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摘 要:玉米是我國戶主要農作物品品種之一,面對人口總量不斷增長的糧食需要,加強玉米病蟲防治工作,提升玉米品質和產量,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本文就玉米病蟲防治工作進行分析,客觀闡述防治要點,尋求合理措施來提升玉米產量和品質,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玉米;病蟲;防治措施
在農業現代化發展中,農業生產技術不斷發展和創新,尤其是農機設備的應用,促使農業生產效率顯著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可以改善玉米品質,提升產量,加強病蟲防治工作顯得十分關鍵。基于此,為了可以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加強現代化農業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加強病蟲防治工作,針對性制定防治措施,同時做好施肥和田間管理工作,切實提升玉米產量和品質,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由此看來,加強玉米病蟲防治研究,可以改善以往生產局限性,對于后續工作開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一、玉米病蟲概述
玉米種植和生產在農業生產中占據地位較高,由于玉米營養價值較高,受到人們廣泛喜愛。玉米品種經過改良,逐漸獲得了高質量的玉米品種,對于玉米產量和品質提升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1.玉米病蟲發生原因。做好玉米病蟲害防治工作,首先需要了解玉米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和類型,針對性的尋求防治措施,提升玉米病蟲防治工作成效。就玉米病蟲原因來看,主要是由于種子品質較差,玉米抗病抗倒伏能力差,很容易受到病蟲侵蝕和影響。此外,玉米病蟲產生的另一個原因,是由于施肥不合理,自然條件較差,可能導致玉米發育不良,受到病蟲影響,導致玉米產量和品質下降。與此同時,玉米病蟲發生和自身頑固性影響,經過不斷的繁衍,抗藥性不斷提升,導致玉米病蟲防治工作成效偏低。
2.玉米病蟲危害。玉米病蟲發生將會對玉米種植和生產帶來嚴重的影響,最為嚴重的影響是玉米品質和產量下降,影響到農戶玉米種植效益。玉米病蟲產生,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玉米病蟲防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此外,玉米病蟲發生和防治還會加劇玉米產品的不安全性,人們食用此種不安全的玉米,可能威脅到身體安全,導致玉米市場競爭力下降,利益減少的同時,農戶的玉米種植積極性隨之下降,制約玉米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二、玉米病蟲種類
1.玉米瘤黑粉病。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種常見的玉米病害,由于病原菌的影響,致使玉米抗病能力下降,主要表現在病株上形成較大的腫瘤,腫瘤橢球形、近球形和棒形,形狀和大小變化較大,嚴重影響玉米的產量和品質。
2.玉米絲黑穗病。玉米絲黑穗病是玉米病蟲害中的主要一種,主要是在玉米苗期產生,對于玉米的生長影響較大。玉米雄穗抽出后,玉米抵抗力下降,玉米絲黑穗病對玉米穗差生影響,不利于養分的吸收,玉米植株矮小,果穗較小,顆粒干癟,部分玉米會停止生長,嚴重影響玉米的種植和生產效益。所以說,玉米絲黑穗病是一種嚴重的病蟲害,需要予以高度關注和重視。
3.玉米螟。玉米螟幼蟲危害較大,取食葉片,然后進入心葉取食,呈現不規則半透明薄膜狀。幼蟲會啃食玉米粒,導致玉米腐爛;食害髓部破壞組織,導致水分和養分輸送受到阻礙,容易易折莖倒伏。不同品種的災害程度不同,同一品種長勢和受害程度不同,水肥足、長勢好的田地受害較為嚴重。
4.玉米葉螨。玉米葉螨在西北地區災害頻率較高,通過吐絲結網在玉米農作物枯枝落葉中,也可以在土壤縫隙和書皮內聚集,以便于安全活動。玉米葉螨發生,首先在田埂雜草上活動、采食,然后在遷移危害到農田。主要表現在玉米葉片上針尖大小的紅點,不斷移動,最終葉片表面綠色完全干枯消失。
三、玉米病蟲的有效防治方法
1.玉米絲黑穗病防治。玉米絲黑穗病的防治,在明確病蟲害的原因基礎上,針對性選擇合理的防治措施。玉米絲黑穗病的防治工作,應該選擇產量高、抗病、抗倒伏的玉米品種,并且對種子用藥劑浸泡處理,消滅種子攜帶的病菌,可以有效減少玉米絲黑穗病發生幾率。在玉米生長過程中,如果發現了玉米絲黑穗病的出現,可以使用化學藥劑進行處理,如果癥狀并不嚴重,可以將存在病癥的玉米植株拔除、帶出田外集中深埋,避免病菌擴散,提升玉米絲黑穗病防治成效。
2.玉米瘤黑粉病防治。玉米瘤黑粉病防治中,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防治方法,合理施肥和灌溉,改善種植技術,滿足玉米生長的營養成分需求,提升玉米的抗病抗倒伏能力,盡可能降低規避病蟲害問題的出現。此外,可以采用輪作方式,與大豆、花生輪作,有助于清除病蟲害,提升種植效益。此外,除了這些常規防治方法以外,還可以使用農藥進行防治,效果好,但是可能會導致農作物有化學成分殘留,影響到玉米品質,所以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防治方法。
3.玉米螟。可以采用以下綜合防治措施:(1)秸稈還田, 在玉米收獲后,進行秸稈還田,不僅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而且,可以殺死在秸稈中越冬的玉米螟等幼蟲,大面積進行秸稈還田, 對一代玉米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2) 青(黃)貯 ,玉米收獲后秸稈粉碎作為飼料,(3) 處理秸稈 ,每年4月底前處理完秸稈,減少當年蟲源。(4)可以采用殺蟲燈、性誘劑、釋放赤眼蜂等生物物理防治技術進行防治;(5)在玉米螟幼蟲大量孵化期,可以選用BT等生物制劑進行噴霧防治。
4.玉米葉螨防治。汲取玉米葉組織汁液,危害區域呈現綠斑點,嚴重情況下葉片逐漸變白干枯,導致玉米減產。加強調查,發現葉螨危害時,及時摘除玉米帶有螨(卵)的葉片,然后帶出田間燒毀;用藍色、黃色板誘螨捕殺,在玉米行壟平行放置。對于紅蜘蛛,在玉米苗期,及時防治周邊作物及田邊雜草上的紅 蜘蛛;田間點片發生時及時防治。8%阿維·噠螨靈EC和5%噻螨酮 WP對紅蜘蛛防治效果好。
除了上述幾種病蟲害防治措施以外,還要加強病蟲害監測工作在,采用專業測報和群眾測報結合方式,實現對玉米病蟲系統調查,了解病蟲發展情況。配備專門的測報人員,了解玉米病蟲品種和危害程度,發布防治信息,為后續的玉米病蟲害防治工作提供可靠支持。加強病蟲防治指導,開展玉米病蟲防控示范項目,大范圍推廣太陽能殺蟲燈、平臺誘殺和食盆性誘殺方式,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技術,在滿足玉米病蟲防治需要的同時,降低對玉米品質和周圍環境的影響,提升玉米病蟲防治成效。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玉米病蟲防治工作中,由于玉米自身生長特性,以北方地區為主,實際工作開展需要因地制宜,加強現代化農業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加強病蟲防治工作,針對性指定防治措施,可以采用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技術,切實提升玉米產量和品質,推動玉米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軍鋒.臨潼區玉米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的探索與思考[J].農業科技通訊,2018,23(03):23-25.
[2]陳慧霞,劉偉.淮北市夏玉米病蟲草害發生新特點及防治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16):138-140.
[3]周陽,楊普云,趙中華,朱曉明.2016年全國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發生防治特點及2017年防控工作重點[J].中國植保導刊,2017,37(05):60-64.
[4]趙志強,王振津.溫泉縣玉米病蟲害防治工作現狀、堯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廣東蠶業,2017,51(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