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
摘 要:油茶是一種中國特有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隨著我國各種種植技術的不斷應用與推廣,油茶經營管理相關理念也在不斷更新中,逐漸從過去的粗放型經營管理模式轉變為更加高效的園藝化經營形式,目前已經形成了五種常見的林地管理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五種不同的林地管理模式及其對油茶產量的影響。
關鍵詞:油茶產量;林地管理;影響
我國油茶生產在很長一段時間都沿用的是傳統的散戶分散經營模式,新技術與新品種很難得到有效推廣,無法形成規模化的生產,無論是質量還是品牌都無法得到長效發展。整體來看,我國油茶產業目前表現出投資成本高、回收周期長、產業化水平低等問題,需要不斷摸索出合適的林地管理方式,切實提升油茶產量,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一、我國油茶產業發展的主要模式
(一)“千家萬戶型”經營模式。千家萬戶型是目前我國最普遍的一種油茶管理方式,主要是農民自發的在自己的自留地上開展種植管理以及后續的銷售過程,經營比較分散,盈虧自負,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我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影響。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農民種植水平有限,掌握的油茶栽培相關技術都比較落后,無法開展先進的管理,整體產量都比較低,并且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難以在大范圍內得到進一步發展。
(二) “專業種植大戶型”經營模式。“專業種植大戶型”屬于早期的簡單農業產業化模式,部分有閑散資金并且具備有營銷管理能力的專業種植戶通過租賃山地種植油茶,少部分還在掌握一定茶油加工技術上自行加工。這種模式已經基本實現良種化,管理也比較精細,呈現農莊化特點,雖然能獲得一定的效益,但是生產成本比較高。
(三) “專業合作社”經營模式。專業合作社是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基礎上,由各生產者在自愿的原則下集合在一起進行民主管理的一種具有互助性質的經濟組織,從技術到管理,從生產到銷售,都集體進行,互幫互助,最終的收益按照約定進行分配。
(四) “公司 + 基地”經營模式
1.“公司 + 自有基地”經營模式。這種模式對公司的整體實力有著相當高的要求,不僅要有雄厚的資金,還要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開展現代化管理。一般都是公司從林地所有者手里長期租賃土地使用權,在土地上建設其一體化的生產基地。雖然這種模式與現代化農業標準化、規模化發展的趨勢相吻合,但是卻受制于土地所有權,很容易產生土地使用權糾紛。
2.“公司 + 合作基地”經營模式。這種模式是在公司進行投資、農民憑借林地入股的一種雙贏模式,是在公司+自由基地基礎上進行優化升級的結果。林地所有者不僅能夠以林地入股參與到公司的建設中去,每年按照股份獲得分紅,還能夠在自愿的基礎上參與到具體的種植管理中去,獲得由公司支付的工資。
3.“公司 + 基地 + 農戶”經營模式。隨著農業產業化的不斷推進,具有雄厚資金與先進技術的企業直接以基地為核心將分散在周圍的農戶集中起來形成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農產品的生產者與農產品需求方直接聯系在一起,大大減少了過去農戶所承擔的生產風險,有效提升了整體的生產效率。
二、油茶產業發展主要模式的比較分析
我國目前存在以上五種不同的林地管理方式,每一個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具體分析如下:
一直以來“千家萬戶型”都是我國油茶產業發展的主角,有著明細的產權歸屬,不會出現土地糾紛問題,與我國農民的耕種習慣相符合。但是他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受制于林地面積,很難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整體管理都比較粗放,采用的種植技術也比較落后,生產經濟效益低,更多都屬于自產自銷的形式,無法滿足我國油茶產業規模化發展趨勢,違背了現代化林業發展的理念。
“專業種植大戶型”屬于市場經濟的產物,部分有閑散資金的商人或者老板把油茶種植當做一種投資渠道。專業種植大戶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地方林農收入,促進民營經濟進一步發展,但是由于個人投入資金有限,投入的技術也不夠先進,無法生產成型的產品,因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專業合作社”是一種新興的農業經營模式,由于是多戶林農集體參股投資,不僅實現了利益共享,同時也做到了風險共擔,大大提升了自身的經營管理能力,所有參與的林農都能夠得到良種與技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專業合作社也是林農集合在一起,相關的制度建設并不完善,可能還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合作機制,存在利益分配糾紛,加上林農有著很大的自由性,擁有的土地條件以及資金投入也受限,大大制約了整體規模的發展,經濟效益提升難以得到提升。
“公司 + 基地”經營模式實現了公司基地規模化發展,開展標準化的生產,進行現代化的管理形式。從整體來看,油茶產業具有產業鏈長、投入成本低的特點,具有高效益,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也很強,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基地模式對于公司自身的資金、土地以及管理都有著相當高的要求。
“公司 + 基地 + 農戶”是目前最具有發展前景的一種油茶管理模式。對企業來說需要投入的基地建設成本大大減低,并且發生林權糾紛的幾率大大減少,對農戶來說不僅能夠得到企業的技術與資金支持,還能夠確保銷售,雙方之間存在一定的依賴性。但是也要注意受到市場影響,協議生產方式的穩定性會大打折扣,并且在進行收購時要考慮林農的利益,這無形中會增加企業的成本。
參考文獻:
[1]陳翔,楊婷婷 .“五五模式”破解油茶產業發展瓶頸[J].發明與創新,2012( 3) : 18-19.
[2]呂帆,涂炳坤 .“公司 + 基地 + 農戶”生產經營模式分析[J].湖北農業科學,2011,50( 21) : 4514-4517.
[3]王火根,諶智.江西油茶產業發展模式探索及融資策略的思考[J]. 江西食品工業,2012( 1) : 51-55.