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桐 陳波
摘 要:馬鈴薯是我國的重要主食,由于淀粉含量豐富也是我國淀粉制品的重要來源,同時還具備較好的營養價值。在種植過程中由于馬鈴薯的適應能力較強,因此可以在我國進行大范圍推廣種植。但在種植過程中,馬鈴薯的病害成為制約馬鈴薯產量與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強馬鈴薯的防治對于改善我國馬鈴薯的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馬鈴薯;常見病害;防治方法
馬鈴薯作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人工栽培已經具有一定的歷史。目前,馬鈴薯已經成為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富含營養物質也成為人們喜愛的重要食物。馬鈴薯在種植過程中可以分為馬鈴薯黑脛病、馬鈴薯早疫病、馬鈴薯晚疫病馬鈴薯病毒病以及馬鈴薯環腐病。
一、馬鈴薯早疫病及其防治
1.癥狀及病因分析
馬鈴薯早疫病的發病主要是由于病原菌在植株殘體上或者通過其他形式寄生在植物身上,這種病原菌屬于半知菌類。在馬鈴薯的生長過程中,遇到陰雨天氣將會導致在感染部位滋生孢子,這種孢子的生命力較強,對溫度、濕度等生長要求較低,隨著風的影響,可以加快孢子的傳播,從而擴大感染面積,通常情況下,相對于晚疫孢子,早疫孢子的數量較少,對葉面的依賴性較低,因此植物會表現出葉片脫落等癥狀。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與缺水、氣溫偏高以及肥料不足等有直接關系。
2.防治措施
對于馬鈴薯早疫病的防治,需要通過對植株的生長環境入手,盡量避免逆境生長,為馬鈴薯的生長創造良好環境。具體應該確保植株可以吸收水分,控制溫度以及肥料的供應情況。其次應該在馬鈴薯的生長過程中及時噴灑防病蟲害的農藥,并嚴格根據馬鈴薯的生長情況,做好病菌的防治工作,從根源上阻止馬鈴薯感染早疫病。
二、馬薯晚疫病及其防治
1.癥狀及病因分析
馬鈴薯的晚疫病在生長過程中的各個階段都可能發生,其中,在馬鈴薯的開花前后將會大大提高發病幾率。通過研究發現,導致馬鈴薯晚疫病發病的原因在于病原藏在種子或者塊莖內。在氣候涼爽、水分充足以及氣候潮濕的情況下,晚疫病比較容易發病。但馬鈴薯生長情況良好,在相對炎熱的情況下也會由于擴散導致馬鈴薯患病。主要癥狀是葉片上呈現綠的半點,通過不斷擴散,增加影響范圍
2.防治措施
對于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應該做好種子的篩選工作,確保沒有攜帶病菌,同時在選種結束后,做好存儲用作。另一方面,在馬鈴薯開花前后,應該避免生長在涼爽超市環境,同時采取一定措施確保馬鈴薯的生長溫度。最后應該在馬鈴薯開花前后,注意及時噴灑農藥,提高馬鈴薯的抗病能力。
三、馬鈴薯黑脛病及其防治
1.癥狀及病因分析
黑脛病也是馬鈴薯患病的一種類型,主要通過影響塊莖,危害食用部分。黑脛病對馬鈴薯的影響較大,會對其生長造成影響,表現出幼苗矮小,馬鈴薯的根部逐漸變黑甚至導致農作物的死亡。
2.防治措施
對于黑脛病的防治,應該在種子的選擇過程中加強控制,盡量選擇抗蟲害的品種。在種植過程中對于檢測不合格的品種應該及時淘汰。另外可以通過在播種時混合一定的敵克松,起到預防的效果。黑脛病的發病主要對維管束進行影響,一旦發病,病情難以控制。具體使用鏈霉素相對效果較好。
四、馬鈴薯病毒病及防治措施
1.馬鈴薯病毒病的主要癥狀
病毒病的發病將會影響馬鈴薯的正常生長,通常會使馬鈴薯生長緩慢,嚴重時導致植物出現畸形情況,馬鈴薯生長過程中畸形不僅會影響長勢情況,還有可能產生畸形的果實,直接導致產量的下降,從而對種植人員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2.馬鈴薯病毒病的防治措施
對于馬鈴薯病毒病的防治應該確保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建議采用無毒的種子進行播種,同時還應該加強田間管理,做好水肥平衡工作,同時還應該積極進行除草作業,對于患病的植株應該及時進行拔除。在發病初期可以通過噴灑一定濃度的植病靈乳劑倍液或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防治。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有效控制病情,降低損失。
五、馬鈴薯環腐病及其防治
1.主要癥狀
環腐病同樣通過維管束發生病害,嚴重時導致植株死亡。馬鈴薯環腐病患病后主要表現為比正常植株矮,葉片較小。起初開始發生萎蔫,之后下垂枯死。發病嚴重時將會導致產量下降,嚴重影響種植人員的經濟收益。
2.防治方法
第一,做好檢疫工作;第二做好品種的選擇工作;第三,做好對種薯的篩選工作;第四,做好晾種工作,有效減少田間發病;第五,通過使用高錳酸鉀等藥劑對種薯進行處理,病使用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進行浸泡,在晾干之后進行播種。選擇合適防治策略,確保馬鈴薯產量與質量,奠定增產增收的基礎。
六、結語
綜上所述,馬鈴薯在種植過程中常見的病害主要包括馬鈴薯早疫病、晚疫病、病毒病、環腐病以及黑脛病,對于馬鈴薯病害的防治工作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通過人工干預、加強培育、田間管理以及藥物防治等相結合的方式確保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從而確保種植人員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