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巧芳
摘 要:板栗,作為我國經濟樹種的重要組成部分。板栗由于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近些年來受到人們的青睞,這使得板栗價格也在不斷攀升。但是,在進行板栗種植過程中,由于品種原因使得板栗產量或質量不高,嚴重影響到現階段板栗種植者的經濟效益。因此,通過板栗品種嫁接改善板栗的產量和質量成為現階段板栗種植的研究熱點。本文將就此進行討論。
關鍵詞:板栗種植;品種嫁接;改良技術
通過對現階段板栗種植的情況進行了解可以發現,現階段在進行板栗種植過程中,由于品種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板栗的產量和質量。良種樹與劣種樹混雜種植使得,同時并未開發出有效的技術對給問題進行解決。良種嫁接技術是現階段可以有效對該問題進行解決的途徑之一,通過使用良種樹種對板栗樹進行告誡換種可以有效的提高板栗的產量和質量,本文將就此進行討論。
一、進行良種嫁接的優勢
以往在進行板栗種植過程中,雖然有些已經進行嫁了接,但是,由于對接穗品種的選擇不嚴格,大多數種植者選用實生苗種枝,造成品種混合雜交。接種以后,板栗樹長勢旺盛,占據了較多的營養物質使得在果實生長過程中出現營養不足的現象。產量較低且果實質量較差,空殼率較高。對于出現這種情況的板栗種植園,可以選擇良種進行高接換種處理,通過同良種接穗進行嫁接,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利用板栗樹樹干長勢良好的這一優點,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接穗的優良特性,改善結果率和果實質量,實現短時間內的產量和效益的提升。
二、接穗的選擇
1.接穗母樹的選擇。兩種板栗樹的接穗首先要選擇同已種植的板栗樹親和力較好的品種。各地可以依據本地區種植面積最多的板栗品種進行選擇。在確定接穗品種以后,在對接穗進行截取時同樣需要注意,選擇生長較為旺盛,結果率較多,果實質量較高的母樹上進行截取。同時母樹的樹體結構應該緊湊,雌花多,結果早,品質好,最好選擇同本地區板栗樹花期相近的優良品種,配置一定的量作為授粉樹,或者2-3個優良品種一起嫁接,在大砧上配置適量的授粉枝,以提高座果率和結實率。
2.接穗的保存。對于已經選擇好的接穗,要注意在適宜條件下進行保存,以保證在實際使用時接穗的活性較高,能夠很快的實現嫁接生長。因此,在對接穗采集和保存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首先,接穗的采集期要求并不嚴格,在整個冬季都可以進行采集。在進行實際嫁接過程中,嫁接效果的好壞主要受到接穗的新鮮程度的影響。在一些地區,由于良種板栗樹的生長區域同需要嫁接的板栗種植區域距離較近,因此可以實現在較短時間內采集完成后直接進行嫁接。在保證接穗活性較高的情況下實現了嫁接水平的提高。接穗一般選擇當年生的直徑在零點六厘米以上長勢較好的枝條。一般而言結果的枝條以及正在發育的枝條嫁接效果較好,成活率較高。
三、嫁接位置的選取
進行高位換種嫁接操作的板栗樹樹齡在數年或數十年之間都可,但是對于樹齡超過20年以上的老樹,由于樹齡過大,枝條活性不高因此嫁接效果不甚理想。對于適齡的板栗樹,嫁接位置的選擇應注意以下方面:
1.主副枝嫁接。當樹木主干高1米以下,樹形較為緊湊同時主副枝分布均勻時,可以直接在這些枝條上進行嫁接。這種嫁接方式的優點是實際操作較為簡便,樹冠后續養護較為方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點:由于在樹冠處進行嫁接,所以樹冠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后高度會明顯超出平均值。
2.樹冠嫁接。對樹冠進行多頭高位嫁接也是一種較好的嫁接選擇。在樹冠上存在一些長勢較好的分枝,一般能達到3-6厘米左右,可以直接在其上嫁接20-30個接穗。樹冠出由于生長速度較快,結果較早,因此嫁接以后的效果較好。但是由于嫁接位置較高,接穗數量較多,因此嫁接操作較為不便,同時后續管理也較為麻煩,且樹冠高度仍舊較高。
3.主干嫁接。如果主干較高,同時主干上生長的主枝數量較少時,可以選擇直接在50-80厘米左右的主干上進行高位嫁接。這種操作的優點是實際操作方便。同時可以抑制樹木瘋長。缺點是由于在主干上進行嫁接,所以嫁接以后愈合周期較長,選擇樹枝時的工作較為復雜,坐果時間較晚。
4.主干萌芽枝條嫁接。這種嫁接方式的具體操作是在主干約50厘米處進行截斷處理,待主干截斷處經過一段時間后長出新的枝條即可在新生長出的枝條上進行嫁接。這種嫁接方式可以有效的實現樹木矮化,使更多的營養能夠用于后期果實生長,實現果實高產的目的。同時具體操作較為簡便,嫁接后愈合周期較短。由于新萌發的枝條生長活性較好,嫁接以后生長速度也較快,是現階段較為合適的嫁接選擇。
四、嫁接時期及方法
一般在3月上旬到4月上旬進行。大砧采用剝皮接、插皮接、切接或腹接。小枝用剝皮接或插皮接。也可于秋季9月上旬到10月上旬采用腹接。
五、接后管理
嫁接改造的低產老樹,因砧木斷面積較大,而且有些主干或大枝髓部木質腐爛成孔,有利于病菌入侵,故必須進行傷口防腐。即涂上1%硫酸銅或0.2%多菌靈,待干后再薄膜包扎或涂上接蠟進行保護。
檢查成活和補接。接后2-3周,要及時檢查成活,對成活枝頭及時打孔放風,一般要等接穗萌芽開始生長時,才能解縛。對發現接穗皮部皺縮干枯未接活的枝頭,可將枯樁鋸去一截,重新補接。
接后及時除萌,解縛,抉枝。在新梢生長超過30厘米時,摘去嫩梢(留30厘米左右),能促進新梢粗壯,芽飽滿,及時萌發2-3條二次梢,對二次梢再進行摘心,嫁接當年可摘心3-4次。這樣可迅速形成新樹冠。同時對過密枝或纖細枝應及早疏除。并進行松土施肥、間種等,促進栗樹生長,及早形成較好的樹形。
六、結語
本文通過對現階段板栗品種嫁接改良技術的介紹可知,要實現板栗種植產量的提高以及質量的提升,就必須對現階段采取的嫁接操作進行相應的改良。通過選取合適的接穗以及合適的嫁接位置,可以有效的解決當前板栗嫁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實現板栗種植經濟效益的提高。技術的改進對板栗種植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也為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玉梅.實生低產板栗園高接改優及其管理技術[J].落葉果樹,2014(4):46-47.
[2] 劉文瑞,周淑香,張忠義.板栗嫁接苗培育及栽培技術[J].陜西林業科技,2015(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