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雯
摘 要:水稻作為我國三大主食之一,它的產量以及質量將嚴重影響到我國糧食結構和糧食供應量的變化。而我國人口數量排名世界第一,所以如何利用日漸縮小的耕地面積為更多的人提供糧食成為我國一項重要的亟待解決的技術突破問題。
關鍵詞:水稻高產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
近年來我國水稻的產量較之前而言有了較大的提升,但是立足于栽培實際情況而言,我國的水稻高產栽培技術還有待突破。其次水稻是我國的傳統農作物,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一直在持續,但從未真正的成功過,所以接下來本文就如何提升水稻高產栽培技術以及如何做好病蟲害防治方面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議。
一、水稻高產栽培的技術要點分析
1.選擇合適的種子播種。種植水稻的第一步就是要選取適宜本地土壤和氣候的種子,并且需要質量較為優良的種子。由遺傳定律可以知道優良種子培育出來的后代,優良性狀的比例會大大增加,而且水稻的品種不同其種植的地方也會有差異,因為水稻對氣候和土壤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所以選擇種子的前提,要考慮好它對生長環境的適應情況,還有自身的品質問題。
2.水稻的育苗處理。目前我國的水稻種植法大多數為移栽水稻種植法,這就對水稻的育種有較高的要求。水稻移栽法顧名思義就是將育苗工作先做好,然后再移栽到其他的田地里面。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保證在移栽的過程中水稻不會遭受破壞呢?有兩個關鍵點需要注意:第一是育苗地點的選擇,育苗地點必須平坦,并且地勢要高,保證有良好的滲水性,并且高地勢的土壤不含或者含有較少的鹽堿,對幼苗根部的傷害較小;第二就是育苗溫度的控制,種子的發芽和生長,都離不開溫度的把控。溫度過熱不利于育苗的成長,過冷容易育苗凍死。因而,在處理水稻的育苗時,一定要把握好溫度,選擇好地點。
3.水稻的播種。水稻的播種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移栽水稻播種法,另一種是直接水稻播種法。我國以第一種播種法為主,因為實踐證明第一種播種法可以帶來更高的水稻產量,并且有利于進行田間管理。因為移栽水稻法是通過人工或者插秧機將水稻苗有序的插列在田間,而直接水稻法比較簡單,就是將發芽好了的谷子直接拋灑在田間,這樣會使得一些谷物沒有得到好的呵護而死亡,造成種子的浪費和田地資源利用的不充分,也會使長出來的水稻的位置雜亂無章,對田間的管理工作也容易造成很大的阻礙。由此我們可知,水稻的播種最好選取移栽水稻播種法,科學的播種水稻,才能有更好的收成。
4.水稻的灌溉。從水稻的命名我們就可以知道種植水稻需要大量的水資源,而且水量和水質對于水稻培養的好壞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也是為什么水稻只能種植在我國東部,而對于降水量稀少的西部地區不利于水稻種植的原因。因此,在水稻的成長期間要保證水田間的水分充足,保證水稻苗可以獲得足夠的維持生長的物質。但水量也不可過多,因為水稻苗的根也是需要呼吸的,如果水將苗根全部覆蓋,苗根就只能進行無氧呼吸,之后會生成大量的酒精,而酒精可以殺死根部的細胞,從而使得水稻苗面臨死亡的風險。
5.水稻的施肥。水稻之所以要進行施肥處理是因為要保證水稻后期生長的動力和營養物質充足,避免出現“營養不良”的癥狀,導致最后谷物長的不飽滿。但施肥也要注意避免兩個極端,第一就是施肥過量。水稻的種植過程中,如果施肥過量,會使得水中的肥料濃度過大,會有燒苗現象的產生。第二就是施肥不夠。種植水稻時,如果施肥的量不夠,稻苗的生長過程中難以得到所需的營養物質,最終導致產量跟不上,出現少產的現象。關于施肥的量度控制需要根據水稻的實際生長情況做出分析,對肥料以及肥量的比例做出相應的調整,另外種植水稻的水田的土壤鹽堿度、酸堿度等都要作為施肥用量的參考依據,力爭給水稻提供全方位的營養保障。
二、做好害蟲防治方面的工作的建議
1.水稻害蟲和病害的種類。水稻害蟲和病害的種類繁多,要想解決害蟲和病害方面的問題就要對各種常見的種類有著詳細的了解,之后在遇到有病害和害蟲出現時可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并且對癥下藥,及時對病蟲和病害進行有針對性根治。以下是筆者總結的幾種較為常見的病蟲和病害的防治方法:第一種是葉稻瘟,一旦發現有病斑出現最好使用100g、濃度為20%的三環唑可濕性粉劑加水45kg后進行噴霧;第二種是白葉枯等細菌性病毒,一旦發現有病斑,果斷建議使用100g、濃度為25%的川化018可濕性粉劑兌水45kg噴霧;第三種是稻飛虱,稻飛虱主要是吸取植物的汁液,最終導致植株發黃,影響其產量,可以用100g、濃度為25%的速滅威可濕性粉劑兌水45kg將其除去。還有許多種類的水稻害蟲,我舉出的只是冰山一角,大學專門還有開設一門水稻害蟲和病害種類研究的專業,且有專門的書籍供有需要的人參考。
2.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化學防治近年來一直被人們抵制,因為雖然它會使水稻看起來沒有蟲害的侵犯,但使用它對我們人體會構成巨大的傷害。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型的生物殺蟲藥水已經將對人體健康的危害降到了最低,由此可見,民眾可以不再盲目的抵制。而相較于化學防治而言生物防治更能被大多數人接受,但研發出較好的生物防治措施較難,主要是由于對于生物方面的知識和培育的技巧要有很深刻的認識,而且還要通過大量的實踐證明其是否可以有效防治病蟲害。比如聞名世界的泰國大米就是使用在水稻田間養殖青蛙,通過自然界定律青蛙捉害蟲,進而達到有效防止病蟲害的目的。所以泰國種植出的大米都是純天然,有助于人體的健康。
3.田間管理。合理的田間管理可以有效抑制水稻的發病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播種者的水稻防護工作強度。科學的田間管理包括施肥、除草以及灌溉等等。水稻對于肥料的要求比較嚴格,特別是鉀肥、磷肥和氮肥的使用要控制好用量。除草工作一定要做好,因為雜草會與水稻搶奪營養物質,所以雜草的存在勢必會影響水稻的正常發育。如果人工除草不方便可以適量的使用藥物除草,但務必一定要除草!關于灌溉并不是水越多越好,也要控制好用量,不然水稻也會被“淹死”的。對于水稻的培養要細心,不可馬馬虎虎,在種植期間的任意一次松懈都有可能使心血付諸東流,畢竟水稻的生命力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頑強,它也有它的致命點。
三、結語
我國是人口大國,為億萬百姓提供充足的糧食是國家領導人和黨的責任。總之,我們要始終保持創新思維,研發更多的水稻高產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的辦法,才能應對農作物產量日益減少的現狀,我國才能實現全面奔小康。
參考文獻:
[1]賈奎華,韓志遠.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分析[J]. 農民致富之友,2017(24):29.
[2]姜波.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分析[J]. 農業與技術,2017,37(04):11.
[3]李超,李友駿. 水稻高產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探討[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16(04):1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