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曼·阿不利米提
摘 要:近些年來,棉花市場快速發展,傳統通過人工的方法進行棉花的采收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發展需要,與當前時代發展需要不相適應,為此必須要積極開展機采的方式,更好的提高棉花的產量。本文就機采棉高產栽培技術進行研究分析。
關鍵詞:機采;棉花;高產;栽培技術
對棉花進行機械采收,使棉花圣生產逐步向機械化、精準農業發展,能夠使棉花生產實現低成本、高效益、大規模。雖然機采棉的發展時間不長,但是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實現棉花的高產增收。
一、棉花品種的選擇與處理
在棉花種植中,品種的選擇是極為重要的環節,機采棉的品種選擇需要滿足當地的環境需要,從而使棉花品種能夠更好的生長,選擇品種優質、早熟、豐產并且抗病蟲害能力強、株型緊湊、莖稈堅硬對脫葉劑比較敏感的棉花品種。比如新陸早52號、54號等進行栽培。
二、做好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1.準備好土地。收獲前茬作物之后,需要適墑犁整,并明確早播的路線,及時做好冬翻工作,耕深一般在29cm左右,同時保證翻垡的均勻、一致。此外在條件好的地塊可以進行冬灌,在冬灌時需要保證灌溉的充足、均勻,更好的改變土壤的結構。
2.優化種子處理。處理種子時可以通過人工粒選的方法,種子晾曬2-3天,從而使種子的發芽率得到提升。
3.播種。播種之前,需要科學的整地,從而保證其質量。整地之前需要通過噴藥的方法進行除草。若5cm地溫能夠持續幾天一直處于12℃左右,就可以播種棉花,播種時通過機采棉播種的方式進行,每畝棉花的播種量在2.7kg左右,播種株數在2萬左右。播種過程中需要嚴把質量關,播種要均勻,鋪膜平整,壓膜要嚴實,種孔上需要覆蓋1cm左右的土層,早期進行雙膜覆蓋,使棉花種子能夠順利的出苗。
三、苗期管理
一般情況下,播種的5到6天要檢查棉花種子的發芽以及出苗情況,如果氣候條件好,出苗率達到80%以上,就需要井上膜及時的掀開,從而提高棉花的抗逆性。對于下膜需要進行封洞壓膜,當天就需要做好揭膜和壓膜的工作,對下膜進行有效的保護,避免風太大而導致下膜被刮起。捷膜結束之后需要立即進行中耕,全生育期要分三次進行中耕,并且每次更深都要比上一次加深。還需要對田間的雜草進行有效的清理,播種之后需要封鎖條田的周圍。
四、滴水施肥
為提高棉花的整體產量,還需要有效的滴水施肥。確定合適的配方對土地進行施肥,基肥中主要涉及鉀肥、磷肥、氮肥以及微量元素等,利用剩下的肥料進行追肥。對棉花進行追肥時需要綜合性的分析研究,明確棉花需肥的規律,土壤保肥能力、土壤質地、元素間的轉換與抗性。一般而言,鉀肥、磷肥以及轉換率比較慢的微量元素需要盡早的施加。6月份棉花進入到花蕾期,要施加尿素、磷酸二氫鉀和微肥,花鈴期注重施肥,6月末要再次進行施肥,從而使棉花生長需要的營養得到保障。到了7月下旬可以逐漸的減少施加的肥量。通常而言,棉花頭水會受到棉花生長的土壤、氣候、蓄水以及趨勢規律等因素的影響。5月中旬在干播濕出的地塊早滴,6月初正常滴水,使棉花的養分需要得到滿足,并有效控制水量。隨著棉花的不斷生長,需求量增加,需要將滴水量適當的增加。8月中下旬停水。棉花的整個正常過程中,滴水量需要在250m3左右。
五、化控、打頂
化控時需要促控結合,協調好營養生長、生殖生長、群體個體間的關系。并注重水肥的結合,化控要做到適量、適當,為使采凈率得到提高,第一果枝節位需要在19cm的位置,結合棉花的具體長勢科學的調控,打頂之后棉花的株高要在65到70cm左右。7月初結束機采棉的打頂,打頂時嚴格遵循“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的原則,將漏打率控制在3%以下。
六、病蟲害防治
對于棉田生態環境的變化,棉花病蟲害的種類逐漸增加,并且世代重疊的情況也逐漸加重,同時病蟲害也不斷上升,在防治過程中要將農業防治作為基礎,主要進行生態控制,并輔助化學防治。培養保護天敵,實現以益控害的效果。
在對棉花的病害進行防治時,為降低病害的發病率,需要通過深翻、水旱輪作的方法進行防治。在防治棉花蟲害時,需要科學的預測預報蟲情,將物理與生物防治相結合。對于棉蚜和紅蜘蛛,對于多發條田的周圍需要打好保護帶,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利用種衣劑包衣處理。生育期間需要科學的調查中心株,通過圍點打片的方法進行蟲害的防治。對于棉鈴蟲,在防治時可以需要科學的調查監控田間蟲情,對于棉鈴蟲需要狠壓第1代,科學的對第2代進行防控,重點防控第3代。同時做好秋耕冬灌,并種植玉米進行物理防治,結合蟲害高發期進行生物防治,比如使用氟鈴脲、阿維菌素、甲維鹽、NPV等。
七、脫葉控制
當前脫葉隆、瑞脫龍是比較理想的一種脫葉劑。在使用時,一公頃使用的脫葉劑為脫落寶600g+乙烯利1500g或脫葉清150g +乙烯利1500g等。早熟的品種、密度小的用量比較少,晚熟的品種和密度大的用量較多。正常長勢的棉田脫葉劑用量少,長勢旺盛的用量比較多。對于脫葉時間,需要結合棉花的品種、播種的時間以及成熟度等進行確定。脫葉時間要在噴藥前后的4天左右,最低氣溫要高于12.5℃,并避開降溫天氣,對于烈日天氣、大風降雨前不能進行噴藥。通常在9月中旬左右施用,如果12小時內出現了下雨天,就需要及時的補噴。噴藥之后一周時間葉片開始轉色,20天左右脫葉率達到90%。
八、機械采收
對于機械無法采收但是又必須要通過的地段進行人工的采收,并填平條田中的田埂、毛渠等,對滴灌地中的橫向支管進行回收,并用土壓好接頭位置,避免被人或者采棉機壓壞。8月下旬前停水。將地里的地樁卸掉,填平踩實挖的坑,將田間的殘雜、殘膜等進行清楚,使田內、外沒有雜物、殘帶以及殘膜等。先通過人工的方法將田地的兩端地頭進行清理,便于采棉機的運行。確定進出條田的路線,保證其寬度等。
噴施脫葉劑20天左右,棉花脫葉率達到90%以上,吐絮率達95%以上時就可以利用機械設備采收棉花時。采棉機的作業速度要在4.5千米/小時。采凈率超過95%,損失率不能多與4%。
九、結語
總之,為提高機采棉的質量以及效果,需要科學的進行棉花品種選擇,做好播種前的準備工作,同時做好田間管理、滴水施肥、化控打頂、病蟲害防治、脫葉控制、機械采收等工作,從而機采棉的產量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曉仁,王生.酒泉市機采棉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農業機械,2017(08):107-110.
[2]田榮燕,侯殿亮,毛永強.昌吉州機采棉高產栽培技術[J].新疆農墾科技,2015,38(07):11-13.
[3]李琴,朱建民.棉花機采棉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2014(01):71-72.
[4]羅新梅,王桂榮.機采棉高產栽培技術[J].農村科技,2012(0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