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宏文 張欣媛 宮燕 劉愛東
摘 要:新時期我國農業生產水平的提升,對氣象方面的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為了保持良好的農業生產狀況,本文將從強化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工作、加強農業應對氣候變化的建設及加快農業氣象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這三方面入手進行系統闡述,從而滿足農業生產活動開展要求。
關鍵詞:農業生產服務;氣象災害;氣象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防御工作
注重充分發揮氣象為農業生產服務的職能和作用探究,有利于降低農業生產風險,使得其生產計劃得以深入推進,從而滿足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因此,實踐中應從多個角度進行充分考慮,落實好氣象在農業生產服務方面的研究工作,進而為我國農業生產效益增加提供保障。
一、強化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工作
我國農業生產計劃實施過程中,因氣象災害的影響,使得其生產效益減少,加大農業生產風險的同時對現代農業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作用。針對這種情況,需要強化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意識,積極開展針對性強的防御工作。具體表現為:1.通過對氣象方面理論知識、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等要素的配合使用,實現農業氣象災害的災前預警、實踐中的跟蹤服務、災后影響方面的科學評估等,確保農業氣象災害應對過程中的防御工作開展更具科學性;2.在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開展中,需要通過對漁業防臺風、抗旱減災等氣象災害服務狀況的考慮,針對性的提供這些方面所需的氣象災害服務,并建立起高效的預警機制,完善相應的農業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從而為農作物的正常生長提供保障。在此基礎上,也能為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工作開展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確保這項工作落實狀況良好性;3.為了確保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工作落實有效性,需要在計算機網絡與信息技術的共同支持下,不斷搜集農業生產過程中的各類氣象信息,從而滿足農作物的正常生長需要。同時,實踐中若能將農業氣象災害防御工作落實到位,也能為糧食產量增加提供保障,促使現代農業能夠處于穩定。高效的發展狀態。因此,在應對氣象災害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對農業生產狀況的分析與考慮,積極開展與之相關的防御工作,避免農業生產效率因氣象災害的影響而降低。
二、 加強農業應對氣候變化的建設
在全球氣候變暖這一問題影響范圍擴大過程中,將會對農業發展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為了實現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全面提升其在生產實踐中的風險預控水平,則需要加強農業應對氣候變化的建設。在其建設過程中,可從以下方面入手:
1.氣象部門應通過對農業生產狀況的深入分析及其對氣象服務需求的考慮,加大農業生產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研究力度,將實踐中的研究工作落實到位,從而提升我國農業發展中的氣象服務水平。同時,在加強農業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中,需要積極開展相關的基礎研究工作,重視氣候變化對農業生產影響的深入研究,給予我國農業發展中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工作落實必要的參考信息,從而降低農業生產方面長期性的氣候風險。
2.在農業生產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中,需要重視極端氣候事件預測及其對農業生產所造成的影響分析,并通過對其分析結果的合理運用,從而找出相應的應對措施加以處理;注重世界主要產糧國主要農作物產量預報,完善我國在相應農作物主要產量預報方面的工作機制,促使農業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水平得以不斷提升。
3.為了滿足現代農業的長遠發展要求,保持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良好的能力建設狀況,則需要細化農業氣候區劃工作,并對現有的農業生產結構進行優化分析,促使我國農業發展中在應對氣候方面的潛力得以深入挖掘。同時,通過對區域農業生產特點的分析,針對性的進行氣候變化應對中的實踐工作經驗總結,從而改善農業生產狀況,避免其受到氣候變化的較大影響,且為我國大型商品糧生產基地建設提供所需有效的氣象服務,最終達到糧食產量增加的目的。
三、加快農業氣象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農業生產中應對氣象災害時,也需要重視相應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具體表現為:1.氣象部門生產實踐中應給予農業氣象觀測更多的考慮,完善其觀測過程中所需的基礎設施,從而為農業生產活動開展提供所需的服務;2.通過對信息技術、氣象理論知識、計算機網絡等要素的高效利用,構建出功能強大的農業氣象觀測系統,使得該系統支持下的農業氣象觀測水平能夠逐漸提升,并通過對農業氣象公共服務機制的配合使用,使得相應的服務體系建設效果得以增強;3.在農業氣象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中,也需要根據實際情況,積極探索適用性良好的農業氣象監測預報技術、氣象災害防御技術等,不斷完善農業氣象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起性能可靠的農業氣象公共服務平臺,從而滿足與之相關的服務體系建設要求。同時,通過對服務層面的考慮,需要建立和完善農業氣象服務系統,從而為其公共服務體系實際作用發揮提供保障。
綜上所述,若農業生產過程中能夠得到所需的氣象服務,則有利于改善其生產狀況,實現對氣象災害的科學應對,促使我國農業生產水平在長期的實踐中得以提升,進而滿足現代農業的長遠發展要求。因此,未來在農業生產方面的研究工作開展中,需要給予其生產中所需的氣象服務更多的關注,從而滿足農業生產效益最大化的長遠發展目標。
參考文獻:
[1]黃亮,徐敏.區域農業經濟氣象敏感性和氣象經濟效益[J].生態學雜志,2012(05).
[2]段海花,侯學源.淺析農業氣象服務的現狀和發展[J].廣東科技,2010(24).
[3]郭晶,劉淑梅.中國設施農業氣象業務服務現狀與對策[J].中國農業氣象,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