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朱翠翠.淺析中國山水畫色彩的應用與情感表達[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4.
[2]韓娜.寫意人物畫筆墨語言的形成和發展[D].日照:曲阜師范大學,2015.
[3]龔文倩.論當代工筆重彩人物畫的線與色[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
[4]李潤澤.后郎靜山時代的中國山水集錦攝影[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5.
[5]邵維聰,薛曉茜.當代寫意人物畫色彩研究[D].慶陽:隴東學院,2013.
[6]王慧.淺析當代寫意人物畫當中的色彩觀[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6.
[7]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8]劉莉.色彩運用在馮遠寫意人物畫中的情感體現.[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15.
[9]楊健吾.明代中國民間的色彩民俗[J].天府新論,2004(4):87-91.
[10]金長征.繪畫色彩的情感表現[J].美術大觀,2013(5):50-50.
作者簡介
肖一凡(1995-),女,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17級研究生,專業為國畫寫意人物,研究方向為中國畫。
(作者單位:河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